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号演奏的唇肌力问题初探

2020-01-04吕昌

北方音乐 2020年21期
关键词:技术训练

【摘要】唇肌力问题是小号演奏特有的问题之一,对演奏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传统思路大多为以个人经验为出发的讨论或陈述,缺少理论统筹和方法论指导,极易走向循环论证或经验至上主义的陷阱,结论往往难有普遍性和说服力。本文对唇肌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并以方法路视角重新审视现有问题,以求在认识上形成一条通路,为更深层探索唇肌力问题提供一些实践依据。

【关键词】小号演奏;唇肌力;技术训练

【中图分类号】J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050-03

【本文著录格式】吕昌.小号演奏的唇肌力问题初探[J].北方音乐,2020,11(21):50-53,106.

诞生于十八世纪末的现代小号已经走过了两百多年的岁月,幸运地见证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时代。这是人类逐渐掌握自身命运的时代,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财富迅速积累的时代,也是思想情感极大解放、审美意识显著变化的时代。对音乐而言,这一时期的音乐家们注重抒发表达对理想世界的狂热追求,逐渐形成了璀璨华丽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李斯特(Franz Liszt)为代表的炫技派则成为了众人之中无可争议的明星。演奏家們的高超技术对乐器性能提出了愈发严苛的要求,工业的发展则为乐器进步提供了可能。在此历史宏景下,小号从制造工艺到乐器结构几经变化,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形态。

小号的发音原理几乎未曾发生改变,即依靠唇片振动、通过号嘴激发管内空气柱使其共振——这甚至同几千年前、埃及法老图坦卡蒙(Tutankhamun)时期的吹奏方法无甚区别。吹奏时,上下唇片需要形成某种固定结构——俗称“口型”,既要保持一定间距,使气息能顺利通过;又要保证互相耦合,使嘴唇能充分振动。它的保持主要依靠唇肌——即口轮匝肌的持续工作。在此过程中,其与气运动结合产生不同音高,与舌运动结合产生各种断音形式,与指运动结合则使各泛音列得以相互贯通……可以说,唇肌工作是产生一切小号演奏技术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小号演奏能力的培养中,考察唇肌工作的能力——即唇肌力——是非常必要的。

借鉴相关定义,唇肌力是指唇肌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口型质量的能力。换言之,对于小号演奏者来说,唇肌力素质的优劣意味着诸如唇片振动时间是否持久、振动情况是否良好以及振动频率变化是否灵敏等方面能否得到保障,而这些方面是演奏技术高低的主导因素,起决定性作用。亦即,唇肌力素质的优劣对演奏技术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一般来说,唇肌力素质的增长和演奏技术的提升能够促进演奏能力的形成。而要进一步明确唇肌力、演奏技术和演奏能力的关系,或许可以借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Αριστοτ?λη?)的“四因论”。根据前文所述,在演奏能力的形成中,唇肌力是演奏技术得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是物质因;演奏技术是唇肌力的发展结果,是形式因。据此,演奏技术是唇肌力的表现形式,唇肌力是潜在的演奏技术,二者共同形成演奏能力。结合前文关于唇肌力和演奏技术的关系,最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唇肌力是演奏能力得以存在的前提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是处于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之所在。因此,对如何提高唇肌力素质的研究,本质上就是对如何提高小号演奏能力的研究。

在质量互变规律中,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形式。一是要素数量增减引起质变;二是要素序量变化引起质变。用这一规律指导唇肌力训练,“增加要素数量”明显指增大唇肌力量的绝对值。这也是目前多数演奏训练中特别重视的方面。然而必须看到,人体的肌肉力量是有上限的,片面强调唇肌力量增长的重要性必然导致演奏能力的瓶颈。而对演奏中唇肌应力的总体结构进行调整,即“改变要素序量”,能够起到优化耐力配比、实现肌肉运动最优解的作用。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小号演奏家托尼·普瑞斯克(Tony Prisk)认为,演奏能力的差别并非源于个体耐力的差异,在于演奏的“效率(Efficiency)”的高低,即能否使用更加轻松的方法演奏。这种优化和调整可以是无限次的。演奏实践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动态的、多样的特点,这也要求演奏者具备随时调整演奏习惯的能力。

阿尔班(Jean-Baptiste Arban)《立键短号与萨克号方法》、M·斯罗斯伯格(Max Schlossberg)《小号日常钻研和技巧探究》、克拉克(Herbert L.Clarke)《短号技巧研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小号教材。三者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写作风格则各具特点。对教材进行研究、分析和练习是获得演奏技术、提升演奏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亦可一窥唇肌力训练之方法和现状。

阿尔班是法国学派,也是现代短号技巧的创立者。他所著的《立键短号与萨克号方法》,国内译做《小号——短号教程》,对各种演奏技术做了比较详尽的说明。全书共九个部分,涉及连音、吐音、音阶、装饰音等方面的吹奏方法。每个部分包含一个由易到难的练习系统,并带有篇幅可观的奏法讲解。另外,书中还收录了150条乐曲和68条二重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价值斐然的14首特性练习曲和12首幻想曲和变奏曲。作为现代学派的开山之作,“全面性”是该书的最大特点。这种全面性除了体现在对演奏技术的分类、整理、收录上,还体现在它几乎贯穿了小号演奏者从“新手”到“大师”的全过程。正因如此,小号演奏者亲切地称它为“小号圣经”。

