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利用国学对高中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2020-01-04雍斌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雍斌

摘 要:对以“国学教育”为核心的民族文化进行传承,自古即是母语学科活动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内容。尤其在中学教育阶段,应该引领学生深入国学,让其浸润在经典文化的氛围中。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在简析当前国学教育缺失原因的基础上,就国学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 国学教育 人文素养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52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而,随着网络等科技的发展,传统文化一度被“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等所遮掩,直接导致国学教育出现“缺失”,这种现象不利于对学生民族自信心、文化自豪感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为此增加了文言文板块的任务量,既说明语文学科应当承担传承经典文化的重任,有效地对青少年进行人文底蕴的培养,也标志着在国家层面开始切实重视中学阶段国学教育的质量。就文史类学科来说,如何以“国学教育”培养高中生的人文底蕴呢?

一、善于把国学教育与教材融合起来

凡是编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具有经典性。虽然目前高中语文基础教材中的国学内容相对偏少,教师却可通过课外拓展的方式进行补充和延伸,以此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国学的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国学修养和人文底蕴。

以经典语篇《鱼我所欲也》为例。这是“亚圣”孟子以“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代表作。他主张舍生取义,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孟子认为,人应该保持“善良”本性,注重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应该做出有悖礼仪的事情来。这种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而且影响深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系统概述孟子思想的基础上,通过“整本书阅读”的形式,引领学生阅读孟子的其他名篇,让他们在学习中了解其言其性、其心其德,进而深化对国学的认知和情感体悟。

再如,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文本阅读”形式,把作者在情诗方面的造诣或者同期诗人的作品引入其中,并通过“求同与求异”的类比式阅读,达成“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和谐统一的活动目标。一言以蔽之,对于国学的教学,绝非孤立或单纯的知识性教学,也不该是生硬背诵的教学,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与理解、内化与迁移”,在历史与文学、情感与文化上都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二、善于在信息辅助中提升学生的国学兴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影响深远的“知好乐”之论,深刻揭示了“非智力因素”对于人之行为的正强化作用,意在强调“兴趣与情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高中阶段,由于学业可以负担较重,思想压力较大,如果缺乏“情趣”上的吸引,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绝非易事。不仅如此,由于时空跨越等实质性因素,国学内容生涩隱晦,不像现代文那样通俗易懂,这对于学习者来说难免有些“望而生畏”。

这就是说,要想把高中生逐步引向国学教育的良性发展道路,教师应当而且必须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形式,有效拉近国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的同时,逐步培养与提升他们的国学兴趣。

比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手段,播放了《红楼梦》影视剧中的相关片段,为学生提供音像和谐、动静自如的“视听盛宴”;并且通过“视文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与体悟文中的“芸芸众美”、富丽堂皇和威严气势等。

再如,利用课余时间播放《赵氏孤儿》电影片段,让学生体悟古代忠臣良将为保全他人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品质,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史记》中的一些片段。这种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让学生在日常情景中亲近国学经典

人文底蕴的教育与培养绝不能短期速成,而是要历经一个较长时期的积累与积淀。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国学方面的学习与教育,绝不能对学生偶尔地发放一些“福利”,而是要在“经常触摸”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比如,在每次语文教学前,腾出三五分钟时间,设立“国学经典大家谈”活动,让学生在多人学习小组或集体范围内开展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分享活动。每隔一段时期,引导学生开展如国学经典朗诵、主题演讲、专题研讨等多元化的活动。再如,许多国学语篇叙事性、情节性和可操作性较强,教师根据实际内容,引导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它们改编成“课本剧”,并开展相应的表演活动。还可以定期开展国学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的展评,不断放大“以赛激趣促学”的良好效应。

还要引导学生从图书室(馆)借阅,或自行购买一些国学书籍,不断充实班级里的“图书角”,并且安排固定时间,或“同读一本书”,或以其他形式进行集体阅读、相互探讨。在学习之余,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欣赏国学朗诵、观看国学影视的条件和机会。在教室内的“黑板报”等处,让学生自由或轮流写上国学经典名句……如此有利于学生与国学之间慢慢拉近距离。

综上所述,经典非但永不过时,而且在岁月的淘洗中不断焕发新的光彩,是开智益能、陶冶情超、增加底蕴的资源。“复兴国学经典”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持之以恒,为之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江堂、王江炎《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经典的现状分析》,《学周刊》2020年第2期。

[2] 廖聪文《分享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荆轲刺秦王〉为例》,《学语文》2019年第5期。

(本文系泰兴市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国学教育在文史学科中对高中生进行人文底蕴培养的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 txjyj20180140)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