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芍药花开大约一天

2020-01-04李忘荷

四川文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丰都芍药书店

李忘荷

1.8:00

今天,距离高考,还有三百六十天。按理说,听起来应该是个很令人紧张的日子,但是我一点也不。

因为我已经是个大学生啦!

哈,这其实一点也不好笑,对不对?我把书店里的大日历又撕掉一页,把“距离高考还有三百六十天,冲刺最后三百六十分”的横幅挂到教辅资料边的墙上。

我的日子太无聊了,为了赚足够的零花钱,我就来这个书店做图书管理员的兼职,但现在这个市场环境,除了教辅资料,其他的书根本无人问津,所以没生意的时候我就给自己和曹雪芹还有朱自清讲笑话。哦,对了,你们知道什么是高考吗?朱自清,跟你们那会儿考大学也差不多,换了个名字而已,你给曹雪芹好好讲讲吧,他可能不太懂。我把《荷塘月色》和《红楼梦》摆到一块儿,仔细听着,朱自清还真在跟曹雪芹吐槽,现在的娃娃们不比你那个年代了,早就不考四书五经了,考得最多的是珠算、物理……

我偷偷观察他们交谈的情形,拇指大的朱自清先生扶着圆框眼镜,笑眯眯地和曹老聊天,偶尔提到一些现代化的词汇,曹老就捋两下胡子。我起了坏心思,顺手就把一本《寻找薛定谔的猫》放到了他们两人中间,我用手指戳戳躺在腰封里睡得正香甜的那位英国小老头,来,这位约翰·格里宾先生,请您给曹老补补物理。想了想,我又怕他说的外文曹雪芹听不懂,开始犹豫着要不要把陆谷孙先生为他们请过去。

“算了算了,你别动。每次让你整理书架,磨蹭半天不说,还把我原本分好类的书架给弄乱了,外国文学、古代文学、当代文学,这些,哪儿放哪儿,你怎么还搞不清楚?”孙吴一把抽走我手中的《英汉大词典》和书架上的《红楼梦》。

我低声争辩:“我只是怕他们听不懂英文而已……”我听到曹雪芹在他手上叹口气,无碍,小姑娘且去忙你的罢。

“什么?”孙吴没听清我的话。

我赶紧摇摇头:“没什么,我去收银台看看账吧。”

孙吴没理会我,我当他默认我去了。我其实不喜欢收钱,我总觉得钱很多时候都是臭的,汗味儿、泪味儿,甚至是血味儿,钱身上都有。有时候,我摸完钱,都不敢去翻《荷塘月色》,我怕我手上的臭味儿把朱先生给熏倒了。但有的人就觉得它香,孙吴是这书店的老板,他就觉得香得很,甚至还会亲吻它们。每次我一想到他拿那吻过钱的嘴来吻我,我都觉得犯恶心。

坐在收银台往外看是一扇大玻璃,这会儿正阴雨绵绵,雨水砸到玻璃上会印出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水渍圈儿。我听到巴金躺在我背后的书架上说,成都的好天气不常有,也好久不常有了。他确实说得没错。透过玻璃上的小圆圈儿往外看,可以看到整个城市都渐渐变得模糊,但心里又会有某种隐秘的直觉升腾而起——或许那种模糊才是真实的?在水渍里,房子坍塌,车马倒立着行走,玻璃不再是玻璃,人虚无到成为一只灵魂……哦不,那是一只有脚的灵魂。脚穿了红鞋子,红鞋子朝我走过来。

“我想给你读报纸。”红鞋子隔了一扇玻璃和我说话,声音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我听不太清。红鞋子走了进来,他面色不太好,很黄,像煮了的红薯。我甚至不知道是该称他为红薯还是红鞋子了。红鞋子又重复了一遍:“我想给你读报纸。”

其实他除了鞋子很大,整个人看起来都很小,像个中学生。我问他:“这是你们学校布置的课外作业吗?”

