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探索

2020-01-04王静

北方音乐 2020年21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幼儿

【摘要】启蒙教育对于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引导作用,幼儿教育培养期间,积极开展音乐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音乐天赋,奠定幼儿的音乐学习基础,促进幼儿快速掌握音乐感知能力与表达能力,提升幼儿的综合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本文结合当前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有效提升幼儿音乐发展水平与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合理利用节奏感知与表达教学提升幼儿音乐学习水平,希望能够通过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教学手段的创新,提升幼儿音乐教学效果,促进幼儿音乐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与进步。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节奏感知与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179-03

【本文著录格式】王静.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探索[J].北方音乐,2020,11(21):179-181.

前言

幼儿启蒙教学离不开多元化的教学元素,音乐教学作为幼儿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利用节奏教学手段与表达技巧,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音乐学习水平,启发幼儿的感知系统,促进幼儿性格与情感能力的全面提升与进步。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学习期间可能无法建立比较清晰的音乐学习认知,作为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期间需要考虑幼儿的实际学习能力与学习差异性,尽量运用幼儿比较熟知的生活与自然节奏元素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音乐表达欲望,提升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促进幼儿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乐趣,奠定幼儿扎实的音乐学习基础。

一、幼儿音乐教学期间节奏感知教学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学属于陶冶人类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的重要教学组成部分,传统教学期间,幼儿教育并没有将音乐教学作为主要教学课程,只是简单利用音乐辅助英语学习或者应用与课堂教学背景与学习氛围的营造。素质教育时期,幼儿教育体系得到有效的改革与完善,虽然音乐学习对于现阶段的幼儿来说具有一定挑战与困难,但是明确发展目标,充实课程内容,提升音乐教育效果,应用节奏感知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当前幼儿教育体系中,有效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的同时,循序渐进提升幼儿对于音乐的认知水平,奠定幼儿音乐学习基础的重要的教学手段。

(一)节奏教学,充实学习感受

传统教学理念一般缺乏对幼儿学习主体地位的关注,节奏感知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的观念束缚,丰富的教学形式也为学生展现了课程的趣味性。科学、合理的节奏教学方式,主要通过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节奏的强弱变化与情感表达方式,从而提升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幼儿初期接受节奏感知教育,并不会深入探究音乐表达的情感内容,但是欢快的音乐一般具有比较强烈的节奏感体验,幼儿通过节奏感受逐渐掌握音乐情感,不仅有效引导幼儿掌握音乐节奏感,也能够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激发幼儿对于音乐学习的探索欲望,促进幼儿音乐学习水平不断提升与进步。

(二)教学启蒙,提升协调能力

启蒙教育是幼儿教学的重要发展目标,音乐教学并不局限于单纯的音乐学习,丰富的教学活动能够充实幼儿的学习感受,锻炼幼儿的节奏感知能力,帮助幼儿掌握更多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幼儿的音乐学习素养。课程教学期间的节奏感知训练,能够提升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游戏活动,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让幼儿在音乐学习中完成舞蹈启蒙与文化知识的启蒙。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跟随教师,在音乐节奏影响下舞动身体,感受音乐节拍,有效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能力的同时,激发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身体健康,充实幼儿的学习体验感受,提升音乐教学质量与效果[1]。

(三)陶冶情操,提升综合素养

合理利用节奏感知教学,能够陶冶幼儿的音乐情操,丰富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提升幼兒的音乐审美能力与情感认知。音乐本身具有无国界、无语言限制的特点,节奏感的明显变化能够有效帮助幼儿拓展生活体验与学习阅历,通过不断学习积累与学习,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提升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幼儿在不断的学习、充实与音乐教育熏陶下,拓展知识阅历,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与生活感受,感受音乐中的美好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情感认知,有效提升幼儿音乐学习水平的同时,建立幼儿完善的音乐学习基础,有助于幼儿未来成长期间建立良好的学习思维模式与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与学习能力全面发展与进步[2]。

二、幼儿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知与表达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内容