比阿尔班稍晚的俄罗斯人M·斯罗斯伯格著有《小号日常钻研和技巧探究》一书。全书主要分为九个部分,涉及长音、连音、音程、音阶与琶音及半音阶等,并收录有28条练习曲。该书条目普遍具有相当难度,很好地应景了书名中“钻研(Drill)”一词。因书中鲜有文字讲解,这里以练习#39(谱例1)为例进行说明。

谱例1中,作者试图通过纯四度音程在不同音区的呈示,对演奏者的唇肌进行大跨度重复训练,意在增强唇肌力量。另外,作者特意将V-I的进行由C调引入附近的几个调(#C调,D调和?E调),目的是为了固化肌肉动作,以便尽快获得肌肉记忆。#C6,D6,?E6这几个极音的出现已经超出小号的常用音域,明显代表了作者对唇肌绝对力量的强调。至于这条练习的难度究竟几何,或许只有小号演奏者方能自知。这种“饱和式”训练方法对俄罗斯学派乃至当时的其他小号演奏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人克拉克著有《短号技巧研究》。全书共10课(Study),每课以某个特定旋律为基础并呈现于各调,最后以一首总结性质的练习曲作为结束。《短号技巧研究》的直观难度并不大,然而在每课的文字说明中,作者会提出一些针对性限定,如力度范围、速度定值、重音位置、呼吸次数、连吐规则等,这在实际练习时形成了富有层次的难度,这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

作为当时非常成功的短号演奏家及教育家,克拉克还颇为自豪地介绍说,“本书的所有练习都是能够完成的。于唇肌力训练而言,只需些微压力——而非蛮力——便能使其强壮且富有弹性。通过控制呼吸力——也就是一口气吹完一条练习,学生们将轻松写意、毫发无损的获得(他们心心念念的)耐久力(Endurance,原文中该词为全大写)。此外,学生们还能获得高低音区皆十分统一的音色。我连吹两小时短号之后还能飙高音且嘴唇丝毫不累的秘诀(Means)就在于,多年来坚持每天吹奏我自己写的练习,这令我受益颇多。”这些幽默的介绍中似乎潜藏着某种可能性,即克拉克同M·斯罗斯伯格的“学术商榷”——作为同代人,二者对小号训练的不同视角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首先,三大教材呈现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克拉克与M·斯罗斯伯格都借鉴了阿尔班对演奏技巧的分类原则,但明显更重视教材的针对性,而在全面性上有所妥协。其次,三者都采用技巧展示为主、文字说明为辅的写作方式,实用性较强而理论性相对阙如。三者都非常重视提升唇肌力量绝对值。阿尔班贯穿式的、循序渐进的写作方法以及M·斯罗斯伯格高强度、大负荷的训练模式,都确凿无疑的说明了这一点。至于克拉克,他在《短号技巧研究》第五课的讲解中写得相当直白:Endurance is 90% of Cornet playing(短号演奏的九成技术都是耐力),即使如此,三位作者对该问题的讲解和解决皆未摆脱“以技术训练为目的”的形式,且对如何优化耐力配比、调整演奏习惯等问题遗憾的少有涉及。一方面,应该认识到,作为“物质因”的唇肌力与作为“形式因”的演奏技术只能在思想上加以区分,整体上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事物能够脱离形式而存在。因此,技术训练事实上就是唇肌力素质的训练,因而三大教材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为演奏者带来演奏能力的提升,这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唇肌力与演奏能力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作为部分的唇肌力问题应当在研究范围上有其特定的界限,而不该与技巧或演奏能力的概念相互混淆。因此,唇肌力的训练问题应当被当做一个确定的问题加以考量。在此基础上的研究方能触及到问题的本质,并带来新思路、新方法,从而真正解决小号演奏者目前面临的尴尬现状。不知所以,无章可循,满脸疑惑,徘徊不前。

唇肌力的训练之道历来是小号演奏者乐于探讨的话题。然而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后不难发现,它们通常带有问题。结论的得出缺少严格的推演过程,难有说服力;相关概念不清、研究方法不明、研究范畴混乱等,令观点表述缺少整体逻辑,显得支离破碎,混乱不堪;以个人经验为出发点的探讨常常经不起推敲,极易走入循环论证的圈套,更遑论结论的普遍性;少数研究试图借用其他理论分析问题,却没有弄清二者的内在联系,生搬硬套的情況时有发生……总结起来,根本原因是对唇肌力问题的本质缺少认识。这可能与乐器演奏“口传心授”的学习形式有关,也与对一些技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认识方式有关。对于该问题的研究现状——重视经验而轻视逻辑,富于角度而贫于高度,演奏者因缺乏系统总结与思辨精神,恐怕也难辞其咎。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即人们用怎样的方式、方法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它对认识唇肌力问题的本质而言十分重要,对相关问题的解决具有指导性意义,因而应当成为相关研究的重点。对此,笔者尝试通过对方法论的思考重新审视现有问题,并将有关哲学原理引入其中,亦即走出传统的唇肌力问题在理解、研究、训练等方面的误区,以求在认识上形成一条通路,为更深层探索唇肌力问题提供一些实践依据。需要强调的是,站在理论角度看待演奏实践并非故弄玄虚,而是用研究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钻研的精神探索客观规律,加深对实践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身为演奏者,更应主动承担起弥合理论与实践间鸿沟的重任,思考、建设相关理论。

