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2020-01-04张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小学低年级培养策略

张珍

摘 要: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从低年级就开始重视。新课程改革将口语交际能力定义为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本文指出在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时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28

新《课标》规定,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学生参与、交流以及合作的意识与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滞后,缺乏有效的口语训练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偏低。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因此,解决此问题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语文教学过程必须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但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具体体现在:

很多教师反映一些学生在课下能说会道,与同学交流十分活跃,但在语文课堂中,往往表现得十分羞涩,很多时候不愿意开口回答问题。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第一,一些教师仍然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自己唱“主角戏”,甚至是“独角戏”,与学生互动少。第二,有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设置听力考试、口语考核等内容,使学生认为语言表达不重要。第三,教师对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小学生不知道怎样与老师进行交流,缺少语言运用的机会。

当前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在家长的关爱下,其自主能力较为缺乏,对长辈的依赖性较强。而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旦缺乏必要的口语训练,便无法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现有语文教材中的口语训练,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难度偏高,而教师又没有做好引导工作,导致一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无法提升。

二、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兴趣对学习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从而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对“说话”有了浓厚兴趣后,才能真正地理解语言的奥妙,才能主动地进行探索,并付诸行动。反之,如果学生对语言表达没有兴趣,学好语文就成为一纸空谈,口语交际能力也就难以提高。

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更加科学的措施,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动画片,鼓励学生扮演动画片中的角色,并让同学间进行沟通交流。

2.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表达平台

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更多的鼓励,增强小学生语言表达的信心,让学生愿意说、有的说、敢于说。学生个体化差异是必然存在的,这与学生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几个学生性格内向,不愿意表达。但是如果让学生养成这种不愿意表达、交流的习惯,会对其今后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为学生提供一个说话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自我。最开始,教师可以在这三分钟的时间里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出示范。此后,每天让一位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口语锻炼。三分钟讲话的内容多种多样,可以讲自己的所见所闻,还可以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让讲台下的学生认真听,并引导学生做出评价。最后,教师还要进行有效的总结,及时肯定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一来,学生在自己说和听别人说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身表达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3.鼓励学生阅读,提升语言表达水平

随着识字数量的增多,低年级学生也逐渐会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语文学习程度等,为其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包括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每周至少读一篇文章。之后,教师要在课堂中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果。如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大赛,教师根据学生所讲故事的完整性、语言表达的流畅性、整体表现的精彩程度等,评选出每周的“故事大王”。

教师应该鼓励采用多种方式阅读书籍,如大声朗读、默读、分角色阅读等。低年级学生往往具有一定的表现欲望,每个学生在阅读中都能够迅速找到兴趣点。教师可以利用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探索语言的魅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利用教材插图和其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插图,这些内容与课文相关,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来组织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比如,让学生根据插图,使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文章,并思考自己的叙述与课文有什么不同,该选择怎样的叙述方式。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插图给学生的课文学习提供了很大便利,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联想天地。面对静止的画面,学生可以展开想象,并通过口语把自己所想的内容表达出来。这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表达中获得自信。

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课文插图来组织学生开展说话练习,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音频和图片等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观察和表达。例如,在对《海底世界》一文进行讲解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初步对海洋世界进行了解,然后播放配乐朗读与幻灯片,让学生认真听、认真看,在看和听的过程中进行想象,引导学生思考:海底世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教师让学生在配音朗读中想象自己真的来到了海底世界,看到色彩斑斓的珊瑚,穿梭其间的各种鱼儿,聆听海底世界中奇异的声音。接着,教师给学生留下一些组织语言的时间,之后让学生将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表达出来。教师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可以引导学生组织语言,将一篇充满想象力的文章“脱口而出”。

5.巧妙设置情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创设情境,为学生创造更多语言交流的机会,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在学完一篇文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对于一些具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胆量,让学生敢于说话,敢于表现自己。当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所学的课文讲给父母听。

在课堂中,情境创设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课堂辩论赛、诗歌朗诵、讲故事等都是较为有效的情境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情境的创设还需要教师提前做好相应工作,保证课堂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当的情境。教师需要对一些不爱发言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多给他们一些发言的机会,帮助其克服恐惧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设置有效的提问情境对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很有帮助。课堂提问对提升教学效率,维护课堂纪律,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具體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围绕教学内容设置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挖掘资源,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在课堂中为其创造更多的语言表达机会和平台,并创设口语表达的情境;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开展阅读,积累素材,提升语言表达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振科《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研究》,《神州》2017年第8期。

[2] 姚敏《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苏教版国标本语文低年段阅读教学为例》,《华夏教师》2017年第3期。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能力小学低年级培养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