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案例

2020-01-06

科学咨询 2020年33期
关键词:木卡姆蒙古族民歌

任 瑶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江苏南京 210008)

一、案例背景

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在上公开课时,笔者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综合表现艺术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了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从而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理解少数民族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内容以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综合艺术形式为主,主要从民歌及其特点、乐器、舞蹈等方面进行介绍。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加入了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了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在方法上,笔者组织学生通过聆听、观看、演唱、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参与、体验音乐实践活动,以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认真聆听与体验少数民族音乐作品,从而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进而增强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2.能区分蒙古族民歌长调与短调的区别,能了解新疆民歌风格特点的形成原因,能分辨蒙古族及新疆少数民族代表乐器的音色。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蒙古族及新疆少数民族的民歌特点和形成原因。

2.难点:蒙古族长调和短调的音乐特点分析,新疆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

四、教学过程

(一)民歌

1.蒙古族民歌。(1)学生分析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后,笔者分析、总结:长调节奏自由悠长,旋律起伏较大,音调高亢,音域宽广;短调节奏规范,结构规整,曲调简洁,旋律线起伏不大,宽广豪迈、庄严肃穆。(2)笔者问长调和短调的形成原因,并让学生每4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学生回答后,笔者展示地图:从地理分布上看,在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以北的蒙古族人民依旧从事传统的畜牧业生产劳动,过着流动的游牧生活,反映游牧生活的长调民歌就有了生活依据和群众基础;在阴山和兴安岭以南地区的蒙古族人民逐渐改为从事农业生产活动,随着生活状况的改变,新型的短调民歌产生和发展起来。(3)笔者要求学生分析长调和短调在其他方面还有何不同,如字与腔的关系,情绪、表达内容等。学生回答后,笔者分析、总结:长调字少腔多,悠扬宽广、深沉隽永,常用甩腔和华彩性拖腔及各种装饰音来感叹自然、讴歌母爱、赞美生命、诉说爱情等;短调字多腔少,宽广豪迈、庄严肃穆,具有叙述性,题材十分广泛,有酒歌、婚礼歌、祝寿歌、叙事歌等歌种。

2.新疆民歌。(1)笔者让学生看视频《一杯酒》,讨论歌曲风格特点及其表达的内容。学生回答后,笔者总结:歌曲欢快活泼。(2)笔者让学生小组讨论新疆民歌风格特点的形成原因并发言。随后,笔者展示地图,带领学生分析:A、新疆位于亚欧大陆的最深处,是世界上离海最远的地区之一,四周除了分布有大面积的戈壁、沙漠外,还有一片片美丽的绿洲。这些绿洲便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地方。作为“生命的岛屿”,美丽的绿洲被荒凉的沙漠和高耸的群山包围。这些屏障将人们牢牢地“锁”在了绿洲上。生活的艰难及交通的不便造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孤独感。人们便渴望用一种方式来打破这种孤独、寂寞的情绪。民歌成了他们精神上最好的慰藉。人们的喜怒哀乐、思想情感也借助民歌表达了出来。新疆民歌或低回婉转,或高亢粗犷,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B、新疆也是亚欧大陆的中心,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纽带。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其在频繁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博采众长,既吸收了中原曲调的韵味,也容纳了异国他乡的情调,特色鲜明。C、新疆地处边疆,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小,人们大多性格开朗,热情直爽,能歌善舞。新疆民歌也就自然承袭了这种民族性格特点,呈现出活泼的特色。(3)笔者让学生回答歌曲活泼、欢快的主要表现形式。学生回答是节奏。(4)互动体验:你可以跟着音乐打出节奏吗?步骤:A、播放音乐,请几个学生先试一下;B、笔者拿手鼓跟着音乐示范,问学生笔者打的节奏有何不同,是什么节奏;C、学生回答,笔者介绍小切分,学生模仿笔者的拍击,待熟练后,随音乐练习。

(二)乐器

1.内蒙古乐器。(1)用故事引入马头琴。(2)看马头琴合奏视频,并介绍马头琴。

2.新疆乐器。(1)手鼓。笔者问学生: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乐器?(手鼓。)然后,笔者让学生上台感受一下,看手鼓可以发出几种音色。(2)冬不拉是哈萨克族传统弹拨乐器,音箱用松木或桦木制成,呈扁平状或椭圆形,琴杆细长,有8到10品,两根丝线或钢丝弦,声音优美。(3)胡西塔尔是维吾尔族拉弦乐器。胡西塔尔意为悦耳。

(三)舞蹈

1.蒙古族舞蹈。笔者先告诉学生,蒙古族的马头琴除了独奏、合奏,也常常与舞蹈合作,然后,引入视频,让学生看看蒙古族的男性舞蹈:(1)看视频,总结蒙古族男性舞蹈的特点,猜猜小伙子们手中拿的是什么;(2)引入筷子舞,看视频,说说男性筷子舞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笔者总结:筷子舞以肩的动作见长,一般由男性表演;舞者右手握筷,不时击打手、腿、肩、脚等部位,有时还击打地面(或台面)。

2.新疆舞蹈。(1)十二木卡姆。笔者让学生观看视频,看里面是否有他们熟悉的乐器,猜一猜还有哪些表演形式。学生回答后,笔者总结: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为木卡姆伴奏的乐器有胡西塔尔、弹布尔、热瓦甫、手鼓、都它尔等。2005年11月,我国与蒙古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和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被确认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赛乃姆舞蹈。笔者介绍新疆舞蹈的一些特点,告诉学生赛乃姆是新疆维吾尔族最普遍的民间舞,步伐轻快、灵巧,女舞姿优美舒展,男舞姿矫健有力,一般由男女成对而舞,在热烈的快板中结束。随后,笔者分别教给男女生简单的舞蹈动作,用手鼓拍打刚才所学的小切分节奏型,配上音乐,集体互动,将课堂推向高潮。

五、课堂小结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博大精深,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从地理角度了解了蒙古族音乐和新疆音乐的特点,感受了他们各自的魅力。笔者希望学生能在课后从生活习惯、历史等多角度探究这些因素对不同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多了解一些民族音乐,包容、感受多元化音乐的魅力。

六、结束语

在“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设计中,考虑到两个民族艺术形式活泼的特点,笔者主要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歌、器乐、舞蹈三个方面的横向对比入手,在讲解中引导学生欣赏,主要采用了对话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结合人文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到音乐与民族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惯、文化历史是息息相关的。笔者还运用了对比聆听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采取舞蹈体验的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调动其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木卡姆蒙古族民歌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浅谈木卡姆艺术与民间艺人
——以新疆莎车县为例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从乐律学特征谈维吾尔木卡姆的文化属性
吾铁库尔先生和维吾尔木卡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