(一)归纳的必要性

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是人类认识最早、运用最广泛的思维方法。从培根开始,哲学家——特别是科学家——就非常重视归纳法,它是科学得以产生的关键,是能够产生新知识的方法。唇肌力是决定演奏能力的关键因素,因而在演奏实践中,它的存在必然是大量的、普遍的。甚至可以说,有多少小号作品就有多少唇肌力问题。虽然广泛接触、练习作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素质,然而人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是有限的。退一步讲,即使能够穷尽所有作品,若不能在对具体作品的研究中得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结论,我们对唇肌力问题的认识也只能是片面的、狭隘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唇肌力的训练问题。俄国钢琴家涅高兹认为,无限丰富的音乐陈述方式可以被归纳为一些较为简单的因素,并不断综合、深入下去,直至整个现象的基本核心被呈现出来。因此,整合影响唇肌力素质的因素、归纳其特点、区别其范畴、定义其概念并试图找出其相互关系,是解决唇肌力问题的必经之路,且对健全演奏者的演奏能力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应加强对教材的研究。通过对现有作品和教材进行分析与解构,对其中的条目进行归类、比对和整理,能够清晰、全面地认识到不同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作者对待各种问题的基本观点及解决方法,从而在研究中切实有效的进行以目标问题为导向的思考。这对于演奏者形成自身的认识体系和方法论而言至关重要。克拉克认为,出色的演奏家须熟知各种小号理论,并要能取众家之长。长此以往,解决问题的思路才能清晰、丰富、多维。

(二)使用跨学科的思路解决问题

音乐是一个特殊而具体的学科领域,包括音乐理论、音乐表演、音乐史、音乐教育等诸多方面,其研究范畴及方法与一般人文学科多有重合,因而在实际研究中,跨学科方法的使用非常普遍。诸如如音乐美学、演奏心理学和音乐教育学等学科就是建立在跨学科基础上的。另外,相对而言,目前国内对小号演奏相关的理论建设普遍较为薄弱,特别是涉及到技巧训练等的相关问题,以现有的认识更难以形成体系,不足以支撑演奏者丰富的演奏实践。对此,借助其他学科已经形成的成熟理论体系,如生理学、心理学、神经学、运动训练学等,通过与演奏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立体地看待训练问题,十分必要。

国内外学界对相关领域的探索也能为解决训练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即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采用实证与分析、描述与概括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涉及的研究进行专题性、系统性、科学化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对图表及模型分析、大数据分析、音乐程序分析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研究方法,使用CT、MRI等影像学仪器对演奏中肌肉、神经及相关器官的内在变化进行观测的手段,也已悄然出现。

(三)辩证看待演奏者的个人经验

个人经验是演奏者在长期演奏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是演奏理论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可能性。也应该认识到,经验并不总是可靠的。因此,对演奏者的个人经验必须辩证地看待。一方面,演奏素质的改善、演奏能力的提升乃至艺术表现力的形成,始终是以承认单个的、独立的人为前提的。因此,必须承认个体的特殊性,避免走向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另一方面,不能过分强调个人经验的作用,甚至将个人经验作为一切判断的依据。关于这个方面,毛泽东主席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早有深刻的总结。“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要认真读书,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为理论,然后才可以不把局部经验误认为即是普遍真理,才可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注釋:

①田麦久.运动训练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8.

②“四因论”,即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来源于四类因素的影响,分别是物质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在“四因”当中,形式和目的是统一的,而运动变化的根源又与此二者同源,所以“四因论”实际上可以归结为形式和物质的相互关系,本文即用该思路进行论述.

③国内外现存多个《小号——短号教程》版本,这些版本对原作的改编、删减十分严重,有些甚至与原意产生了较大出入,情况比较混乱。笔者使用的是朱启东版,是国内公认比较权威的版本,即(法)阿尔班:《小号——短号教程》,朱启东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④Max Schlossberg,Daily Drills and Technical Studies for Trumpet 11(M.Baron Company,Inc.).

⑤本文采用美国标准体系来代表音高。在这个体系中,中央C被称为C4,A4=440Hz.

⑥Herbert L.Clarke,Clarkes Technical Studies for the Cornet 3(L. B. Clarke,1912).

⑦高拂晓.音乐表演艺术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06-233.

猜你喜欢

技术训练
关于大学生篮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探讨
游泳技术训练发展的研究
排球运动中接发球能力训练探讨
浅析步枪射击技术训练
浅谈青少年速度滑冰弯道技术训练
加强技术训练增强学生篮球意识和技能的研究
浅析柔道运动实战技术训练理论与方法
乒乓球技术训练的教学探索
浅析体育教学中排球扣球技术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