幼儿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阶段,不仅需要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也需要教师主动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了解并掌握科学、合理的音乐教学发展目标,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深入研究课程教学需求,细化教学内容,尊重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利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与探索欲望引导幼儿掌握课程知识,促进幼儿学习思维与学习能力的提升与进步。

首先,教师需要了解节奏感知教学与表达教学的实际作用与重要意义,根据幼儿的实际学习水平与教学发展需求,设计音乐课程教学体系、结构与教学内容,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同时,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适当结合幼儿的学习需求,制作一些趣味性的小道具,方便课堂教学期间做一些游戏活动与节奏锻炼,有效吸引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幼儿学习印象;

其次,优化教学管理与课程质量。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音乐歌曲,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也可以利用多元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例如:配合英语教学,为学生播放一些英语歌曲或者配合语文、数学教学播放一些儿童或者童谣,丰富的教学形式避免教学单调的问题与课堂教学现状。其中,重点的教学内容是突出节奏感知教学,循序渐进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情感与节奏变化,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奠定幼儿的音乐基础素养与多元文化知识基础,有利于幼儿综合学习素养的提升与进步;

最后,尊重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与差异性。每个幼儿的实际音乐天赋与学习能力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想要全面提升音乐教学效果,不仅需要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也需要建立幼儿的学习成就感与学习自信心,利用节奏感知的教学手段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学习思维意识,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教导幼儿正确的辨别能力,让幼儿感受到音乐本身想要表达的不同含义,面对一些错误的音乐内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拒绝。对于幼儿学习进度较慢或者抵触表达与交流的学习行为,教师可以观察幼儿的实际情况,鼓励幼儿的成长与进步,奠定幼儿扎实的节奏感知基础,建立幼儿完善的知识体系,促进幼儿学习能力与综合全面成长与进步[3]。

(二)丰富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自然界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音乐、节奏元素也是教授幼儿音乐节奏感知的重要内容,合理利用自然元素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引导幼儿观察生活环境,也能提升幼儿的乐感与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期间,可以利用课前引导的方式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或者利用教学视频帮助幼儿体验不同的大自然节奏声音,让幼儿分辨其中的节奏类型,并通过找规律等方式进行总结,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大自然的自然动态,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幼儿音乐学习,幼儿可能无法进行自主总结,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低难度的互动小游戏,结合一些任务小奖励,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幼儿辨别能力与节奏感的同时,帮助幼儿掌握不同节奏类型的自然声音;针对高年级的幼儿音乐感知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听到的声音转换,利用小道具或者直接用手模仿声音节奏,多方位锻炼幼儿节奏感知能力,丰富的教学内容有利于锻炼的幼儿观察力与注意力。丰富多变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体验到音乐学习的乐趣,也能够帮助幼儿提升学习能力,掌握音乐学习规律[4]。

(三)充实教学内容,丰富学习体验

传统的幼儿音乐教学一般都是围绕这音乐教材与童谣、歌曲进行的,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不利于幼儿多方位发展与进步。作为新时期幼儿音乐教师,积极创新幼儿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音乐学习水平,也能够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提升[5]。例如音乐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可以结合诗歌朗诵的节奏感知培训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多数幼儿由于家庭教育等因素,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学习,在幼儿具有一定学习基础的水平上,引导幼儿有节奏的进行诗歌朗读、儿歌朗诵等趣味式学习,不仅有效丰富了幼儿学习体验,也能够利用幼儿熟悉的知识与内容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幼儿快速掌握音乐学习技巧,培养幼儿主动学习音乐或者语言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丰富教学形式,激发表达欲望

