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轻松快乐学拼音

2020-01-05李学芳

教育界·下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拼音教学快乐学习儿童心理

李学芳

【摘要】文章主要提出了轻松快乐学拼音的几点心得体会:一,看情景图,编故事导入,激发兴趣;二,巧用歌谣口诀,轻松识记;三,编创游戏,寓教于乐;四,利用表演活动,在活动中掌握所学内容;五,借助微信平台,突破哑巴瓶颈更轻松;六,读写结合,快乐用拼音。

【关键词】微信;拼音教学;趣味教学;儿童心理;快乐学习

拼音是一年级新生入学后首要的学习内容,它是识字、正音、说好普通话、阅读和写作的工具。拼音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效果。然而拼音只是一些抽象的符号和呆板的规则,刚入学的孩子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要牢记这些符号、规则,难度可想而知。从儿童心理上看,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擅长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另外,他们的记忆效果与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则差。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根据这一原则,笔者在拼音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直观教学和趣味教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看情景图,编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教材在汉语拼音内容部分编排了许多与教学相合的情境图,将同一组字母纳入一幅情境图中。导入新课时,笔者引导学生一边看情境图,一边根据情境图编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g k h》一课,情境图描绘的故事是:“星期天,两个小朋友来到公园里找春天。看,他俩正坐在湖边的椅子上一边喝水一边欣赏美景呢!一只鸽子衔着柳枝飞了过来,大声说:‘春天来了!你们看,柳树发芽了!湖里的小蝌蚪一边做游戏,一边唱:‘春天在这里呀!春天在这里!”

故事编好后,教师问学生:“两个小朋友正在干什么?”生:“喝水。”

师:“对,这就是‘喝水的‘h(出示卡片h)。谁衔着柳枝飞来了?”

生:“鸽子。”

师:“对,这就是‘鸽子的‘g(出示卡片g)。谁正在湖里做游戏?”

生:“小蝌蚪。”

师:“对,这就是‘蝌蚪的‘k(出示卡片k)。今天,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第5课《g k h》。”

教师板书课题,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教学,然后利用插图表音、表形的特點,启发学生掌握字母,充分利用课文中色彩鲜艳、富有童趣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大胆想象,用完整的尽可能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在语言环境中学拼音,不但让学生学会了拼音,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可谓一举多得。

二、巧用歌谣口诀,轻松识记

儿歌是儿童最喜欢的歌谣,念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把拼音字母和拼写规则的教学内容编成儿歌、口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学生识记了内容,巩固了所学的拼音知识。

比如对单韵母ɑ、o、e、i、u、ü的识记,编成一首儿歌:“小嘴张大ɑɑɑ,嘴巴圆圆o o o,嘴巴扁扁e e e,牙齿站齐i i i,嘴巴突出u u u,鱼儿吐泡ü ü ü。”再比如“b”和“d”的识记,就让学生观察数字“6”与声母“b”的形状,编出口诀:“像个6字b b b。”进而引申出“正6——b b b,反6——d d d”。这样就帮助学生正确识记了这两个声母。又比如标调歌:“有ɑ在,把帽戴;ɑ要不在,o、e戴;要是i、u一起来,谁在后面给谁戴。”像这样,通过儿歌的运用,学生轻轻松松就把复杂、抽象的拼音规则学会记牢了。

三、编创游戏,寓教于乐

课程标准建议,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处于幼童期的孩子,十分活泼好动,单靠图片和教具学习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的,所以上课时让他们动动手、动动脑,做一些知识性游戏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极为有效的。这主要体现在手脑耳互动互助,和谐合作加强记忆。笔者主要运用了以下游戏。

1.“我说你猜”的游戏。这个游戏是让学生通过看教师口型猜教师要发什么音,如ɑo e。还可以是教师说字母的形状,学生说字母。如,教师说:“两个门洞是什么?”学生说:“两个门洞m m m。”教师说:“一个门洞是什么?”学生说:“一个门洞n n n。”通过一问一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又使学生掌握了这些易混淆的拼音字母的音和形。