他摇摇头。

“可我这里是书店啊,报纸我们这儿都有。”

“但你们没有丰都的报纸。”

丰都吗?那可是个好地方哦。狐妖鬼怪、往生异事,好多都在那里哦。巴金老先生用四川话笑着跟我说。

“那当然,我就是丰都人,小时候听的鬼故事比好多人吃的饭都多。”我对着老先生笑道。

红鞋子有些不明所以地望着我。我有些尴尬,差点儿忘了,他可能听不到巴金先生说话。我向书架上那本《家》投之以歉意的眼神,老先生,先不和您闲聊了。我跟红鞋子说:“我们这里确实没有丰都的报纸,你给我看看吧。”

红鞋子摇摇头:“不,我要给你读。”

我无奈,好吧,反正雨天店里也没有什么客人,就当陪中学生玩玩打发时间吧。

红鞋子拿起报纸就开始念:“2019年5月21日20时21分,丰都县平河镇隧道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据报道,一辆货车追尾一辆面包车,造成面包车司机当场死亡……”

红鞋子的声音低低的,普通话说得不好,夹杂着很浓重的丰都口音,边音鼻音、平舌翘舌,没一样能分清楚。外面的雨还在淅沥沥哗啦啦地下,不是我故意走神,而是他的声音着实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乡丰都。

我的家乡在巴渝中部,冬季仍多雨,成都也多雨,但它们俩又很不一样,成都的雨是软绵绵的,我家乡的雨是乱蒙蒙的。说实话,我很多时候都觉得辨认一座城最好的方法就是观察她的雨水。我吻过家乡的雨水,那时候,我差点和一个少年在雨中接吻,但他推开了我,冬天的雨水像箭矢一镞镞砸下來,铺天盖地,空旷孤绝。我吻到了家乡的雨水,是有些疼的。

“读完了。”红鞋子抬起头看着我,眼里像盛了一只木筏,木筏下是流动的水,流水开始变得湍急,“你是不是都没有认真听我读?”

这样的眼神我很熟悉,从前有个人气怒交加的时候,就会这样看着我,但我没敢看他:“也许吧,后面有些我确实没听清。”

“你真是个冷漠得令人作呕的女人。”急流里又涌出了一股细细的流水,哀伤要把木筏淹没了,“那个面包车司机是我哥,你看这张照片,这条腿就是他的,你看看。”红鞋子把报纸拿到我眼前,报纸很大,但那则车祸新闻只占了一个小小的格子,下面配的图也是小小一张黑白灰。我看到他说的那条腿了,面包车被大卡车压到扭曲变形,那条腿从破碎的挡风玻璃中支出来,白净而瘆人。

我抬眼看他,他也看着我,眼里的小木筏要翻了。

“你认识他吗?”

“不认识。你能通过一条死人腿就认出一个人?”

“你妈的死人腿!他是老子哥,老子亲哥,剩个脚拇趾老子都认得出来。”木筏翻了,彻底翻了,被湍流淹没了,红鞋子把报纸扔到了地上。我觉得这个初中小男生想揍我,并且我可能揍不过他……

“做啥子,你崽儿要做啥子?”孙吴听到动静走了过来。

看到一米八的大男人走过来,红鞋子的气势一下子就瘪下去了——这是男孩对男人的天然畏惧感。红鞋子指着我说:“我是来找她的,我就想来问问她还记不记得我哥。我,我是想喊她去参加我哥的葬礼。”

“你哥是谁?”孙吴问他。

“林芍药。”

2.10:00

“怎么像个女孩的名字。”孙吴的声音和十年前的我的声音几乎是同时在我耳边响起。

“是我妈妈取的,本来是要叫‘林药药,但是工作人员看错了,户口本上就写成了林芍药。”

“这也能看错?”我问他。

他有些不好意思:“我妈不会说话,只能写在纸上拿去登记,她没啥文化,写的字也不太好看,就被登记错了……”

我感觉自己可能冒犯了他,但他却好像是发自内心地不介意,只有对生人初见的腼腆。这是我第一次见林芍药,他戴一副黑框眼镜,眉毛像两滴青灰色的墨,滴在苍白的面上——文弱,很像聊斋里书生的形象。

林芍药是从别的县城转来我们班的。我听班主任的侄子透露过,他好像转过很多所学校,没有一所学校想要他。大家都在背地里猜测他是不是某种劣迹斑斑的少年。由于没人愿意和他做同桌,所以他被挤到了我的旁边。但很奇怪,我们两个只是第一次见面,却在互相点头的刹那,就在对方的身上嗅到了某种同类的气味,后来林芍药把这形容为“浮游生物与浮游生物的相认”。我们的位置在最后一排,我的右手边就是窗户,林芍药坐在我的左边。我们的第二次对话发生在一个午后,他问我:“外面是什么天气了?”

教室里的窗帘一般都被拉得敞亮,但由于我的右眼生来看不见,老师和同学怕我畏光,就把窗帘都拉上。我不得不承认,像我这种右眼天生失明的人,在视觉效果上是非常可憎的。我是指:整个眼眶都被眼白给填满了,眼黑可能在娘胎里就被哪路神仙给吞了吧。但有趣的是,周围人往往会用怜悯来掩饰他们对我外貌的畏惧。他们不会让我参与到做卫生的轮排中,也不会让我去拥挤的食堂和他们一起抢饭,更不会在课后邀请我一起去看电影,所有的热闹与嘈杂都被他们所谓的同情心视作对我有害的危险。我不懂,这是真的怜悯,还是只为了隔绝我和我那一只只有眼白的右眼?

