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答好企业复工这道必答题?

2020-01-04

商周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复产防控疫情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月12日召开会议,分析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研究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强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生计。全国经济持续停摆会造成国民经济的系统性难题,其后果可能会比疫情的危害更大。应对疫情,中国经济恢复发展是医院之外的另一个战场,企业复工复产就是战“疫”前线。

2月10日开始,在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各地符合条件的企业陆续复工。A股市场应声走高,上证指数收盘涨0.51%,深证成指上涨1.1%,创业板指数上涨1.31%。

大企业有序复工

目前,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国内众多企业迎来复工复产。

从全国情况来看,除湖北以外的省区市正在逐步复工复产,特别是关键医疗物资、能源、粮食、物流等重点领域企业均已陆续开工。最新数据显示,口罩企业复工率已经超过76%,防控服企业的复工率也达到77%,全国重点监测的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复工率为94.6%,煤矿企业的复产率为57.8%。电力、天然气和成品油供应充足、民航、铁路、水运网络正常运行。

各地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动员部署企业复工复产,加强产需衔接,维护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

以山东为例,山东坚持把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生产统一起来,以疫情防控稳定企业生产,以企业生产保障疫情防控,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各项工作。

截至2月11日,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复工复产13790家,占比48.6%。复工人数204.4万人,占职工总数的38.4%。青岛2月10日当天复工复产企业2671家,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8.4%。截至2月12日,全省外商投资企业已开工6355家,计划近期复工企业4056家。此外,26家省属企业、山东能源集团41对省内煤矿已经复工复产,全省重点项目已开复工262个。

大型企业率先动了起来。对于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来说,企业有序经营运转,是面对疫情风暴的“压舱石”。

在复工首日多个企业的公开信中,直面挑战、合作共赢、调整结构成为关键词。

眼下的困难,正是企业调整结构、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正如稻盛和夫比喻的那样,企业克服困难就好比竹子长出竹节,企业只是一味成长,没有“节”,就会像竹子脆弱没有韧性。这种“节”才是使企业再次成长的支撑,并使企业的结构变得强固而坚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分析称,发布公开信的企业大部分是龙头企业和行业代表企业,在复工首日发出公开信对于促进未来行业稳定,提振行业信心、带动小型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也开始反思此前的一些商业模式,在突发情况下对原本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转型,以便于更加适应当下的环境和经济需求。此外,目前中国和全球都处于经济数字化的阶段,而疫情的冲击也迫使一部分企业通过数字化激发经济新活力,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共存。

历史总会重赏大灾面前临危不乱、转危为安的人。

《孙子兵法》有言:“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如果说这次新冠肺炎真的是危中有机,那么对企业而言,这是审视自身发展模式,拓展商业边界的时机。对政府而言,这是调整产业结构的一次机遇。

复工不等于复产

尽管大部分企业已经复工,但部分公司受员工无法按时到岗、物流运输受挫、产业链上下游复产情况不可控等因素影响,企业要全面复产,还面临挑战。

2月10日只是政策层面上的“能复工”,企业还需要配備足够的口罩、消毒液、酒精、体温计等防疫物资形成安全保障,需要有隔离场所和设施等才能获得政府的开工许可,这对于普通公司来说很难做到,导致无法按时复工。

2月5日,广州黄埔区、开发区、高新区出台“暖企八条”,搭建应急物资生产供应与需求采购对接平台。2月6日,广东省政府发文细化复工复产保障方案,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口罩、防护服、消毒用品、测温仪等防控物资购置问题。

即便如此,疫情之下的复工报备和审核,对中小企业来说依然很难。在深圳南山区知名的粤海街道办,有包括腾讯、迅雷等多家上市公司在内的4000多家企业,但一天通过复工申报的只有100家左右,这让很多企业都放弃了申报。

除了政府开工批文外,员工难以到岗也是影响企业正常开工的重要因素。

近几年来,吸引全国各地就业人口成为各城市的重点工作,但在疫情之下,如何应对人员的迁徙乃至开工聚集却成为了城市的治理难题。对于外来人口数量大、占比高的城市而言,挑战尤为严峻。为了应对复工潮带来的新一轮防疫挑战,多地密集出台了严厉的出行管控措施。

