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0-01-04周静
周静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稳步推进,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问题主线、创新主旨”的导学案,无疑是共同体学习课堂课改中的有效探索。
【关键词】新课改;导学案;小学数学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导学案以培养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小学生数学关键能力为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是共同体课堂学习设计的产物。
一、使用导学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更优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导学案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指导学法,学生则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地去认识规律,这样,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课堂的始终。
二、使用导学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导学案设计上,要本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问题主线,创新主旨”的原则,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来进行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内驱力,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动机,达到自主性学习的目的。
2.导学性原则。导学案的突出特征就是“導学”,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学法应贯彻始终,如导学案的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都应贯彻在导学案设计的各个模块,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
3.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导学案的设计上,不能只关注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结合生活中的数学及大数据等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发展空间思维,以促进学生对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
三、使用导学案,应使用的策略
1.课前预习是前提。提前一天将设计好预习环节、要点、方法、要求的导学案发给学生,指导学生按要求认真开展预习活动。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学生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2.课中导学是核心。在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先将提前预习的情况进行交流,以便在新课教学中更具针对性,突破重难点;课中让学生主动去合作、讨论和探索。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这个平台上,都有所发挥。
3.练习反馈是保证。导学案中应设当堂练习和课后提升两部分,课中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练习,进行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当堂达标的目;课后提升则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让不同的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得到不同的收获。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标志,教师要敢于尝试新技术的先进性与可行性,以导学案为纲,及时诊断和有效指导,师生互动智慧共生,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周梦莲.如何编写小学数学课堂导学案[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18(2).
[2]张仁兰.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学策略分析[J].中外交流,20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