我拉开窗帘,细密的光线一窝蜂涌进来,有蚊虫在光下嗡嗡扇动透明的翅。我对林芍药说:“是个大晴天。”

他笑着说:“哦,那挺好。”后来,我把窗帘拉上,我们就再也没有说话。

第二天午后,他又来问我:“外面是什么天气?”

我拉开窗帘,天上的乌云像墨水一样涌动,我说:“今天可能要下雨呢。”

后来他天天如此来问我,持续了近两个星期,他带了一包牛皮纸袋装着的藕粉给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希望没有麻烦到你。”

这当然没有麻烦到我。我是多么渴望被人麻烦啊,能被别人麻烦就意味着我不是个残疾人,我很正常。

但林芍药仿佛知道我的心事一般。轮到我们两个人打扫卫生的时候,他一点也不会帮我,甚至当我自告奋勇地要去擦教室顶上的吊风扇的时候,他也不会像别人一样对我说:“姜叶,不可以,那对你来说太危险了。”他只会在下面帮我扶稳我踩着的椅子。

我们两个坐在最后一排,就像两株植物,不接受外界的阳光,也不接受外界的雨水,我们自顾自地在这一隅土地里生长。不会靠得太近,也不会离得太远,共享彼此的安静与孤独。他对我唯一的一次“打扰”是班里晚自修放电影,为了放映效果,我们班关了灯,黑黝黝的一片,我还记得那是个恐怖片,他没看,戴着耳机在便携小台灯下读胡兰成的《山河岁月》。只是在电影结束后,同学们闹哄哄地嚷着该开灯学习了,他忽然伸手捂住我的眼睛,中间有一段很长的静默时光,我屏住呼吸,听到他说:“要开灯了,不要被闪到了。”睁眼,灯光明亮却不刺眼,他又继续看书了,我只匆匆瞥到书下一角,茅盾写:“每个人都应当是春晖,给别人以温暖。”

我们的第一次约会是在一家叫作“苹果树林”的书店。

那家书店的周围是一群破旧得像省略号的居民楼,要穿过书名号般的拐拐巷子,然后才能在惊叹号般的黑暗中抵达那家书店。书店楼上有好多家的晾衣架上都挂着非常轻薄鲜艳的衣裳,然后门前还会有看不清脸的中年男子进进出出。林芍药带我穿梭在其中,在一片昏暗嘈杂里,我唯一能辨物的左眼只看到了脚下开了一路的白色小苔花,我不想踩到它们,只能往林芍药的身边靠近,然后我清楚地感觉到他拉住了我的手,湿而润。

还没踏进门,我就听到了十分喧哗的声音。我怀疑我来的不是书店,而是菜市场。但走进去,里面除了一个戴黑框老花镜的老大爷,再无他人。老大爷太老了,他抬头看了看我和林芍药,就又低下頭忙自己的事了。大爷活得就像一个人形开关,那些嘈杂的声音因他的抬头而静止,又因他的低头而被打开。我把林芍药的手牵得紧紧的。林芍药说这里是他最爱来的地方,每逢下雨,他放学后都会来这里。我明白了,怪不得他天天都会问我“外面是什么天气”。

林芍药说:“我最爱的书是巴金的《家》。”

我说:“我也读过。我还会背呢,‘人们躺下来,取下他们白天里戴的面具,结算这一天的总账。他们打开了自己的内心,打开了自己的灵魂的一隅……”我听到有个醇厚的嗓音在和我一起念,我渐渐停了下来,醇厚的声音还在继续:“那个隐秘的角落。他们悔恨、悲泣,为这一天的浪费,为这一天的损失,为这一天的痛苦……”

这个声音离我们特别近,在一片嗡嗡的嘈杂声里清晰可闻。我和林芍药互相对视,我问他:“你听到了吗?”他有些犹疑,继而又坚定地点点头。我们一起在书店里仔细寻找着,直到在书架的最高层,看到了那本灰色封面的《家》。

我抬头问它:“刚刚是你在念吗?”

“是啊,是我。”

“你为什么要念啊?”

“你在念,我自然就跟着念了。”

“那你是谁?是书里的人吗?觉新还是觉民?”

