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预测趣味 体验阅读快乐

2020-01-05彭莉

教育界·下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阅读效率阅读策略

彭莉

【摘要】三年级上册教材中,首次增加了阅读策略主题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预测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起到预测策略的展示和指导作用。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是对阅读预测训练的跟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策略;预测策略;阅读效率

统编语文教材较以往教材有很多新增的内容,尤其强调阅读习惯的养成。三年级上册教材中,首次增加了阅读策略主题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三年级上册阅读策略主题安排在第四单元,这一单元围绕“预测”阅读策略进行编排。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每个人在阅读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运用这一策略。例如读故事的时候我们总会边读边猜故事的后续发展,这一心理过程就称之为预测,这属于原发的无意识的预测。而教材中预测单元的编排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为一种有意识的阅读策略,并能通过不断地预测,主动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这一单元的教材特别注重整组教学意识,课文题材全是童话故事,有的甚至是不完整的故事。这样的教材怎么教,对教师们来说的确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如果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会完全破坏这一单元的设计意图。《教师用书》中提醒我们:一要注意增强整组课文的教学意识;二要凸显阅读策略的教学主线,课前不要求预习;三要强调学生自主阅读体验。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这组课文的第一篇,也是“范例”篇,是教给学生阅读策略的抓手。下面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案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探索,谈谈如何上好阅读策略课,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趣味,体验快乐。

一、我画你猜,游戏中初尝预测快乐

人生来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抓住这一特点,教师设计了一个“我画你猜”的游戏。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山”形的线条,让孩子们猜猜老师将要画的是什么。学生纷纷抢着说,有的脱口说是“大山”,有的自信地说是“帽子”,还有的思忖片刻说是“胡子”。听完学生的种种猜测,教师并没有立刻揭示答案,而是接着完成“房子的形状”,这时学生轻松地猜出了老师要画的是房子。随后,教师继续画出房子的表情,让孩子猜房子的年纪,从而揭示课文中的主人公——老屋。教学中的游戏环节用时虽然不长,但学生很喜欢。当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绘画时,学生目不转睛地看,脑子也在不停地猜测,口中不由自主地说出种种猜想,都希望自己能准确地猜出最后的答案。

根据简单的线条不断猜测最终的成图,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预测体验。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唤起对预测的兴趣,初尝到预测带来的成功感和快乐感。同时教师也顺利引出课题,为后面的预测策略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边听边猜,听读故事中主动预测

通常阅读教学一般都有预习环节,学生对教材有了一定的熟悉度再实施教学,学习会更为顺畅。但预习策略的教学如果也让学生预习的话,教学中就很难再度唤起学生真实的预测了。所以预测策略的教学是不适合让学生预习的。其实,要想唤起学生原发的真实的预测,最好是在学生对文本一点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实施教学。小孩子最爱听故事,教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学生津津有味地听故事,教师在预设的环节中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发展。这种方法很好,学生能在不经意中学习预测,体验快乐。

于是,笔者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借助插图,配上音乐,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开始给孩子娓娓地讲起故事。和一般讲故事的不同之处是,教师将故事分成六个部分,每个部分讲完后都会设计提问交流环节。问题是开放性的,不拘泥于统一的答案,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故事,能根据对故事的理解展开合理的预测。

学生不仅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听故事,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猜故事。学生预测时,有时根据故事本身的发展结束,有时根据前一个故事发展的经验,有时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不同的预测,不同的预测理由。在这样一场听故事、预测、说理由、讲故事中,孩子们不仅读懂了故事,而且体会到了在参与中主动学习的乐趣。

三、借助旁批,实践中梳理预测方法

对于预测策略的学习不能单单停留在预测的体验上,关键还要教学生学习预测的方法。这时就离不开教材的指导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文编排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有7处旁批,这些旁批是读者阅读故事时的预测记录。看似寥寥数语的预测记录却很重要,它是从题目、插图、文章内容及生活经验等方面指导学生阅读预测。

