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法门寺地宫金银茶具艺术特点与审美意蕴

2020-01-05范馨文

人物画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艺术特点茶具

摘 要:唐代饮茶之风盛行,相对应饮茶用具也大量生产。法门寺地宫的发现,作为皇家权力地   位象征的御用金银器茶具被展现在世人面前。其用料华贵、体量完善、制作科学、工艺精巧, 不仅展现了唐代宫廷饮茶奢华之风,还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以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副七事”茶具为研究对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艺术特点,探讨其蕴含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唐代金银器;茶具;艺术特点;审美特征

一、时代背景及法门寺金银茶具概述

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经济的繁荣,思想上的自信以及政治上的开放

格局,使得唐代工艺美术生产方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唐代奠定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特性。在唐代,茶从物质层面逐渐上升至精神层面,上至皇亲贵戚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开始吃茶品茶,造就了饮茶之风的盛行,相对应饮茶用具也大量生产。从唐人起,饮茶就十分讲究。民间的百姓尚且如此,皇亲贵胄饮茶用具必然更加奢华,饮茶被唐人看作是一种文化,将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紧密相结合,   法门寺地宫茶具即是我们窥探唐人生活与艺术的入口。

1987 年 4 月法门寺地宫被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稀世珍宝,金银器、琉璃器、秘色瓷以及大量的精美纺织品等,盛唐之景被直观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中最值得称赞的是出土了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体量最完善,保存最完整,制作最精湛的一套宫廷金银茶具,根据碑文《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奉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帐碑》(《物账碑》)记载:   “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席褥、幞头、巾子、靴鞋等,共计七百五十四副、枚、领、条、具、对、顶、量、张。银金花盆一口重一百五十两,香囊二枚重十五两三分,笼子一枚重十六两半,龟一枚重廿两,盐台一副重十一两,结条笼子一枚重八两三分,茶槽子、碾子、茶罗、匙子一副七事共重八十两……。”[1]一副七事是指鎏金仙人驾鹤纹壸门座茶罗子、鎏金鸿雁流云纹银茶碾子(鎏金团花纹银碢轴并鎏金鸿雁流云纹银茶槽子)和鎏金蔓草纹长柄银匙。这些器物底部都刻画有“五哥”二字,五哥是唐僖宗小时的称呼,这直接确定了这套茶具为晚唐僖宗所用的宫廷金银茶具,统治者的喜好常主导着整个社会的走向,通过分析这套茶具的艺术特征可以直观了解到唐晚期社会的审美趋势,遂选取这套“一副七事”茶具进行探讨。

二、法门寺地宫金银茶具的艺术特点

(1)技法

唐代金银器代表了当时最高的造作水平,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工艺水平尤为高超。首先从技法来说,大量使用錾刻、镂空等技艺,这些技法在晚唐时期已达高峰,通过工匠的雕琢,大大增强了茶具的艺术性与观赏性。在茶碾和茶罗子的底座处,都有镂空壸门的造型。这套茶具主要为银质,在有纹饰的地方进行局部的鎏金,有白地金花之美,使茶具更加华美细致,尽显皇家风范。值得一提的是,唐代期间,因西域粟特文化的传入,唐代錾刻工艺达到了顶峰,促进了唐代金银器的发展。这套茶具表面的丰富的纹饰都是采用錾刻工艺,是通过敲击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錾头在金银茶具表面产生丰富多彩的纹饰效果。錾刻工艺的高度发展,使得文思院的工匠錾刻内容不受技术的限制,同时錾刻出的纹样又能展现这个时代独有的审美意象,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性。