“不是,我是写书人。”

我扯着林芍药的袖子,激动地跟他说:“你听到了吗?他是,他是巴金老先生,他在和我们说话。”

林芍药点点头,我能听到巴金老先生发出的轻轻的笑声。细细辨认下去,我还听到了好多好多人的声音,胡适的声音薄薄的,茅盾的声音厚厚的,老舍的声音不厚不薄……原来,原来书店里那些嘈杂的声音都是他们的交谈声。

我小声地问林芍药:“你是怎么找到这家书店的?”

“我家就住在这附近,我小时候都是在这里看书的。”林芍药不太好意思地挠挠头。

“你家吗?”我想到了来时那段泥泞而黑暗的路,还有路上那些奇奇怪怪的艳衣裳,形形色色的中年男子。林芍药可能意识到我不怀好意地揣测了,他拉着我出了书店,带我继续穿梭在七拐八拐的巷子里。这次,和来时的方向不一样。

這是我第一次见到林芍药的妈妈。林阿姨在这个小区的门口卖藕粉。一个三轮车上有几个大大小小铝制的桶,里面装着藕粉、红枣、枸杞、红糖水之类的东西。林阿姨不会说话,所以他们的三轮车前有一张大大的纸板,纸板上写着:藕粉五元一碗。四周是几张小小的桌子和矮矮的凳子,现在还没有什么人。我这才知道,林芍药天天问我天气,其实也不一定是为了去书店看书,他还在默默关注着林阿姨。林阿姨和乡下的一个农户约好了,做藕粉的藕都从他那里挖。到了藕熟的时节,她每天都要在寒冬的凌晨去挖藕,如果遇上下雨,塘里的泥太深了,就进不得人了。但后来林芍药跟我说过,他其实最期待的就是下雨天,因为这样他妈妈就可以休息了。

林阿姨很和蔼,不说话,但一直对着我和林芍药笑。她为我和林芍药一人端上一碗藕粉,上面浮着细细的芝麻和花生碎,还有枸杞在汤水里起起伏伏。我们三个人坐在一张桌上,没有说话,都在静静地吃粉。有客人来了,林阿姨就起身去收碗或者盛粉,回来时又为我加了一勺糖。她对我很温柔地比画了几个手势,可我没看懂。林芍药说,她的意思是女孩子都喜吃甜的。那一刻,我觉得她真是个很温柔的阿姨,所以才会有林芍药这么温柔的儿子。

重庆是个多桥的城市,她的儿子丰都也是。长长的长江甩甩尾巴就把丰都城分成了两岸,南岸北岸的城镇背靠青山、面朝碧水。林芍药送我回家,我们走在桥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货船和渔船泊在江面上。冬雨飘在很大很大的风里,林芍药的衣角鼓起如风帆,我伸出手想把风帆拍下去,拍下去这条帆船就不会往前驶了。为什么会不希望船儿往前驶呢?为什么会不希望林芍药往前走呢?

林芍药看着我捉住他衣角的手,问我:“怎么了?”

我说:“雨好像变大了。”

“没关系。”他说这话的时候,伸出掌心盖在我头顶。

我问他:“你说,江上那些船可不可以不要往前走?”

“不知道。”

“那你呢?”

他望着我,我们之间隔得太近了,在越来越大的雨水中,我听到心里传出一阵又一阵丁零哐啷的奇异响声。我闭上眼,紧紧抓住帆船的一角,想等他吻下来。

吻我,我想。然后,不要再走了,船儿。

但他没有,他推开了我。

我睁开眼,冬季的雨水像箭矢一样射了下来,铺天盖地,空旷孤绝。我们站在桥上,桥下是往前的江船。一切平静如初,我吻到了空空的雨水。

3.12:00

“你那年多少岁?”一直保持沉默的沈从文先生终于按捺不住,从书里探出头,有些八卦地问我。

我想了想:“十五。”

沈老先生沉思了一下子,就感叹道:“啊,跟翠翠差不多大的年纪呢。”

“是啊,跟翠翠一样大呢。翠翠失去了爱情,却拥有了整个凤凰城。我更没用一些,把爱情和故乡,同时搞丢了。”

我的父亲是个木匠,需要走街串巷的那种。早些年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他就拎着一把刨木花的刨子和锯子走街串巷。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他的工具也开始有了进步。他有了很多电动工具,不再需要人手动去锯,或者去刻,但在雕花这个工程上,他还是固执地使用刨子和刻刀,他说,看着那些鼓起来的木花花,我心里才有底。

