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视剧艺术水准影响因素

2020-01-04林烨洵

银幕内外 2020年7期
关键词:电视剧因素

摘要:电视剧市场的不断成熟是我国影像艺术发展的特色标志,电视剧作为商业与艺术的结合体,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现实问题,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大中促进我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改革要求,需要相关市场人员切实关注电视剧的艺术水准,制作出经得起群众评价与时代检验的优秀电视剧。本文就决定电视剧艺术水准高低优劣的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电视剧;艺术水准;因素

电视剧作为艺术创作与表达的新型文化载体,在提高我国人民群众文化审美水平方面具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打造优质的电视剧具有一定的规律,提高电视剧的艺术水准不仅需要立足于人民群众创作的主体地位,而且需要关注电视剧中思想主题、演员及制作队伍等要素,创作出艺术水准高的电视剧,才能平衡电视剧市场的商业性与艺术性,促进电视剧在富含思想价值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流量,引导人民群众的审美理想发展。

一、思想主题是决定电视剧艺术水准的根本因素

真正促进电视剧市场的良性发展,需要关注目前电视剧市场中单一流量偶像剧泛滥的现象,流量成为决定电视剧市场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但过分关注电视剧的流量,也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恶性影响,反映了我国人民群众的消费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精神境界却未饱和现状,单一流量型的偶像剧、穿越剧利用部分消费群体的高消费能力、低判断能力,恶意占据了电视剧市场,真正艺术水准高的电视剧无人欣赏,优质电视剧的利润逐渐降低,电视剧市场中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需要人们关注电视剧思想内涵的重要性。

随着“消费文化”的渗透,中国电视剧市场颇有了些“娱乐至死”的味道。大量的影视剧作品中充斥着“粉圈文化”的特质。流量成为了决定电视剧艺术作品的一大因素。市场有着畸形化的趋势。固然电视作品有着构建娱乐属性的因素,且市场与消费的语境挂钩,但此中畸变必然使影视作品逐步沦为庸俗化的产物。由此引发的大量的诟病,诸如天价片酬,将演员的定位归结于长相甜美、帅气。以此来衡量演员的本质符号。演员的转型畸形化,有着“吃年轻饭”的意味。电视剧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开始被解构,市场的语境颠覆。且大量影视作品开始呈现套路化现象,部分现实题材电视作品剧情老套,大量作品纠结于婆媳矛盾。且女性主义的作品并未有得到解放,其剧情的矛盾点建构于男性出轨,女权的象征仍然被附着于男权之中,女性主义的作品对于女性的解放性回答不够彻底、作品的思想内涵不够深刻。“偶像剧”依附于流量明星在幕前谈情说爱,且故事梗概、主线,离不开“相识—相爱—离开——再相爱”的模式化套路,作品的思想不能引人深思,甚至有着带坏中学生的嫌疑。且以流量明星的粉丝效应来获取大量的收视份额以及市场变现,电视剧市场严重畸变不良。

部分电视剧作品以“爽剧”的叙事形式展开,出现了大量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故。诸如抗日神剧,“手撕鬼子”、“包子打掉飞机”。其作品的内涵在彼时代虽然为表达我国人民的抗日的决心和一腔热血。但这样没有逻辑、没有深刻涵养的作品仍然充斥着影视市场。电视剧作品的艺术性被解构,电视剧市场畸形。本质上,是大量的作品不在关注于其思想的深刻性,艺术性被“消费主义”文化不断的解构,电视剧艺术作品应当回归本质,做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经得起历史、人民、政府的考验,能够真正做出可以影响人民生活方式的作品,满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以其艺术性重塑人民对于电视剧作品的认知。而不再是大量的“爽剧”、“偶像剧”。

思想主题是决定艺术性水准的根本性因素,也是真正促进我国电视剧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打造电视剧艺术强国的有力支撑。有价值、有內涵的思想主题,并不意味着要限制电视剧的发展方向,而是要求电视剧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在目前部分单一流量的偶像剧中,围绕两个主角展开对于浪漫爱情的幻想,让人民群众沉迷于不切实际的爱情故事中,或仅仅沉迷于对当红流量明星的痴迷中,对于我国中华民族人民群众心智的形成与素养的提升毫无用处。表现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套路老化,作品不够深刻。真正有内涵、有价值的电视剧应该立足于现实,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活。生活作为艺术的真实写照,脱离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的电视剧塑造力与感染力都将大大下降,偶像剧中也可以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直面真实生活,让偶像剧中也能彰显正确理论与价值观,向人民群众传达偶像的担当与责任。

二、人物塑造是影响电视剧艺术水准的关键因素

高质量、高价值、高艺术水准的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应该是立体丰富且符合实际的,而不是单一片面的,尤其是主要人物的形象与性格,都应该由其剧中生活所决定,在电视剧中人物形象的丰满与否影响了电视剧的艺术水准。是否真正立足于剧中现实的生活本质塑造真实的艺术人物形象,也是反应电视剧思想主题优劣与否的重要方面。真正高艺术水准的电视剧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需要符合故事情节与结构,能够促进故事情节发,无论是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艺术价值,也是目前对于演员演技的考验。演员对于人物情感与形象的把控能力决定着电视剧中人物的塑造程度,演技高超的演员能够深刻把握每一场戏中人物形象与情感的变化,从而顺利推动电视剧中故事情节的自然发展。

