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单车冲击下公共自行车优化运营发展研究

2020-01-04胡玲

中国市场 2020年32期
关键词:共享单车

[摘 要]公共自行车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项新的交通出行方式, 最初的目的是实现短距离的绿色便捷出行,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事实上,在各地推出相应项目后,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交通工具,具有灵活、便捷、节能等优势,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广。文章在介绍临河区公共自行车现状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运营管理进行了比较,进而探索共享单车冲击下临河区公共自行车发展的对策,以期为该地区公共自行车进一步优化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优化发展

2016年7月,公共自行车项目首次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投入运营,受到了市民的广泛欢迎。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共交通的压力,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2017年10月,摩拜单车率先登陆临河区,打开了该地区共享单车发展的大门。截至目前,先后有摩拜、叮嗒、哈啰等共享单车在该地区运营,给传统的公共自行车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1 临河区公共自行车的现状

临河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中部,新旧城区共55平方千米,常驻人口达54.93万余人,随着居民经济能力的迅速提升,临河机动车保有量也迅猛增长。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压力,临河区于2016年6月开始投放公共自行车,具体由巴彦淖尔市政公共自行车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目前该公司在临河城区共投放1700辆公共自行车,城区内设置147个停靠站点,基本实现了城区的全覆盖,在缓解城区拥堵的问题上贡献了力量,但作用有限。据巴彦淖尔市政公共自行车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临河区公共自行车目前使用率较低,同时由于城市规模小,用户骑行时间大多低于一小时,处于免费使用期内,每年的租车收入不足万元。而这些微薄的收入需支付修车费用,所以公共自行车基本处于亏损运营状态。此外,该地区的公共自行车租用手续较为烦琐,存在安全隐患,自行车破坏较为严重等问题也导致运营困难。2017年摩拜等各项单车进入该地区,也给临河区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2 临河区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比较分析

2.1 发挥作用的一致性

单就用途而言,共享单车和公共自行车并没有区别,它们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有效补充,目的都是提供清洁绿色的出行方式和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2.2 市场运营方面的差别

共享单车和公共自行车的所属权不同,因此所承担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它们的市场运营策略。国内公共自行车运营主要有两种模式:以企业运营为主,政府给予政策及资金方面的扶持和企业出资运营,政府进行引导。临河区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模式为第一种。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在决策之前必然要进行多方调研及论证。公共自行车是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该组织承担了交通出行方面的部分公共职能,所以其盈利的空间在定价上就被直接遏制。在临河区骑行公共自行车的政策为:用户缴纳200元押金(可退)即可办理租车卡,不限次数,1小时之内免费骑行。每次骑行超过1小时将开始计费:1~2小时为1元/小时,2~3小时为2元/小时,3~24小时为5元/小时,24小时之后为20元/小时,用户需要到设置锁车装的地点租车和还车。临河区目前采用的公共自行车采购成本为800~1200元/辆(采购批次不同,价格略有波动),公共自行车维护成本为500元/辆/年,且自行车的平均使用寿命为6年。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城区规模相对较小,绝大多数市民的骑行时间在1小时之内,即处于免费骑行时间段。巴彦淖尔市政公共自行车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介绍,临河区公共自行车运营过程中每年的收入不足万元,且其中大部分源自自行车损坏赔偿金,而赔偿金又用于公共自行车零部件的维修和保养。随着公共自行车使用寿命逐渐缩短,损坏率逐年上升,后期的维修及保养费用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临河区公共自行车的运营存在亏损状况较为严重的问题。

共享单车均为私人或民营创业风投项目,政府既不投资也不参与运营,属于非公资产。因此,共享单车在运营过程中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比。2017年10月摩拜进入临河城区,在该地区租用摩拜单车需缴纳押金299元,收费标准是每半小时一块钱,不允许骑到小区里,不允许压盲道,停车要停在马路两侧规定的自行车停放位置。2018年4月,由巴彦淖尔市市政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引进、杭州金通公共自行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巴彦淖尔商业共享叮嗒单车开始在临河区运营,共投放3000辆,设立150个叮嗒驿站。租用叮嗒单车需要缴纳200元保证金,采取计时收费模式,收费标准为前3分钟免费,一小时一块钱,用户需要到设置的叮嗒驿站租车和还车,不能随意停放。值得注意的是,原有公共自行车租车卡的用户,租车卡和“叮嗒出行”APP绑定后,可以成为“叮嗒出行”免押金VIP用户,绑卡成功后,即可享受全城租车。2019年6月,哈啰单车现身临河,同样采取计时收费模式,收费标准为半小时一块钱,用户可在划定的区域范围内租车和还车。同年8月,哈啰在该地区投放了助力车,骑行20分钟收费2元,需要在指定还车地点还车。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共享单车的骑行成本略高于公共自行车,但共享单车多为无桩设计,用户在使用时更加便捷,所以在临河区共享单车的使用频率更高。