与春节前人口流回到户籍所在地不同的是,复工潮对应的是一次人口逆向流动,而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将承受主要的压力。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东莞、成都等加大防控力度,绝大部分小区“封闭式管理”,有的地方严厉到小区隔离、村村隔离,有的地方则相对宽松。有的地方员工回城后需要强制隔离一周,有的地方只需要自己掌握。导致很多员工想回回不来,回来了也上不了岗。

成都云柚物流CEO周吉龙说物流行业的供给端出了问题,简而言之就是目前能跑运输的大车司机太少了。

根据百度迁徙规模指数显示,2月11日迁徙规模指数只是底部小幅回升,仍然没有大规模返工的迹象出现。广东省是迁入人数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总迁入数的24.38%,超过排名后四位省份的总和,说明只有广东占到了开工的先机。

这种严格的管理并非杞人忧天。

攀钢重庆钛业公司“由于复工后未严格按照市疫情管控要求进行管理,发生一起聚集性疫情严重事件,该公司2例确诊,1例无症状阳性感染者,造成131人密切接触”。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封路除了阻断人员往来,货物、原材料运输也受到很大限制。

物流行业的畅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产业的供应链。一家企业复工只意味着产业链上某个环节恢复产能,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经销商都需要物流行业的运输,因此物流也可以称作制约供应链的关键环节。

物流不通非常致命。物流不通,意味着整个产业链并未真正启动。如今的制造业生产,已经完全是一个供应链、产业链深度合作的生态融合的关系,环环相扣,一家开工没有用,需要整个供应链一起动起来。

供應链企业的风吹草动,对于整个产业链而言,影响也很深远。最细枝末节的单元可能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生产计划和开工率,但越到最小的单元越分散,越难以控制。

全产业链及配套产业的复产速度将决定大企业生产负荷、效率以及可持续生产的时间,这一问题在大多数行业广泛存在。比如当前紧缺的红外体温筛查设备,最核心的部件测温模组供应充足,但大量的零部件供应方多为中小企业。

但是在当下,贡献大量就业岗位的中小企业面临着生死考验。从紧急性和脆弱性上看,中小企业抗风险性偏弱,受系统性风险影响程度严重。

要从毛细血管开始促进经济的全面恢复,援助中小企业是控制社会成本、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的关键点。

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应急政策,缓报税、缓缴社保、贷款绿色通道、降低贷款利息、减房租、降税负等大小政策数十项。政府的应急政策有助于提振企业的信心,但实际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优客工场创始人兼董事长毛大庆肯定了这次纾困政策扶持力度之大、出台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但“还是存在着一些实操和落地的问题。”发文叫苦的前桔子酒店创始人吴海说得更直白,目前出台的政策对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基本没什么作用。

复工复产是考验治理能力的试金石

“治大国若烹小鲜。”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治理和企业管理不存在本质差异。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必须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此次的危难时刻就是一次大考,还不带模拟。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在考验国家的社会治理结构、处理危机的效率、分层管理的能力,道道都是必答题,题题都是必选项。

2月13日,中央疫情领导小组会议指出,各省负责对本省各市县根据疫情合理分类,制定差异化精准防控策略,视疫情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差异化、精准是两个关键词。也就是说,没有全国通用的标准答案,各地要自己拿捏自己决策自己负责。

有魄力的地方政府下发数十条政策,招招护住要害。而有些地方政府却仍然采取跟随策略,小心翼翼。

当下,既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又要实现今年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何厘清各项工作的边界,将系统工程中的责任落实到人,组织得科学有序,实施得严谨到位,是考验治理能力的试金石。

疫情的胜利早晚会到来,但对政府治理能力的考验却是更难的关卡,关关难过关关过,我们走到了最紧要的时刻。

不过,就像海信复工首日发布的公开信里写的那样:“没有落不停的雨,没有来不了的春天。我们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迎来春暖花开。”

相信立春之后,艳阳不远。

猜你喜欢

复产防控疫情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把好节后复产复工关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坚持以人为本 保障防疫复产
复产复工 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