幼儿年龄较小,好奇心重且性格比较活泼好动,学习期间也比较喜欢主动探索各种未知事物。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学习探索欲望,丰富课程教学形式,锻炼幼儿学习能力,培养幼儿的节奏认知与表达欲望。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教学模式,丰富课程内容,幼儿的学习精力有限,一直处于枯燥的学习状态,幼儿比较容易缺乏学习耐性,难免走神或者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利用劳逸结合,游戏互动等方式丰富教学形式,能够有效缓解课堂教学枯燥的问题;其次,照顾幼儿的实际学习水平,节奏感知教学期间,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进行划分[6]。针对幼儿年龄较小,学习能力与基础学习水平较低的幼儿,教师可以将音乐课程教学中,游戏教学环节提升,利用经典或者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作为学习背景,帮助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带领幼儿一同感受音乐的节拍,尤其是一些《Penguins game》《Apple tree》等富有节奏感且具有一定启蒙教学的英文歌曲,有效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知的同时,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感受;最后,教师可以利用歌唱比赛等竞技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其他小朋友展示自己的音乐能力,当幼儿得到教师与同学的鼓励后,有助于幼儿建立表达自信心,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与表达欲望。教师也能够通过幼儿的实际表现了解幼儿的实际学习水平,适当调整教学计划,鼓励并引导幼儿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感受,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

(五)打击乐教学模式,提升节奏感教学效果

节奏感知教学期间,打击乐的节奏感远远超越其他教学情境与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主动利用筷子或者小棍作为打击乐器,通过不同速度与节奏力度表达不同的节奏形式,建立幼儿的节奏感知,提升幼儿的节奏乐感。一般来说幼儿对于音乐本身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合理利用幼儿身边的常见学习或者游戏道具,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不同物品受到击打后形成的音色具有 一定的差异性,相对于专业音乐设备,幼儿身边的小积木、杯子、桌椅等事物,受到敲击后会形成不同的音乐节奏,教师可以首先为幼儿展示碗、杯子、桌子受到敲击后形成的音色,当幼儿被兴趣吸引,主动敲击自己身边的小道具时,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比较熟悉的音乐节奏展示敲击技巧,当幼儿主动学习并模仿后,积极鼓励幼儿,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不同的节奏配合不同的肢体动作也能够方便幼儿掌握节奏感知能力,将幼儿从简单的敲擊行为主动观察并思考其节奏特色,结合肢体动作,丰富幼儿学习体验的同时,让幼儿感受到肢体律动与语言表达的乐趣,多方位提升让能够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促进幼儿学习能力与音乐素养全面提升与进步[7]。

(六)巧用肢体动作节奏,简化音乐教学过程

幼儿平时也会在家中或者教师“哒哒哒”的跑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天赋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小朋友,发现不同小朋友的“节奏特点”。身体是幼儿体验节奏感的重要载体,人体动作本身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简单的走路与跑动都是富有一定节奏特点的,尤其是幼儿具有强烈的情感或者情绪时,节奏感更加明显。教师可以为幼儿展现不同情绪下的身体节奏差异、不同动作之间的节奏差异或者不同场景下的节奏差异。尤其是课间活动与游戏活动期间,不同的队形排列与背景音乐都是丰富的教学素材,灵动的节奏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感受到丰富的教学情境,也能够利用不同肢体动作,为幼儿展示节奏发展变化,有效简化音乐节奏教学过程的同时,简化音乐学习的相关概念,将抽象并负载的音乐知识与节奏体验,转化成为幼儿比较常见的肢体动作,有助于幼儿学习能力与思维拓展能力的提升与进步。

结束语

幼儿音乐教学的重要发展目标是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核心素养,幼儿的年龄较小,对于深奥的音乐韵律缺乏明确的认知,但是节奏感知教育与表达引导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幼儿在简单的节奏学习中,感受音乐知识与音乐文化的趣味性,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提升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建立幼儿正确的学习发展观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李群.浅议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途径[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6):180.

[2]汤慧敏.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分析[J]. 语文课内外,2019(15):24.

[3]田翠.浅谈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C].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2019.

[4]李亚楠.幼儿师范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式探寻[J]. 文存阅刊,2019(9):71-72.

[5]徐霞.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

[6]胡云霞,梁琼,田芳菲,等.如何在音乐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知能力[J].北方音乐,2018(9):180.

[7]赵幸利.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探索[J].黄河之声,2019(2):85.

作者简介:王静(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胡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