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农业生产潜力 推进农田增产增效
2020-01-04陈士祥江苏省沭阳县农技推广中心
陈士祥/江苏省沭阳县农技推广中心
江苏省沭阳县拥有耕地210万亩,人口19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57万人、承包土地人口141.2万人,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农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县农作物生产主要为粮棉油和瓜菜生产。粮食生产主要为小麦、水稻、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277万亩,其中小麦140万亩、水稻110万亩、玉米20万亩。
近年来,沭阳粮食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有效促进了全县粮食增产增收,实现了“十四连增”,先后四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一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殊荣。为进一步提高全县粮食生产水平,挖掘农业生产潜力,经3~5年努力,使全县80%农田实现“农田设施标准化、管理服务专业化、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方式集约化”,促进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粮食品质快速提升,推进农田增产增效,结合全县实际,就粮食生产提出如下措施。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
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按照“土地确权、三权(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分置、价值显化、市场运作、利益共享”的方针,将一部分耕地以返租倒包的形式转包到农村大户手中,培养更多的“职业农民”,实现集约化经营、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推动粮食生产上水平、上台阶。具体操作步骤:每个乡镇选择1~2个村进行试点,由乡村统一规划、操作,把全村的大宗耕地按自然地块或土地类型划分为若干个生产单元,一般每单元100~500亩,通过公开竞标的形式,确定土地承包费,承包给粮食生产大户或经营能手,承包费按现有农户土地面积分配到户,待试验成功后在全县推广,逐步将耕地流转到粮食生产大户(公司)手中,真正实现规模化经营。
加快社会化服务步伐。在不具备大规模土地流转的乡村,可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农村社区股份合作为主体的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播栽、统一肥水管理、统一防治病虫、统一机械化耕作等服务,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鼓励基层农业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合办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病虫草害防治全程承包、农业生产全程托管等综合性服务,在做好产中服务的基础上,向产前、产后延伸,解决一家一户耕种难、效率低等问题,缓解“空心村”“空关户”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推广应用农业“三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推广高产优质抗逆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每个作物选择1~2个主推品种、3~4个辅助品种,大力宣传推广应用优良品种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农民对主推品种的认识,加快良种推广步伐。有条件的乡村可在确定主要品种的前提下,实行统一招标,统一供种到户,提高良种覆盖率、产出率。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完善施肥指标体系,优化主要农作物基肥主推配方,按照“施肥建议卡上墙、示范片到村、配方肥下地”的要求,指导农民精确施肥,做到施肥数量准确、施肥结构合理、施用时期适宜、施用方式恰当。在氮磷钾平衡施用、合理运筹、分期调控的基础上,注重施用锌肥等微肥。大力推广基肥深施、追肥条施穴施、叶面肥喷施等方法,提高肥料使用率。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做到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调减不合理的化肥用量,达到节本增效目的。
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高科技贡献率。大力推广小麦机械化匀播、水稻全程精确定量栽培、玉米机械播种高产栽培、作物秸秆全量还田和农机深松整地等技术,创建小麦、水稻、玉米等高产、稳产示范片,达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效果,提高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推广农作物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技术,提高专业化防治率。大力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工作,积极组建统防统治专业服务组织,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全程承包模式。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措施,科学防治病虫草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在准确测报病虫草害的基础上,掌握防治适期,改进施药方法,提高防治效果。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无)毒、低(无)残留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夯实农田增效工程基础。紧紧抓住中央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契机,加大项目储备和申报力度,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针对防汛抗旱暴露出的水利设施薄弱环节,认真制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年度实施方案。着力抓好灌区末稍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用水效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水利设施不配套的田块抓紧配套到位;对田间沟系不畅的实心田,加大开沟力度,确保内外三沟配套、通畅;对现有水利设施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定期进行检修、维护;完善个人承包排灌电站的经营机制,切实保障旱能及时灌、涝能及时排。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整合项目资金,用项目建设提升粮食生产水平。按照“完善田网、路网、水网建设,实现大宗农田成方连片,土地平整,道路硬化畅通,渠系配套”的总体要求,逐村、逐片进行连片治理,实现每个耕作田块直接临渠、临沟、临路,便于耕作、排灌,每个耕作区与农村居民点道路要实现灰色化,便于机械化耕作。
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努力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
加大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本增效的重要手段。抓住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机补贴的契机,加快农机推广步伐,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优先用于紧缺农机和实用农机的推广与应用,大力引进和推广大马力、高性能农机,提高大中型农机配套比和使用效率;重点引进和推广大型秸秆还田机、高性能小麦(玉米)播种机、玉米收割机和高速水稻插秧机、无人驾驶农机等,加速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建立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大型复式高性能农机和机械耕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鼓励发展农机大户或联户合作,培育农机作业、维修、中介、租赁等专业市场,推动农机跨区作业和由机收向机耕、机插、机播等环节拓展。
加强农机实用人才培养。充分利用高等职业院校、农广校、农机校等教育平台,开展农机使用等技能培训和科普宣传,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农机作业和维修能手,不断提高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
此外,农业受自然气候环境影响较大,必须大幅度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自觉参加农业保险;提高保险覆盖面和赔付标准,规范和简化理赔手续,提高广大农民参保积极性,力争实现应保尽保,推广试行“产值保险”等新险种,使农业真正实现“旱涝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