以我国优秀大型连续剧《琅琊榜》为例,《琅琊榜》中不仅主要人物形象丰满,且各个次要人物中也各具特点。胡歌饰演的梅长苏人物形象不仅忍辱负重,恪守正义,而且受其剧中的生活经历而具有了心机满满的特点,具有双重性的人物形象成功深化了《琅琊榜》正义与强权之间的艺术主题,而其中反面人物也具有丰满的人物形象,反面人物萧景桓的人物形象,在电视剧中作为梅长苏扶持萧景琰的阻力,具有狠毒阴险但同时又重视人才的特点,被罢黜时也道出了其不重视正义的人物性格是受儿时丧母经历所致。《琅琊榜》的反面人物都具有较丰富的人物特点,自然流畅地推动着《琅琊榜》的故事发展。同时也具有与主要人物抗衡的能力,而非单一流量剧中主角能力超强,形象丰满而配角形象单一、智力低下的黏贴式俗套思维。

三、制作队伍是影响电视剧艺术水准的重要因素

高素质的制作队伍是影响电视剧艺术生产的重要方面,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电视剧制作队伍应该兼具评判能力、艺术洞察能力及创作能力,高素质电视剧制作队伍会严格要求各个制作环节的精准性,包括但不限于拍摄、制作、后期及导演等岗位,专注于提升提升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员工的职业素养,关注电视剧的艺术生产机制,培养专业的编导队伍,提高对于电视剧艺术水准的关注。

以国外优秀电视剧《兄弟连》为例,由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执导,共同组建一支高素质制作队伍,分化各个部门的功能,持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资源,制作队伍深入访谈二战幸存者,致力还原美国101陆军空降师部队E连的真实故事。拍摄过程中,整部剧都体现了导演的独特风格,也为这部电视剧带来了不一样的艺术效果,每集开头的老兵访谈呈现出一种独白效果,在还原历史与情感处理方面都完全反应了士兵面对战争时的真实状态。而并非脸谱化程式化的纸上英雄,拍摄部门也极具专业素养,利用精准的摄影艺术与镜头调度,战斗场面多用手提摄影机,增加速度感和紧张感。一只优秀的电视剧拍摄队伍能够极大地提升电视剧的艺术水准,真正还原电视剧的故事情节,提高观众的情感体验。

四、文化内涵是影响电视剧艺术水准的核心因素

随着“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大量的网综、网剧影响着传统的电视剧市场,电视剧文化受到了新媒体文化的掣肘。电视剧如何在此变迁背景下有一席之地,归根结蒂便是提升其作品的文化内涵及精神内核。诸如近年来大火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都挺好》,他们以个体小人物为影片的叙事主体,讲述平凡个体背后的矛盾及冲突,将当代人的价值观、人生观重审给予观众,展现个体生活的普遍性及偶然性。如作品其以慢描的形式展现了小人物的都市生活景观,将作品视点聚焦于普通人生活的辛酸苦辣。并以多层次的角度叙述了一家人由于观念、性格迥异之间产生的复杂矛盾体,故事逻辑严谨,影片思想主题看似平淡实则深刻。并随着影片的进程一点点的释然及重申,重构了新时代关于家庭、生活、伦理的价值体系范本。是一幅典型的都市生活及家庭伦理的复刻画卷,看似简单平凡琐事承载的俨然是关于普通人的平民史诗的画卷。这类作品更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以及对于生活、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重申。

随着青年亚文化的盛行,亚文化已然开始有影响主流文化的趋势。如“耽美文化”“修真文化”等多种亚文化开始甚至影响了某些社会思潮的变迁。且这些文化皆有迹可循。如修真文化的存在,其本质则为后现代主义视域中的“反叛”符号。“修真文化”等系列电视剧其诞生的原因为迎合了市场下当下青年的学习或就业压力的背景或从影视作品寻求某种释放压力的精神渴求。此类作品如《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是当代青年在影视作品之中构建的理想王国,现实的失意于影视作品中反叛传统的符号,其本质是反抗、反叛为内核,恰好成了当代某些青年的主要发泄形式。

“耽美文化”实际上为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反叛的复刻。如《陈情令》以穿越剧的形式融入了人大量的悬疑及烧脑剧情,以魔幻现实主义的视点出发,构建成一条独有的历史叙事主线。以独有的历史剧、宫廷剧为景观符号,将受众拉入其特有的叙事场域,沉浸感体验强。同时以古代先贤的诗歌文学为反叛符,试图构建出一条“反叛”式的宇宙场域。但其美学特征仍为中国传统美学的“中和”符,以传统美学的特征为叙述场,构建新型的反叛传统的宇宙场。其是当代青年狂欢式的话语语境,迎合了电视市场“年轻化”结构的缺失,有着跨媒介式的美学特征。此类文化现象,都来源于后现代主义的“反抗”,融汇着后现代主义的审美区间,具有典型性的“反现代性”特质。

五、结语

总而言之,電视剧作为传统的艺术传播媒介,虽然受着新型媒介的影响及新媒体语境的桎梏。但其在提高我国人民审美文化与思想精神水平方面具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需要人们共同关注于电视剧艺术水准的重要性,形成基本的主题共识与审美理想。应在电视剧市场之中渗透着作品独有的社会性和艺术性。关注影响电视剧艺术水准的重要因素,真正持续创造出文化内涵、思想深刻的影视剧作品,促进我国电视剧市场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仲呈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视剧创作四题[ J].中国电视,2019.

[2] 杜敬东.新媒体语境下影视剧的传播与接受[J].电影评介,2019.

[3] 康伟.历史现场感和在场感——2019年电视剧观察[J].当代电视,2020.

作者简介:林烨洵(1998—),女,广东汕头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电视剧因素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大众狂欢到政治泛化
以《红高梁》为例浅析从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
传统电视媒体的节目编排与发展出路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IP热潮下网络文学影视化的理性发展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