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课堂教学 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以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为例

2020-08-08

科学咨询 2020年33期
关键词:要素想象核心

黄 静

(广州市番禺区东怡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不断发展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教育教学活动,并面向全体,帮助他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调动积极性,开展相关问题的探究,增强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注意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内化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使之上升到语文审美情趣与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构建的高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呢?本文以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为例进行探讨。

一、落实语文要素,提升阅读能力

部编版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有一点很不一样,就是每个单元都提出了“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就是语文素养发展的目标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语文要素要解决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是单元教学的抓手。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落实了语文要素,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能得到落实。从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来看,单元的语文要素包含很多内容,如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方法、核心能力、学习习惯等,除此之外,还有写作和口语的针对性训练。这些内容会被分至每篇课文中或课后的练习题内,训练层次由浅入深、由易至难,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能力。每个阅读单元的语文要素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着重训练。

第六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三篇文章。所选文章情感细腻、含蓄,需要读者细细品读,才能感受其中的情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包括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作者对具体场景和细节的描写,体会作者情感。这与阅读主题较为吻合。根据这一语文要素,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训练要先确定教学目标,如“目标一,能用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场景、细节的描写所表达的情感;目标二,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对话和词语反复对情感表达的效果;目标三,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描写,感受语言的表达,并联系生活进行模仿和迁移”。从目标来看,体现了感悟、表达、运用的核心素养的训练就是在课堂上为达成目标而设计的环节。

如《慈母情深》这一课,教师可设计对比细节环节,让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如对“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这一细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环节:1.调换顺序,把“我的母亲”放在开头,意思不变,读一读;2.去掉两个“我的母亲”,意思也不变,读一读;3.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通过对比,学生知道了这样的表达强调了母亲的疲惫和艰辛,再联系下文母亲毫不犹豫地拿钱给我买书,更突出了“慈母情深”。这样就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这一素养。

教学《父爱之舟》,教师要聚焦场景,设计以下环节:在“我”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哪个场景让你感受最深?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这样的方法能引导学生依托文本,从多方面、多角度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二、用好课后习题,探究语言文字应用方法

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包含如下内容:1.阅读文章,感受其中的动态景象和静态景象,体会作者对文字的运用;2.通过学习作者对景物的描绘方法,感受景物的变化。要想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学生就要认真阅读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把握作者所使用的表达方法,逐步从对文本的表面体验和感悟走向对文字内在的把握和审美,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单元课文的课后习题围绕单元的语文要素而设计,提示了相应的落实方法,如表1所示。

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课后习题和“词句段运用”,教给学生动、静态描写的方法,实现语言文字应用的目的。

(一)抓重点词,读中悟情

文字赏析既是对文本进行剖析、品味的过程,也是促使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意识得到发展的过程。因此,抓重点词来感悟文章的情感是最基本的方法。如语文园地七“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二组句子——“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花骨朵儿”,学生通过朗读,可发现“粗粗”“疏疏”“累累的花骨朵儿”是第二句话中的关键词。通过朗读、对比、想象等,学生会体会到第二个句子显得具体、生动的原因是多维度描写。

表1

(二)想象画面,感悟动、静

想象的画面就是学生依照文字描述,对相关内容进行思维加工,在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内容。教师可以“自由想象”“情境想象”“朗读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帮助他们感受文字的魅力,如《古诗词三首》中设计了读诗句想象画面的环节。学生在品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时,就可通过语言描述、音乐、朗读等方式,入情入境,想象画面。

(三)仿写练笔,描写动、静

教师在本单元教学中,应用各种方法带领学生体会课文中的动、静描写,引导学生找到文字表达的规律,让他们尝试运用动、静描写的方法描写景色,为习作做好铺垫。比如,在教学《四季之美》时,教师可设计小练笔:作者笔下的四季如此之美,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某个季节的景致。

三、构建阅读体系,强化阅读意识

课本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量。新课程标准要求五、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不少于100万字。部编版教材增添了“快乐读书吧”,为教材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它能帮助学生提高读书意识,促使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然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阅读书目远远不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为学生构建阅读体系。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就能达成的,而需要教师长时间地关注、引导。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阅读习惯,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引导,在教学中的渗透。从表1可发现,教师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都应适当补充、拓展阅读内容。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可对比阅读;与课文同一个作者的,如《落花生》;课文的原文,如《少年中国说》;也可以引入电影,与文本对照阅读,如《圆明园的毁灭》。为学生构建阅读体系,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关注课内外阅读内容,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不断创新教学策略,还要树立生活教育理念,把教学内容和生活相结合。只有从实际出发,慢慢累积教育经验,才能促使学生不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发展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要素想象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快乐的想象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