对,他是一个凡事都讲究“有底”的人。

为了这种“有底”,他在生下半瞎的我之后,又和我母亲生了一个弟弟。我十岁那一年,是在乡下奶奶家长大的。那时,我莫名其妙被送到了奶奶家,日日走一个小时的山路上学,又走一个小时的山路放学。等到一年后父亲又把我接回城里那个只有一室一厅的小房子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多了一个弟弟。以及,家里很快就又搬进了一个三室一厅的出租屋。从那以后,我虽然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卧室,但我也拥有了缄默、自卑、嫉妒和怨恨等等低劣的情绪。这一切情绪的着陆点,都在我弟弟身上。父亲曾对我说,姜叶,弟弟来了,你就不再孤独了。可我没说出口的是,弟弟来了,我却更加孤独了。

我和父亲的第一次争吵是在那个大雨天。当时林芍药推开了我,透过白而密的雨帘,我看到了远方注视着我们的父亲。

晚上吃饭的时候,父亲一边替弟弟细细地挑鱼刺,鱼是他的工友在我奶奶家门前的河里网到的,刺多而鲜美,一边对我说:“以后不要再和那个小孩在一起了。”

我不可思议地看着父亲,一万句顶撞的话像蝌蚪群一样汇集在我心中。你凭什么对我交朋友的事指手画脚?你根本就不知道,在学校里,只有林芍药不介意我是“睁眼瞎”。但我的理智驱散了胸中的蝌蚪们,我憋了半天,只憋出一句:“我不。”我说这话的时候,故意朝着我弟弟说,我用我只有眼白的右眼恶狠狠地瞪着他。他才五岁,被吓哭只是一瞬间的事。

“姜叶,你在干什么!你吓到弟弟了!”一直冷眼旁观的妈妈终于忍不住,对我大吼道。

“我是他亲姐,我还会吓到他吗?”我提高了音量,“不是你们说的吗,我和他身上流着相同的血,难道他还会对自己的血、自己的肉感到害怕吗?”

父亲“啪”一声,把筷子狠狠地拍到桌上:“不吃饭就闭嘴,滚回去看书。”

“我不会和林芍药断绝来往的!”我扔下这句话,就起身离开。在摔上卧室门的刹那,我听到妈妈长长的叹息:“作孽啊。”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里我回到了十岁那年的某个下雨天,我在奶奶家门前的河里钓鱼,我钓到了一条白灿灿的花鲢,我为这肥美感到惊喜,然后捧起它就开始生吃。我一口咬住鼓鼓的鱼腹,挣扎的鱼尾不停地拍打我的脸。血的腥味和肉的腥味充满我整个口腔,紧接着我感到喉咙里卡住了一根长长的鱼刺。我想大声地呼救,却发不出任何声音。父亲朝我慢慢走了过来,我想向他求救,我疯狂地比画着各种夸张的手势,可他只是非常平静地跟我说:“等我帮弟弟把鱼刺挑完后再来帮你。”

直到我从梦中惊醒,喉咙里那种疼痛到发烫的知觉犹在。那一天,我就明白了,语文课本上写的“如鲠在喉”,原来就是这个意思。

我回到学校里,林芍药的位置却空荡荡的。他的书本还整整齐齐地摆在桌上,甚至连笔袋都还在。我问班主任,班主任说林芍药家里有事情,她的妈妈一早打电话来请好了假,最近可能都不会来上课了。我说不可能啊,林阿姨不会说话,她怎么会打电话呢?班主任说,噢,那我好像记错了,好像是林芍药自己打电话来请的假。

我不相信班主任的话。趁着体育课的空隙,我跟体育老师说,我的右眼痛得发慌,便获得了一个请假批准。

按照记忆中的路线,努力回想林芍药的家——那些被省略号搭建而成的居民楼、书名号一样七拐八拐的巷子,还有衣架上晾着的带着强烈暗示意味的艳色衣裳……直到我找到了那条惊叹号一样的黑暗小路——顺着开了一路的白色苔花往前走,走到足够久,那些熟悉的喧哗声又渐渐入了耳:

“你又来了?”

“是啊,巴金先生,您知道上次和我一起来的那个男生住在哪儿吗?”

“不太清楚。”

“好吧……不过,先生,我一直想问您,如果您遇到了很难很难的难题,您会怎么办呢?我现在,现在觉得,唔,有些像蜜蜂撞墙的感觉,我觉得我似乎被困住了。”

“什么样的难题呢?关于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或许都有。”

“那么同他人交谈吧。热烈的诉说总是使人们互相接近的。”

“可是,先生,我感到我的喉咙被一根鱼刺卡住了,我无法发出声音,无法诉说。”

“去和那条鱼道歉吧,让它收回自己的刺可以吗?”