2.“摘果子”游戏。适用于复习已经学过的字母或音节。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棵果树,树上红红的果子上写着学过的音节或字母。师问:“qu这个果子已成熟,谁来把它摘下来?”生答:“我来摘。”如果学生选择正确,同学们就掌声鼓励并且获得此果子。

3.打“拼音牌”。拼音牌其实就是一些写着不同拼音字母的卡片。这种游戏是团队游戏,可以两个人参加,也可以四个人参加。教师将写着不同拼音字母的“牌”分发到学生手中后,一方先出一张“声母牌”,口里同时念出牌上的声母,比如“我出b”,然后对方出一张“韵母牌”,比如“ɑ”,出牌者还要念“我出a,b—ɑ——bɑ,尾巴的巴”。拼对了,对方的牌就被你赢过来了,最后看谁赢的牌多。在开心玩耍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复习了字母,训练了拼读。

4.“贴商标”游戏。在讲台上摆放好各种实物,在黑板上粘贴好打乱的音节词卡片后,教师说:“小朋友,你们瞧,超市里摆放了这么多的物品。可是这些物品的商标名称还来不及粘贴,麻烦你们暂时担当一下超市管理员,把黑板上的这些商标贴到对应的物品上去吧。我们一起来贴商标。”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接着请一位学生上台,从黑板上取下一张音节词卡片,将它粘贴在相对应的物品上,并举起粘贴好商标的实物,大声念出名字。全班同学作评委。如果该生认读粘贴都正确,生齐说“:棒棒棒。”并再跟读一遍。如果该生粘贴出错,生齐说:“错错错!再想想!”其他会认读的学生可以举手说:“我来帮!”之后上台帮助同学认读,并带着其他同学一起朗读。

5.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编成“汉语拼音休息操”,既可以让学生在课间操时进行放松休息,也可以巩固拼音知识。如:“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拼音休息操。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p……;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ɑ、o……;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zhi、chi、shi、ri……;专心听,勤动脑,学好拼音基础牢。”

四、利用表演活动,在活动中掌握所学内容

快乐中学习,活动中表演,欢笑中教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声母j、q、x与ü相拼的规则时,教师可以设计互动环节,让四位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并配上儿歌:“好朋友,j、q、x,邀请小ü做游戏;做游戏,心欢喜,小ü乐得把眼眯。”通过生动有趣的表演,学生了解了字母之间拼写的规律,之后各组同学之间也进行类似的表演。通过这些表演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j、q、x与ü相拼的规律,而且享受到了游戏的乐趣。

五、借助微信平台,突破哑巴瓶颈更轻松

利用微信这个功能强大的大众网络平台,可以轻松突破学生对拼音会写不会读的哑巴瓶颈。

刚教音节拼读时,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拼讀要领,教师把拼读要领和范读音频发送到班级微信群。这样,家长协助学生巩固新知就有章可循,更重要的是为没掌握音节拼读要领学生的家长提供了辅导依据。同时要求家长上传学生拼读音节的视频,教师及时给予点评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而家长和学生看到被教师点赞的学生,自然会感到好奇,便会点击视频观看,进而模仿。这样拼音教学就能做到课课清,人人过关。

微信平台,架起了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拉近了学生与家长心灵的距离,拓宽了学习渠道,延伸了课堂教学,弥补了课堂教学时间、空间有限的不足,优化了拼音教学效果。

六、读写结合,快乐用拼音

学拼音是为了用拼音。如果只会读不会写,或者只会写不会读,都不能自如使用拼音,只有读写并进,才会相得益彰。在学完了所有的字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拼出自己的名字和身边的事物,并写下来。每个学生都十分认真地对待,并努力完成,觉得很有成就。还可以在黑板上用拼音写下一些话,如“同学们,早上好”“老师很喜欢你们”等,使学生习惯一进教室就拼读黑板上的音节。留作业时也用拼音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独立拼读。渐渐地,学生对常用的字母音节就熟悉了起来,使用拼音的能力大大提高。

总之,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只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微信等网络平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就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快乐地获取知识,使枯燥的拼音学习变得轻松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周莉莉.在低年级汉语拼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林区教学,2009(12):35-36.

猜你喜欢

拼音教学快乐学习儿童心理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