2.3 管理方式不同

由巴彦淖尔市政公共自行车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投放的公共自行车,市民在使用公共自行车后则必须到设立锁车桩的还车点,在一些人流集中的地点还会因某站点锁桩满员而造成无法还车,使用者需要将自行车骑行至其他指定还车点,或者因为公共自行车的租赁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借还车。而由此造成的损失目前大多由租借者承担,虽然巴彦淖尔市政公共自行车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也提供了申诉及退款渠道,但由于手续烦琐、取证困难及涉及金额相对较少,大部分使用者不愿意花费过多的精力去申请退款,导致居民在使用公共自行车时有顾虑。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并没有给城市管理造成大的影响。而共享单车只要是在提供服务企业划定的区域范围内,使用者不需要到指定的具体地点就可以随地还车。但是部分用户的不文明行为,如单车的恶意损毁和随意摆放给运营方和城市管理帶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临河区城管执法部门也约谈了相关运营方。

3 共享单车冲击下临河区公共自行车优化发展对策

3.1 确定合理的投资模式,强化政府监管力度

公共自行车在运营过程中具有前期投入大及资金回收周期长的特性,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进行引导的模式前期的建设成本及日常运行中维护和管理费用较高。该模式的运行主体是企业,主要目的为盈利,因此在公共自行车项目运营过程中重心倾向于想方设法增加收入,日常管理及维护跟不上,很容易造成市民对此满意度降低,进而引发经营困难。同时公共自行车项目是服务大众的,具有一定公益属性,在盈利的同时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项目的运营涉及企业、政府、社会、公民等多方,所以建议临河区在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方面采取以巴彦淖尔市政公共自行车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的具体运营管理为主、临河区政府适度增加补贴的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职能,不断借助信息化手段完善公共自行车的管理机制,同时与城管、社区等部门联合,强化统一协调监管。

3.2 创新方式,增加公共自行车项目收入

作为具有一定公益属性的公共自行车,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解决并不可行。为此,政府需要加大支持力度,给予一定的公共财政补贴。除此以外,巴彦淖尔市政公共自行车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可以向市场开放,通过在车身、停靠站点等通过投放广告等方式,增加收入;在停车站点设立临时休息区,开展多种经营,如销售书籍杂志及食品、代办手机业务、代收快递服務等,以有效拓宽收入来源。

3.3 优化公共自行车项目系统建设,提高使用频率

3.3.1 合理规划站点设置

在公共自行车使用中,站点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市民的使用频率及时间。公共自行车停靠站点少或设置不合理,借还不方便,市民的使用频率就会降低;停靠点多,市民的骑行次数会增加,但同时投入更多的成本用于车辆设备的调度和维护及相关人员的工资。综合上述因素,笔者认为巴彦淖尔市政公共自行车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应该认真研究临河城区的人流集聚特征,同时可采用问卷调查等形式征求市民的意见,全面、科学规划公共自行车投放数量,在市民集中区域如规模较大的居住区、商场、公园、学校、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场所增设站点,同时将站点的规划与临河区公交线路及短途公共交通线路相衔接。

3.3.2 公共自行车转型发展,提高使用的便捷度

临河区目前投入运行的公共自行车均为有桩式公共自行车,市民均需到指定地点租车还车,在人流密集的场所常常会出现无车可用或者无桩可还,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不便。笔者认为后续运营过程中可以考虑引入带有定位系统的自行车,运营方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管理,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或者小程序实现用车。一方面可以减少因设置车桩而带来的成本投入,提高了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提高公共自行车使用的便捷度,进而提高使用频率,充分发挥公共自行车的公益职能。

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作为公共交通的有效补充,在中小城市的交通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的优化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运营企业的全力配合和用户的积极参与。在当前共享经济繁荣发展的大环境下,临河区公共自行车作为具有公益属性的项目,需要拓宽思路,积极调整发展策略,为居民提供绿色、清洁、便捷和高效的出行选择。

参考文献:

[1]布坎南.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2]饶灵芳.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在我国的发展——基于共享经济视角[J].市场周刊,2019(7):130-132.

[3]吴渭.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城市公共自行车可持续发展研究[J].城市观察,2017(8):109-116.

[4]曹雪柠.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各自为政还是合作共赢?[J].江苏城市规划,2017(2):45-46

[基金项目]河套学院科学研究项目“中小城市公共自行车发展研究——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为例”(项目编号:HYSQ201735)。

[作者简介]胡玲(1984—),女,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人,河套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共享单车
ofo共享单车时代
浅谈南昌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