“不可以,那条鱼被我吃掉了,或许它永远也不会原谅我。”

“那么,不如找一瓶醋,让那根刺软化。小时候,我被鱼刺卡住了,家里人便是这般对待我的。”

“真的能行吗?”

巴金先生还没来得及回答我,一直埋首在书柜后面的老大爷忽然插了句:“出门左走,第三个路口,他们家的藕粉店就开在那里。”

我抬眼看老大爷,投以致谢的目光。走出店门后,又深深地朝“苹果树林”鞠了个躬。谢谢,亲爱的先生们。

4.13:00

紅鞋子的肚子不合时宜地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孙吴问我:“要不要带他去吃点什么东西?”

红鞋子摇摇头:“不用。你可以接着讲。”

“点外卖吧,这么大的雨,我们也不好出门。”我拿出手机,打开外卖软件,“要不要试试老妈兔头?成都人很喜欢,也很擅长吃兔子,我听说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兔肉都在成都人的胃里。”

我的这个笑话一点也没逗笑红鞋子,他的头反而摇得更加厉害了:“不了不了,我不吃我不吃。”他惊恐地看着我,我相信“冷漠得令人作呕的女人”这个标签在我身上被钉得更死了。

我点餐的空隙,孙吴就和他闲聊:“你叫什么名字?”

“毛豆苗。”他说。

“好吧,姜叶,记得再点一份炝炒毛豆。”孙吴笑得吊儿郎当。

毛豆苗恨恨地瞪着孙吴:“那是我哥给我取的,你不准笑。”

“你哥,他,嗯,我记得他没有你这么大的弟弟。即使后来有的话,年龄看样子也不太能对得上?”我斟酌着表述的语句,生怕这中间有什么我不知道的隐情会伤到这棵豆苗。

果然,他眼睛瞬间鼓成两粒圆滚滚的毛豆:“你知道什么,我就是他亲弟弟。”

“好吧。”我委婉地又换了个说法问他,“那林阿姨之前在做什么?”

“早就死了。”

“早该死了!”

我按照苹果树林老大爷的提示,顺利找到了林芍药家卖藕粉的摊点。但是周围却挤满了人,他们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直接大声地喊林芍药他们母子去死。我挤进人群,看到他们摊点背后的墙上用红色油漆喷了大大小小几行相同的字:“艾滋病,滚吧!”

那个时候是2006年,在这个贯以鬼神出名的落后小城里,有很多比鬼神更可怕的事物。比如贫穷、疾病,还有因此而衍生的狭隘与愚昧。

林芍药踩在凳子上,伸长了手想用抹布把那几个字擦掉,但就是够不着。那么高,得踩着梯子才能够得着吧。我喊他的名字,他没答应。我走过去伸手拉林芍药的衣角,他还是没理我。我看向林阿姨,林阿姨也低下了头,躲避我的视线。

我走回人群里,想告诉他们没关系,艾滋病不会通过触摸传播,艾滋病也不会通过空气传播……可他们只是把目光聚焦在我刚刚碰过林芍药的手上,然后往后又退离了几步。我想为林芍药辩解,想告诉林芍药,没关系,我不怕你有这可怕的疾病。离我最近的一个奶奶,刻意用压低了也依然很大的声音告诉我:“他们说,有人看到姜师傅早上背着梯子和油漆桶过来了……”

我看到林芍药擦墙的动作停顿了一下,然后又用力地继续擦着。林阿姨低着头在那里擦桌子,尽管他们的桌椅板凳已经一尘不染,是这个阴暗小区里最洁净的一隅了。

是的,一定是父亲。我想到昨天吃饭时,他平静而冷冽的语气,早上饭桌上空空的桌椅……我要找他问清楚,问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伤害我唯一的朋友。

父亲今天在双桂街上一家门面里做装修,我知道具体的位置。我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用电锯锯一根木头。他喜欢拿这些用废了的木料给弟弟锯一些小玩意儿,小拐杖或者小凳子之类的。

“是不是你去墙上乱写的字?”其实不用他承认,我就知道了。我已经看到了墙脚那放着的一桶红油漆和三角梯。

父亲的电锯声“呜呜”地响着,我不清楚他听到我说的话没有,他问我:“你怎么没去上课?”

“我右眼睛痛。是不是你去墙上乱写的字?”我感觉我的话和室内的木屑一样轻飘飘地到处飞。

“眼睛痛就回去,这儿灰尘多。”他的声音和木屑一起飞过来。

我没听,继续问他:“我说,是不是你去林芍药他们店墙上乱写的字?”

