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城农业科技需求服务调研

2020-01-04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农村经济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入户农技主体

陈 治/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谭广梅/盐城市农业农村局

为准确了解广大农民、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农业科技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通过采取随机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农业科技需求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采取随机问卷及入户走访的形式,共收集有效问卷及访谈数据627份。根据对627个调查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农业科技需求主体样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需求主体年龄结构较以往有年轻化趋向,但整体仍偏大;二是生产经营范围逐步向全产业延伸,但仍以大宗种养为主;三是规模生产经营成为明显趋向;四是农业科技需求主体兼顾各种文化层次,身份具有多样性。

当前农业科技服务基本现状

公益性农技服务是当前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越来越活跃。627名受访主体全部接受过市、县、镇农业技术推广单位或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的服务,公益性农技服务覆盖率达100%。受访主体中,有231人接受过农业企业的服务,占总数的36.8%;226人接受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占总数的36.0%。各级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和组织成为开展农业科技服务越来越活跃的主体,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集中培训、入户指导仍是当前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方式,现代信息平台成为服务重要渠道。627个农业科技需求主体中,参加过市、县、镇农技推广单位组织的农业种养实用技术、创业技能集中培训的551人,占总数的81%;接受过农技推广人员到田、入户指导服务的539人,占总数的85.9%;参加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的定期技术指导服务388人,占总数的61.9%;参加过农业科技下乡、农业科普宣传等活动的206人,占总数的33.1%;接受过其他服务78人,占总数的12.3%。微信、QQ、农技服务APP等现代信息平台在农技服务中呈普遍应用趋势,627个调查对象中,加入相关产业或技术服务微信群、QQ群的有369人,占总数的58.8%;应用农技耘APP、农技致富手机报等手机应用软件的有163人,占总数的25.9%;通过电视、广播、网络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达16.1%。

农业科技对于农业增产增效实际作用得到广泛认可,但科技服务的针对性、长效性还需加强。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都认同农业科技的应用能够降低成本、增加产出,进而促进增效,特别是在主推品种选用、主导技术推广方面,科技服务发挥了较为明显的作用,但当前农业科技服务也存在针对性、长效性不强的问题。

当前农业科技需求及服务热点分析

农民及各类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的技术内容。一是对增产性品种、技术的需求仍处于首位。调查对象普遍反映需要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新品种及与之相配套的高产高效种养技术。二是对轻简型、机械化技术以及质高价廉的品种及农业投入品有较高的需求。经营主体普遍反映水稻机插、稻麦机收等方面机械化程度较高,但在高效植保机械、设施栽培小型农机方面比较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技术推广不够。三是对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购销技术有比较集中的需求。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农产品市场、质量、品牌等方面关注度越来越高。规模种养大户对农业标准化生产、“两品一标”认定、农产品品牌创建打造、农产品加工储运、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购销等技术表现出比较集中的需求。四是对新兴产业以及绿色生产技术关注度较高。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技术更为关注,绿色生产、产地可追溯、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土壤治理修复、新型生物肥药成为关注点。

农民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的技术服务方式。农民及各类农业主体比较青睐于以下几种技术服务方式:一是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经营主体普遍愿意接受的是在本乡本土举办的农业技术集中培训班,并且希望培训的内容具有较强针对性。二是定期的到田入户指导。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认为农技人员入户指导最为有效。三是观摩学习。四是及时的网络诊断和信息发布。

经营主体面临的服务热点难题。一是不能及时了解具体政策。二是农业保障水平低,保险范畴偏窄不能根本解决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损失。三是农产品受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价格不稳定、销售不稳定。四是农忙劳动力短缺问题,大户或农场主在农忙关键期寻找短期雇工劳动力的难度越来越大。

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的对策思考

坚持需求导向,开展农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围绕绿色农业发展,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攻关,重点在粮食绿色增产、良种良法筛选引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智能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健康养殖、畜禽粪污治理、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加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瓶颈攻关力度,形成一批适合盐城农业产业发展实际、满足农民主体需求的共性集成技术,列入盐城农业科技重点推广计划。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农户合作共建、龙头企业自建、基地配套建设等方式兴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资、育苗、移栽、植保、收获、包装、贮藏、购销等社会化服务,不断培植壮大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等主体服务需求。

坚持效果导向,创新农技服务方式方法,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农技培训,提升农业生产技能和创业技能为目标,实施分层次、分类别、分专题农技培训。加强入户指导,遴选农技指导员挂钩服务农业科技示范户,定期入户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工作;深入开展农技人员挂钩服务农业活动,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加强观摩学习,并探索增加农民现场实践操作环节。完善信息服务手段,吸纳更多的农民主体加入微信、QQ产业群,充分发挥其交流、学习、分享、咨询功能,增加“农技耘”盐城用户,打造好“农技耘”地方频道,让“农技耘”成为广大农民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离不开的贴身专家和科技保姆。

坚持人才导向,打造农业科技人才队伍。选拔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符合岗位职责要求的人员进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加强分级分类培训,支持地方实施农技人员定向委培、实施农技服务特聘计划,增强农技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效能;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采取教育培训、资格认定、政策扶持等措施,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开展分类培训指导扶持,创造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的良好环境,让新型职业农民能够体面从业,得到社会认同和尊重,增强农民等主体留在乡土学用科技、生产经营的意愿。

坚持政策导向,营造主体发展和科技供给的良好环境。不断激发科技人员投身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水平,为促进成果加速转化应用提供有力保证。加大涉农资金向传统农区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农业大市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体系,鼓励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扶持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猜你喜欢

入户农技主体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浅议房屋征收稳评入户应注意的问题——以某旧城区改建项目入户调查为例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探讨三网融合及光纤入户技术的应用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关于FTTH平移入户难解决方案的有益探讨
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方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