(2)造型

文思院的能工巧匠们极人工之能事,构思新颖,将每件茶具打造的精美绝伦。以鎏金仙人驾鹤纹壸门茶罗子来说,其为钣金成型,整体有盖、罗、罗架、屉、器座五部分组成,罗整体呈“口”状,外有双层的罗框,箩框的直径较罗身内部长度短,在筛茶过程中,使罗有摇摆的空间,方便茶末的筛取,可以说是抖筛的雏形。通过罗网的茶叶会掉入下方的屉中,其上有把手,方便于取茶,盖与箱体之间有扣相连,在不使用时,外观为完整的长方形箱体。该茶罗的设计可谓是鬼斧神工,结构合理,完美利用了罗箱内的全部空间,设计的十分科学合理又极具美观。其中罗网极其细密,反映出此时已对茶末颗粒的细度已有要求,印证了晚唐时期饮茶方式已從煎茶法向点茶法发展,由此可见这套茶具中的鎏金蔓草纹长柄银匙应为点茶法中击拂汤茶的茶匙,这可以从其造型也可证明。茶匙是用来击拂茶汤,所以匙柄较长且没有弯曲,匙面相对较小,向下凹度较浅,在匙柄处还有突出的莲蕾作栏阶,方便于使用者手执,充分契合了其使用方式,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银匙的造型也极具流动美感,造型十分工整,虽茶柄呈直线状,但是錾刻在其上的纹样凹凸有致,使匙柄线条极富变化,有轻巧灵动之气,极具阴柔婉约之美,正是晚唐时期美学的标志与追求。

(3)纹饰

纹饰不仅是时代审美的产物,更是文化的直接体现。“一副七事”茶具纹饰展现了晚唐时   期的时代审美与文化交融。纹样涉及种类丰富,有祥禽瑞兽,在茶罗子一侧所錾刻的鸿雁展翅   飞翔于流云之上。鸿雁为中国传统装饰题材,蕴含着丰富的寓意与文化意向,例如守节知礼,   志存高远等,唐代鸿雁纹具有独特的时代风格和审美意识,茶罗子的鸿雁上对视而飞于流云之   间,雁的形态均为展翅,神态充满活力,羽毛的刻画细致入微极其生动,线条富有韵律,展现   了唐人追求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天马在茶罗底座的壸门之间自由翱翔,天马纹形象   在唐代因受中西文化交流增多的影响,由汉代时期无翅的天马形象在唐代转而变为来自西方的   双翅天马,体现了唐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具体的融合。还有人物纹样的出现,首尾相对的飞   天遨游于罗盖之上,飞天形像是源于印度古神话中的人物,是专管娱乐和歌舞的人物,经过历   代的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在唐代末期基本飞天已完全摆脱西域的影响,以中原女性造型替   代,由于唐代晚期政治原因,飞天在姿态上失去了欢乐的动感,体态也较为清瘦,神态隐隐透   露哀伤,周边饰有一圈莲花,飞天在天花流云中穿行。还有位头束髻、着褒衣的执幡驾鹤仙人   游于罗侧的流云之中,这一形象不仅是道家神仙思想的体现,更奇托了唐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   往。在唐代盛行的植物纹样自然也必不可少,碢轴碾轮轴心处錾刻有一圈莲瓣团花,莲花造型   经过简化后,造型简洁、特点明确、装饰性极强。莲花是佛教艺术中主要的装饰题材,象征着   西方净土;在中国,历代诗人常称赞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为花中君子。茶匙处以立体写实莲蕾装饰,增加了趣味性,也体现了自然之美。在这些器物之上,都錾刻了不在少数的流云纹。唐   代流云纹吸取了西域植物纹样的弧线设计,弧度优美,由若干云朵连接构成,线条流畅,婉转   飘逸。是这个时期流云纹典型特征,为茶具增添灵活生动,流动之美。

三、“一副七事”茶具的审美意蕴

(1)华贵精巧的材质技法之美

从材质来说,法门寺出土的“一副七事”茶具本身的选材化华贵,无论是茶碾、茶罗和茶匙均为银质鎏金,银的质地较硬但是重量较轻,且银还具有验毒的能效,采用鎏金之后,将金的华美银的坚固集为一身,由此可见在选材上的巧妙用心。陆羽在《茶经》一书中曾有提及唐代一般茶具为陶土和竹木,所以这套“一副七事”金银茶具从诞生之日便与这些材质的茶具有了本质上的区别。绚丽的金银之色在感官上给人以强大的冲击,色泽美是形式美中最直观的表现。黄色在中国曾是象征着不可侵犯的皇权,极其贵重,是华美、富贵的再现,这是一种极具华奢贵重的美,与追求繁复绚丽与富丽堂皇之风的唐代相辅相成。这套金银茶具不仅材质高贵,造型也十分精巧,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具有华美精巧之美。