父亲怒了,我甚至感觉电锯的声音都被加大了,木屑飞得更多更快了:“你晓不晓得他为啥子转学转到你们学校来?他没地方读了!我年前去栗子乡给他们以前的邻居搞装修,别个跟我说的。他妈本来不是个哑巴,后来被人强奸了才遭吓得哑巴的,到现在都不知道他亲爹是哪个,这个病他们母子都有!你天天和他在一起,是要把病也传给你自己、传给你妈、传给你弟吗?”

我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只有杵在那里,空气里的木屑越飛越多,我感到我的右眼窝越来越干涩、越来越疼痛,木屑甚至堆积到我的口腔中,喉咙里一直存在的那根鱼刺被越来越多的碎木屑狠狠压着,压着,压着,压到快要吞咽进去的时候,我像聚集了前所未有的勇气,梗着脖子朝父亲大声吼道:“什么传给我传给我妈,我看你就是担心传给我弟,你就是偏心,你就是巴不得我这个半瞎子女儿被传染了死了才好。”

我的话音落下,看到父亲愣住,接着电锯发出某种与钝物相互碰撞的“呜呜”声,与锯在木头上的震动声完全不一样……空中渐渐弥漫着红色的木屑,红色木屑像落雨一样,越落越密,越落越密,直到那片红色覆盖住我整只健全的左眼。那一瞬间,我知道了什么是医生们口中的“全盲”,同时,也听到了那根鱼刺“刺啦”滚入我食道里的声音。

5.14:00

“外卖到嘞。”孙吴跑出去把外卖拎进来。

揭开盖子,入目是红艳艳的麻婆豆腐。毛豆苗提起筷子又放下,他犹豫着问我:“所以,你父亲是……”

“没死,除缺了一根右手拇指。”我把右手筷子放下,用左手夹了口菜,演示给他看,“吃饭写字是不太方便了,但他已经学会了用左手。”

“哦。”毛豆苗这才朝那盘红色动了下筷子,“林阿姨是因为肺炎去世的。我们这个病,到最后几乎都是因为肺炎之类的小病才去世的。”

我“嗯”了一声,忽然后知后觉地注意到,他用的是“我们”这个词。我小心翼翼地问他:“你脚上这双鞋是你哥的吗?”

毛豆苗低头看了眼脚上那双偏大的红色耐克鞋,摇摇头:“不是,这是他给我买的生日礼物,他说我还在长身体,买大一个号,明年还可以接着穿。”

“哦,他是这样的,一直想事情想得都很周到。”我戳了两口饭,又试探性地问毛豆苗,“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你和他是怎么认识的呢?我父亲的手出事后,他就计划让我转学了,我们一家都离开了丰都,我再也没见过林芍药了。”

“我知道。你后面去了实验中学嘛,再后来你大学就考来了成都。”他把筷子又放下了,“这些都是我哥告诉我的,他其实一直都跟着你。他就在离你们高中最近的那个职高念书,他学的是修车。你读高中时,不是差点被校园暴力吗?后来你之所以没事,其实是因为我哥偷偷拿修车的榔头帮你打了那几个男生。”

“还有后来你来成都读大学了,我哥就到成都的汽车修理厂上班。我就是在那时候遇到他的。我是输血染上这个病的,屋里人都不管我了,只有我哥管我。我和他一起学修车,有时候晚上下班了,我哥就掏出你的照片来看看,照片还是从你以前的初中学生证上剪下来的。或者去你们学校逛逛,图书馆在哪儿,食堂有几个,哪里的猫儿会咬人,他比你还清楚。哪怕你男朋友偷偷背着你去酒吧了,我哥都还帮你打过喝麻了乱勾兑人的他。”

孙吴不好意思地摸摸自己的下巴,喃喃道:“怪不得啊,我说我怎么有次醒来下巴是青的。”

毛豆苗没理会孙吴,继续说着:“这样的生活一直到上周才停止。”

“上周,上周是我要回丰都迁祖坟的日子。”

那天是个下雨天,很大很大的雨,父亲早就请乡下的先生选好了日子,要把老祖母的坟迁到另一片风水好的山头。我和孙吴开车经过那个进城的隧道,雨太大了,迎面开过来的大货车车速实在是快得吓人,我们都不确定自己能不能顺利躲开,没想到后面突然抄来一辆面包车,和大货车撞到了一起,当时我和孙吴还在为自己死里逃生而庆幸,甚至连父亲都说是老祖母在保佑我们……

哪有什么祖宗保佑,一直保佑我的都是林芍药。如果不是他和他的面包车,和那辆货车相撞的就是我和孙吴。

我把脸埋在手掌里,不想让他们看到我的表情:“你哥的葬礼是什么时候?”

