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初中科学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2020-01-04万鹏程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初中科学教学模式

万鹏程

摘要:就初中教学而言,教师越来越重视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而组建学习共同体也成为影响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一大因素。所谓的学习共同体,主要指师生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是帮助师生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一种教学形式。鉴于学习共同体的重要作用,笔者将以初中教学为论述对象,对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科学;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100

在初中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教师做出较大的努力。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是影响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师要注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积极参与到学生群体当中,增进师生情谊,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一、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想要形成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授课模式普遍以讲解为主,并没有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导致学生不具有自我學习的能力,对其将来的发展非常不利。科学作为一门与生活很贴切的学科,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便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培养更具竞争性的人才。由此,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初中科学七年级《常见的动物》一课时,教师可由教材内容入手,为开展小组学习做准备。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在于对常见动物的认识,更应深入到对动物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极具开放性。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的基本原则为“思维互补”,即小组成员应各具特点,这样在讨论中才能为学生间的相互学习提供契机,成员人数以3~5人为宜。之后由教师预留讨论课题,即“结合日常生活,分析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每名学生均需以一种自己了解的动物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分析,之后再小组内进行分享讨论。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其中,不仅要观察各小组的学习进度和学生的自我表现,还要对讨论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说明,待所有小组均结束讨论之后,由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说明,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统一点评。通过此类学习形式的展开,可以为学生间、师生间的相互沟通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有助于班级学习氛围的提升。

二、调整教学模式,培养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要想形成学习共同体,就应该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在以往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将科学严谨的态度带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够给学生带来较大帮助,但最重要的在于教师要把握尺度。初中生正处于情感叛逆阶段,会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教师若在课堂教学中太过严厉,很容易给教学带来反面效应,更有甚者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应积极调整教学模式,主动维护师生关系,为开展更加有效的教学做准备。

例如,在教学初中科学九年级《探索物质的变化》一章时,该章的重难点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混淆概念,且又由于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复杂,学生会抓不住教学重点。由此,教师可将课程教学进行细化,将其分为课前教学、课堂教学及课后教学。课前教学主要以预习为主,教师将本章的重要知识点整理出来,如“酸和碱的基本性质”“常见的盐类”“有机物的定义”等,并将其印制在学案中,在课前发放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记忆重点知识,从而减轻课堂学习的阻力。课堂教学以师生间的互动为主,教师可通过提问回答的形式完成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快的取得进步。课后教学以课后习题为主,在每堂课结束之后,教师都应该预留一定的课后习题,数量无需太多,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另外,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纠错习惯,学生若存在课堂遗留的问题,可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在课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并利用激励教育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学习信心,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友好的师生关系。总之,通过制定完善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学更具科学性与高效性,也有助于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三、结合“以生为主”的理念,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初中科学的教材内容并不复杂,只是对于初次接触科学的学生而言,其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在课堂中缺乏积极性。同时,学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以讲解为主,更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科学这一学科。

例如,在教学初中科学八年级《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一课时,本节课内容简单,话题与时代热点贴近,因此教师可安排学生来扮演教师的角色,为大家带来不同的教学体验。在课前教师可提前安排部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应要求其能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并设计好教学计划。在正式开始教学时,由教师充当学生的角色,坐在台下与其他学生共同学习。待学生授课结束后,由教师负责补充说明,并对参与教学的学生做出点评。此类活动极具教育意义,教师可挑选合适机会,安排其他学生进行讲解,帮助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想要建立共识、共享、共进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的精神需求,服务学生,在心理和精神上鼓励和支持学生,并且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对自我教学的评价,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搞特殊对待。

参考文献:

[1]谢昱圣.从“假探究”走向“真探究”——初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典型问题与解决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7(12):78-82.

[2]郑斌.新课改背景下的一次探究性教学实践与思考——华师大版初中科学《电阻》的探究性教学[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7(1):48-50.

[3]王冠华.探究初中科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9):129-130.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雁荡镇第一中学325600)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初中科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不微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