1.抓住题眼,打开预测思路

“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这是读者的第一次预测。教师首先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小朋友在什么时候预测的吗?”学生很快发现是小朋友读题目的时候进行预测的。接着让学生数数题目中的字数,只有8个字。文章题目的字数一般都不会太多,信息量自然也不会太大。可是为什么仅仅8个字的题目能让读者有这样神奇的预测呢?学生很快找到了课题当中的题眼“总也倒不了”。找到題眼也就发现了题目中藏着的重要信息,这对打开预测思路的作用很大。

2.观察插图,寻找预测依据

“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显然,这是读者根据插图进行的预测。很多书中都会有精美的插图,可是孩子们在阅读中经常会忽略对插图的观察。其实不能小看了插图的作用,它还能为阅读预测提供依据。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观察插图:“看看老屋有着一张怎样的脸?”学生回答:“慈祥的脸、布满皱纹的脸。”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看着老屋的脸,问:“大家是不是想起了什么人?”这时,学生想到了慈祥的老爷爷。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善良,一定会帮助人,所以小朋友根据插图,预测老屋会答应小猫的请求也就顺理成章了。

3.结合生活,展开合理预测

课文第7段主要讲老母鸡为了安心孵蛋请求老屋再站21天。备课时,教师对其中的21天感到好奇:“为什么是21天,而不是20天、22天呢?”一查资料才知道一个鸡蛋孵化成小鸡刚好需要21天,这是一个生活小常识。于是,教师想:“三年级的小学生们会知道吗?”课上,教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没想到还真有不少孩子知道这个生活常识。他们有的是通过平时的课外阅读了解的,还有的是根据上下文猜到的。教师欣喜地看到孩子们不仅有阅读积累,还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这时教师出示读者的预测:“我想老屋可能会不耐烦了。”老屋为什么会失去耐心了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道:“让老屋站一天两天还行,要再站21天,时间就太长了。”阅读预测的时候还要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这样预测会更为准确。

4.紧扣内容,发现预测线索

课文的前10段中出现了一些极为相似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发现,每当老屋一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这句话之后,就会有人求助老屋。自然读者就会根据上下文找到线索进行预测:“一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

预测使阅读变得更有趣好玩,预测也是有方法的。我们可以从文章题目中找到重要信息,从课文插图中找到有用的依据,从课文内容中找到隐藏的线索,再加上生活经验、生活常识,阅读预测就会变得更丰富、更有趣了。

四、创编故事,表演中玩转预测策略

预测策略的价值是什么?笔者认为,不仅能激发阅读期待、预测之后的验证会带来趣味和快乐,而且能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构思创作能力及表达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安排了创编故事的环节。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采用的是梯度表演、学科融合。

第一步,让孩子练习带上动作表演读。先出示课文4段、8段、12段相关课文,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找老屋每次的回答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老屋每次说话前都会低下头,这与老屋年纪很大、视力不好是有直接关系的。同时,学生还能感受到老屋说话很慢,语气很低。

第二步,根据拓展要求设计人物动作语言,小组合作表演。在学生体验表演读之后,再提要求:如果是小兔子来求老屋帮忙,老屋会怎么说?学生先商量为老屋设计语言和动作,再上讲台表演展示。

第三步,最后放手让学生创编故事。因为有了之前的表演读、情境演作为铺垫,孩子们这时对创编故事的熱情很高。教师设计一个创编故事的环节:老屋可能还会遇到其他需要帮助的小动物,它们会是谁?为什么来求助?安排学生动手将绘画插图与表演结合起来,课后再让孩子将自己编创的故事写下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故事,绘画插图,以及角色表演。孩子们将预测与想象结合、绘画与表达融合,可以说每个学生都很积极地参与其中,沉浸在故事中。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预测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起到预测策略的展示和指导作用。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是对阅读预测训练的跟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策略。可以说,上好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一课,也就开启了学生充满乐趣的阅读之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三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阅读效率阅读策略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