“今天和明天。”

是了,丰都的葬礼按例是要吹吹打打热闹三天的。

“有请乐队吗?”林阿姨不在了,我怕他会走得太冷清,虽然我知道他是个爱冷清的人。

“他远房的表姨给他请了一支。”

那就好。这样也不会太孤单。

毛豆苗问我:“你去吗?现在去还来得及,成都到丰都只要坐三个小时的动车就到了。明天早上下葬。”

我从手掌里抬起头,望向孙吴。

孙吴伸手拍拍我的头:“姜叶,去吧。”

6.18:00

出发的时候,我跟孙吴买了本他店里的《家》。伸手选书的时候,书架上的老先生都很调皮,一个个从飘口里探出半个身子,跟我开玩笑说,带老头子出去看看二十一世纪新世界。但我还是只带走了一本《家》,一来是我搬不动那么多书;二来是我的钱包也买不起太多。

在动车上,我问孙吴:“你现在知道我能跟这些写书的作家们说话,你会不会觉得我是个怪物?”

“不会。”孙吴用手撑着自己的脸,做思索状,“书写出来就是作者与读者的一次交谈,有的人选择用文字和作者保持交流,有的人选择用思想与作者保持交流。你只不过是有些直白,把这交流的过程表露出来了而已。换个角度来讲,这也同样是种幸运,要知道,许多人与这些作者的交流往往是单向的、得不到回应的。”

“你也会和作者交谈吗?”我问他。

“不会。”他答得斩钉截铁,然后又笑着看我,“是不是有些失望?我没有像林芍药那样假装自己听得到你和他们的对话。”

我摇摇头。我当然知道林芍药一直都听不到,但正因为知道,所以才能感受到他的慈悲。

“你知道当时我为什么非要来你的店里实习吗?”我又问孙吴。

孙吴若有所思:“或许是被我的英俊所打动了?毕竟当时你可是快哭了的样子,缠着我,说哪怕不给工资也想在这里工作。”

我不以为意地“嘁”了一声,说:“其实是因为你这里的书。我长大后逛了很多家书店,都无法和那些作者交谈,我在很多家店里问候过‘巴金先生、老舍先生、张枣先生,你们还好吗?但换来的都只有老板和员工们看怪物一样的眼神。只有在你这里,那天我还没走进来,我就听到了那阵熟悉的喧哗声,我一走进去,他们齐簌簌地对我打招呼:‘小姑娘,又见到你了,真好。”

“告诉你一个秘密,”孙吴非常认真地看着我说,“店里很多书其实都是我从二手书市买回来充门面的,你知道的,我主要还是卖教辅资料,那些文学书上的塑料纸包装都是我后来自己装上去的,所以,我不知道这里面会不会有你从前在‘苹果树林里结识的那些老朋友。”

我站起身,给了孙吴一个长长的拥抱,我把头搁在他肩膀上,说:“孙吴,谢谢你。”

窗外的玻璃映出非常红非常红的夕阳,在密布的霞光里,我感受到自己的灵魂已经飞出了这节车厢,我的胸中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充盈感,我浮在空中,看这列车和车内所有的人都被浸泡在很浓稠的橙红色中,然后那列车突然加速,驶向夕阳的更深处。

我飘到云层中央,本来该躺在腰封里小憩的巴金先生也跟着飘了上来。他站在离我最近的那朵蓬松的云里,温和地问我:“孩子,你还痛吗?”

“不痛了,先生,我已经把那根鱼刺取出来很久了。”

“孩子,你還怕吗?”

“不怕了,先生,我已经无比平静了。一切都刚刚好,就像这场夕阳。”

这场夕阳是这样的好啊,就像我和林芍药第一次约会时一样好。整片整片的居民楼被泡在大红大黄的夕阳里,层叠交织的雨棚把外面的橘色霞光遮得严严实实,我站在开满苔花的昏暗小巷里,问林芍药,这家店为什么叫“苹果树林”?他回答我说,张枣先生写过一首叫《苹果树林》的诗,或许是因为这个。后来我回去把那首诗找来读,那首诗很长,但我如今还会背其中的两句:痛苦装饰的秘密妃子/望着你/你突然后悔手指的相遇/你无法到达镜中的另一边/无法让两个对立的影子交际。

责任编辑 杨易唯

猜你喜欢

丰都芍药书店
构建美丽丰都 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丰都,不负好春光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四月,是你的谎言
第20届重庆丰都庙会游客众多
最美书店
久违了
新疆赤芍
芍药摇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