(2)阴柔流动的造型纹饰之美

“一副七事”茶具为晚唐时期的宫廷器物。晚唐时期,昔日美学思想中的意气勃发、壮志满怀的精神已消失不见。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写道:“时代精神已不再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2时代及精神的巨大变化导致更多人在美学思想上有了新的追求,   阴柔成为时代转折下的新的美学标志。无论是碾碎茶饼所使用的碾茶器、筛茶所使用的茶罗子还是点茶所用的茶匙,在造型上都呈现精巧细致之感,纹饰上大量的流云纹、蔓草纹都是源自自然之美,纹饰婉转流动,极富动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与茶具精美细致的外形达到了美的统一。这种阴柔流动之美不仅仅在于茶具的造型与纹饰,更是时代审美趋势的直观展现,宋代瓷器上也多有延续,这是继繁华盛唐过后的平淡韵味之美。

(3)多元文化的融合之美

唐代由于多元文化的长期渗透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之美,自李唐王朝建立以来,高祖、太宗以儒学为主,高宗则较为重视佛道,武则天时期则以佛教治国,至玄宗时期,道教又盛行一时,形成了儒佛道三教同存的局面。思想上的开放使得各类文化都在这一时期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使得唐代文化呈多元化趋势发展,而这套茶具便是晚唐时期宗教艺术与本土工艺美术完美结合的产物,茶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文化,兴盛于寺院,并迅速传播到社会各个层面,也代表了佛教不断融入唐代世俗生活。中晚唐时期产生了三教一致的思想,在茶具上也有具体的展现。錾刻于茶具上的飞天、驾鹤仙人、鸿雁等纹饰分别是佛、道、儒文化的完美结合。   唐人博大包容的胸怀使得不同的文化、艺术、宗教不断融合注入中原文化之中,实现多元文化之美。唐朝文化也在交流中不断对域外产生影响,僅以茶文化为例,唐代作为佛教盛行的中心,   吸引了域外众多僧人前来学习,在修行的同时,也受到唐代饮茶之风的浸染。日本高僧最澄和空海将茶种带回种植,还在国内传播制茶之法。法门寺茶具印证了唐代点茶法的出现,同时陆羽的《茶经》、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的史料也能证明,日本茶道源于唐代饮茶文化,抹茶道是在唐代点茶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了极有特色的日本饮茶方式。

结语

2 李泽厚.《美的历程》.三联书店.2020.159

唐代是金银器制作的顶峰时期,其无论是制造技术还是文化内涵都代表了中国金银器的最高水平。金银产量的提高,上层人群对奢华的追求以及唐代经济的高度发展,都为金银器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金银器的造作也深刻影响到了中国陶瓷的设计与制造。法门寺出土的金银茶具集实用性与极高审美价值于一身,既满足了宫廷饮茶的物质需要,有展现了晚唐时期人们新的审美追求。通过对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副七事”茶具的技法、造型、纹饰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华贵精巧的材质技法之美、阴柔流动的造型纹饰之美与多元文化的融合之美。这时展现的阴柔流动之美已与盛唐时期的气势恢宏大有不同,开始转向追求韵味感,为宋代美学   指引方向。在唐代极盛的饮茶之风的带动下,日本茶文化由此出现萌芽,不断发展后形成独具一格的日本抹茶道。这套茶具的面世,为我们探讨晚唐时期的审美转化与饮茶文化提供了形象范例。

注释:

[1]《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 M ].北京: 文物出版社,2007.227-228

参考文献:

[1]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2]李泽厚.美的历程[M].三联书局.2020.

[3](唐)陆羽.茶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4]陈文华.中国古代民间和宫廷茶具[J].中国农史.2006 年第 3 期.

[5]朱郁华.中国茶具的历史发展及美学风格的嬗变[J].江南学院学报.2000 年第 3 期.

[6]王乐庆.法门寺出土文物装饰纹样的多元化审视.[J].江西社会科学.2010.10.

[7]刘文娟.法门寺地宫出土茶具名物研究[D].云南:云娜大学.2011 年 5 月.

[8]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范馨文(1997—),女,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史论系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设计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艺术特点茶具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品雅茶具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冯可宾买茶具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