APP下载

中职教师工匠精神培育之我见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人生

2020-01-06黄玉虹

科学咨询 2020年19期
关键词:工匠中职教育

黄玉虹

(重庆市轻工业学校 重庆 400709)

引 言

荣获“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的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耿家盛,2016年荣登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的10位“最美职工”榜单。2017年,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迎来首飞,在这个由成千上万部件组成的庞然大物翱翔于碧海蓝天的同时,技术工人的鬼斧神工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无不扮演着自己不可或缺的角色。万胜强就是其中一位能“拼接大飞机”的能工巧匠。“瓷娃娃”苏相宜,是重庆市三峡水利电力学校文秘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求学期间,陆续发表30余篇原创及翻译文章,翻译作品“白色风景”和“破晓歌声”刊登在外国文学旗舰刊物“译林”杂志上,等等。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广东省技师学院的学生林春泷,钟世雄和来自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设计员玉海龙在长达22小时的项目包括数控铣、普通铣床、车床、钣金、焊接和装配等多项制造技能中,在团队挑战赛中独占鳌头,勇夺桂冠。“教授厨神”邹志平三分钟不到让你吃一份爆炒鳝鱼。80后面塑女王李晶,在2012年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4年获山东青年五四奖章,青岛首席技师、2015年获青岛市劳动模范称号农民工出身的金牌技师李文龙是高铁列车生产战线上万千技工中的一分子。享受副教授和国务院特殊津贴头衔的重庆市23岁造型师聂凤在2015年巴西举行的世界技能大赛上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一举夺得美发项目冠军,实现中国美发项目零的突破……这些优秀的技能型人才,给予了奋战在职教一线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莫大的精神鼓舞和坚持在职教战线上攀登的勇气和决心。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指出:“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在向“中国制造2015”转型的路上,重视技术技能人才,重视发展职业教育。这已成为我国的重大战略。

“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这是国家的需求,也是我国的重大战略。

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名教师,我们该做出怎样的努力与尝试,才能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在职教战线上弘扬工匠精神呢?

第一,坚守职业教育信仰。教师要矢志不渝,以强大的内心迎接不公正的社会舆论,让世界听到我们自己的声音。时下,社会对中职教育存在很多偏见,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对那些被应试教育抛弃的、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都不好的学生进行的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更有家长和一些对教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社会人士及媒体借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有一点风吹草动便大做文章。这使得教师在职业教育的道理上步履维艰。有些教师丧气、失落、迷茫、悲伤、抱怨,甚至辞职,使得周围的教师也沉浸在这种负能量的气氛里惶惶不可终日。试问,我们几千年的教育文化积淀在现实面前就如此不堪一击吗?中职教师不容易,普教的教师也不容易,难道其他行业工作者就容易嘛?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不容易。但是,每个行业都有本行业的佼佼者。这些不畏风雨、矢志不渝地坚守自己职业的人,不是他们有多高的天赋和多么强大的背景,而是他们在这条战线上能够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不断探索、进取,最终成为了本行业的佼佼者。我们作为培育未来行业工匠的一线教育工作者,自己更应该具备这种工匠信念和工匠精神,要坚信自己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闲庭信步。”在教育资源分配日益公平、合理的今天,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相信经过我们的精心栽培,中职学生定能跨过人生的这个梯坎,一步一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世界之所以听到了中国的最强音,那是因为全体中国人团结奋进、努力拼搏,经过漫长的岁月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而奋进。职业教育也正在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职教育不再是普通教育的残渣剩饭,而是有自己成熟教育理念和经营模式的独自盛开在教育领域的一朵奇葩。

第二,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对接。“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当年考入清华大学的时候,理科基础太差,4门功课一共才考了25分,物理也只考了5分。然而,为了科学救国,他要求改学物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享誉世界的一代力学大师。他选择物理专业,不是因为专长,而是出于一个年轻学子的爱国之情。中职教师的职责不单是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专业特长转化成学生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能。学生要择势而学,量力而行,干一行、爱一行,不只单凭兴趣学习,更要具有社会责任和担当。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职学校是多少初中毕业生梦寐以求的象牙塔。学制短、专业灵活多样,学校能跟着时代的节拍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和管理理念。在当时,中职学校的一线教师无不是怀着一种对自己所学专业,能有用武之地的英雄情怀走进校园的。而现实变了,每一位教师仅靠一项专业能力是无法在中职学校立足的。社会对人才的重新定义决定了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也对中职学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在课后要开辟工作室;在假期要培养技能团队。中职教师要完成这样的蜕变,才能走在职教行业的前沿,引领中职教育走向健康、积极的轨道上来。

第三,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高速不平稳的发展阶段。时下,经过40年的励精图治,中国同世界的贸易往来不再单凭数量取胜,更是数量和质量齐头并进,整个社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信誉的方向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众多国家的首肯。同时,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不再只停留在使用价值的初级欣赏水平上,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和品位。对于将要从事基层一线工作的中职生来说,他们要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技术上追求创新和突破,在为他人创造舒适生活环境的同时,也要为自己营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当下,中职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认清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自己身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不畏风雨和挫折,俯下身来,平心静气地培养我们的学生,就像车间里生产的零件一样,杜绝次品和赝品流向市场。只有我们培养学生的质量过关了,才能让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减少工作的不适和摩擦,才能为社会造就更多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

最后,我用这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吧: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和不懈努力,就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造就不平凡的人生,让中职教育散发出更加浓郁的芬芳!

猜你喜欢

工匠中职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90后大工匠
题解教育『三问』
工匠风采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工匠神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