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江苏农村电商的调研与思考

2020-01-04戴锡联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江苏农村经济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商

戴锡联/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异军突起,为农产品搭建了高效的产销对接平台,在活跃农村市场、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江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持续向好

2019年全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626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农产品营销的主要模式。

农村电商信息化基础不断完善。全省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农村光纤宽带和4G网络基本实现“村村通”,信息基础设施指数和信息化发展指数均位居全国前列。电商载体建设不断加快,2019年,“一村一品一店”建设新增400个,累计建成856个,新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基地100个;益农信息社“四项”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运营数量已达14865个;物流服务网络日益完善,全省已经基本实现电商服务站点覆盖全部行政村,主流物流快递企业乡镇一级全覆盖。

电商平台经济发展势头迅猛。2019年,农村淘宝已覆盖全省71个县(市、区),累计培育淘宝镇155个、淘宝村615个,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三。天猫“丰收购物节”期间,各地举办特色农产品上天猫推介活动,销售农产品金额达31.6亿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生鲜农产品零售电商逆势上扬,阿里巴巴盒马鲜生平台江苏地区生鲜农产品销售突破1.5亿元。各地自建APP平台发布本地农产品供需信息,支持市民网上下单和小区“无接触”送货。企业构建“菜农+配送服务+社区居民”APP新零售产销模式。

直播电商等新业态为农产品促销插上翅膀。2019年,阿里巴巴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合作开展“苏品网上行——村播计划”,共有265家农业主体参与淘宝直播活动,培养了300多位专业的“农民主播”。“2020江苏村播大会”在好享购物频道和淘宝网两个平台联动直播,17位县长和行业协会负责人化身主播。

传统生产加工企业电商化趋势明显。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已经全部采取自建电商平台及在知名电商平台上开设农产品旗舰店和特色网店等方式,推进电商与特色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产地直销、订单服务等模式进一步推广,促进电商平台与农业经营主体紧密对接。

江苏农村电商健康发展的瓶颈

扶持不够到位,发展尚欠规范。部分地方财政引导资金不足,对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的扶持不到位。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发放手续繁琐,抵押贷款限制过多。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流体系不完善。对电子商务领域新的营销模式,存在监管制度相对滞后、市场不规范现象。

网销农产品品牌化滞后,同质化竞争普遍。网上销售农产品大多还是粗放式、低层次产品居多,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和叫得响牌子的拳头产品还不多。很多创业人员互相效仿、扎堆同类产业,销售模式和产品雷同,竞争力不强。

电商人才缺乏,网络营销手段单一。目前多数农业企业明确了专门人员从事电商工作,但普遍缺少专业人才,小微电商企业招人难、培养难、留人更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农产品网络营销主要局限于依托第三方电商平台营销等常规模式,手段单一。

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大政策扶持,助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现阶段,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引导扶持,针对农村电商发展,制定长期规划,明确思路、目标和举措,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加大财政投入,整合各项涉农资金,设立专项发展资金,综合利用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减免租金、加强配套设施等手段,着力打造电商平台和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提高诚信经营企业信用贷款额度,加大授信和贷款支持,简化小额短期贷款手续,发放以品牌为基础的商标权、专利权和租赁土地上固定资产等质押贷款,破解创业主体及小微企业融资贷款难问题。

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电商产业集聚效应。加强平台载体建设。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示范基地、电商众创空间、孵化中心等建设,吸引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入驻园区,为农村电商提供加工包装、营销、融资等一体化的电商产业链服务。推进产业合作共赢。利用淘宝镇、淘宝村、“一村一品一店”同质化发展的特点,依靠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抱团发展,建立产业联合体,统一运营管理、统一形象设计、统一营销。完善综合服务点建设。推进信息进村户工程,完善农业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以益农信息社为主体,加大乡镇服务中心、村级站点、物流配送点建设,织密信息网络,争取实现综合电商服务站村村全覆盖。加快物流冷链体系建设。完善县域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支持农业生产主体、物流企业、零售企业等发展产地预冷、冷库仓储、冷冻运输、定制配送等,构建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

聚焦产销对接,开展多种形式网络营销活动。扩大知名电商平台营销。推动农业企业及有实力的生产经营主体进驻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开设专卖店、旗舰店,在淘宝、拼多多、邮乐网等第三方平台开设流量店铺,宣传展示品牌,扩大产品营销。扩大生鲜农产品销售。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共享,引导生产基地与生鲜电商平台对接合作,开发“基地+配送+消费者”网络零售产销模式,开展网络批发、网订店取、直供直销、定制生产、订单配送等服务,实现产地与用户零距离对接。推进“社交平台+”营销。采用微信公众号、QQ群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建立“菜篮子”产品线上产销对接群,加强市场经营主体与生产主体联系,互通供需信息,扩大营销渠道。

突出资源特色,培育电商产品品牌。农村电商的主要优势在于特色,要围绕“特”来做文章,依托优势特色产业、特色产品,推动提档升级,从初级产品加工向精深加工领域延深,丰富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品味需求。打造农业品牌,挖掘文化内涵,开展创意设计,彰显特优新奇,增加产品辨识度和消费者认同感。实施品牌商标战略,提高品牌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完善包装形象设计、营销策划,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立足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推进旅游、休闲、康养、农家乐等新农业新业态与电商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电商。

培养电商人才,规范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加强直播电商行业管理,强化诚信体系建设,明确主播、平台、电商等职责及监管要求,规范直播电商市场秩序。加大新媒体人才培训力度,利用全省“村播计划”达人竞赛等活动,筛选优秀电商代表进行直播宣传,组织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活动。开展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万人培训”活动,帮助农民、返乡创业人员、新型经营主体等掌握电商营销技能。举办创业沙龙、创业大赛等活动,培育电商创业领军人,挖掘农村电商的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带动创业人员发家致富。□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商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