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
2020-01-04董李
董 李
(大同市云州区林业局,山西 云州 037300)
湿地被称之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不仅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巨大的生态功能,而且还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肉类、鱼类、药材以及多种工业原料。
1 建立湿地公园的必要性
1.1 区域位置的重要性
桑干河为永定河上游,是海河的重要支流,相传每年桑葚成熟的时候河水干涸,故得名。桑干河上游为山西省的元子河和恢河,两河于朔州市附近汇合后称桑干河。桑干河主流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的管涔山分水岭村,从西向东流经朔城区、山阴县、应县、怀仁市、云州区、阳高县后,流入河北省、北京市并在天津市汇入海河。山西大同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公园)地处黄土高原之上,属于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生态脆弱区,生态区位重要。桑干河是海河流域五大支流永定河水系的上游源头,其下游连接着册山西田水库和北京官厅水库,起着保障首都防洪安全和供水的重要作用。
1.2 公园基本状况
公园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南部,是依托桑干河而建设的湿地公园,西起203省道固定桥,东到册田水库西缘,北至鱼儿涧水库拦洪坝,南部以农田防护林带为界,西北部紧邻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东经 113°29′01.05″~113°40′23.97″、北纬39°52′25.63″~39°58′31.75″。公园东西长约 15km,南北宽约2.0km,规划面积4 717.89hm2,其中湿地面积3 933.14hm2,湿地率83.37%。是山西省稀有沼泽湿地和同朔地区规模最大的湿地公园。
2 湿地公园资源概况
2.1 植物资源
根据本底调查显示,公园范围内分布的植物种类有44科111属154种,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2种、被子植物43科110属152种。乔木树种主要分布于公园区域边缘地带,主要为杨柳科的杨柳;灌木树种主要有沙棘、杞柳、柽柳等;草本植物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芦苇、蒲草、水莎草、水蓼、水稗子、车前草、蒲公英、苜蓿、甘草、沙蓬、狼毒、芨芨草、虎尾草、狗尾草、甜苣菜、草麻黄、羊草、木贼、蒿类等。在野生植物中,既有较为原始的科,如毛茛科、杨柳科等,又有高度进化的科,如菊科、兰科和禾本科等。这些特点,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园植物物种组成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2.2 动物资源
根据本底调查显示,公园范围内分布有脊椎动物29目55科164种,其中,鱼纲4目7科17种、两栖类1目2科4种、爬行类3目4科5种、鸟类16目34科126种、哺乳纲5目8科12种。在野生动物中,常见的有苍鹭、大天鹅、小天鹅、豆雁、赤麻鸭、绿头鸭、凤头麦鸡、猫头鹰、鸮、隼、灰鹤、黑翅长脚鹬、银嘴鸥、红嘴鸥、中华大蟾蜍、花脊蟾蜍、黑斑蛙、鲤鱼、鲢鱼、草鱼、泥鳅等。
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为野生动植物,尤其是水生、盐生植物和鸟类,提供了优越的栖息和繁衍场所。丰富的植物种类,体现了从干旱草原向落叶阔叶林区的过渡带特点。公园位于我国中部候鸟迁徙通道,每年春秋季节,都有大量的候鸟从这里通过,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有黑鹳、玉带海雕、白尾海雕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有灰鹤、天鹅、白琵鹭、白额雁、苍鹰、燕隼等22种。近年来,随着公园建设和保护力度的加强,这里已经形成包括黑鹳、白琵鹭、苍鹭等众多鸟类的繁衍栖息地。
3 湿地公园建设概况
按照《山西大同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要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到目前为至,公园建设已初具规模。公园主要划分为3个区域,即湿地保育区、湿地恢复重建区、湿地合理利用区。
3.1 湿地保育区
湿地保育区保持自然状态,湿地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基本上不受人类活动干扰。保育区面积3 935.92hm2,占公园总面积的83.43%,北部以公园北边为界,与桑干河自然保护区接壤,南部到河滩地边缘公园南界,包括整个桑干河河道、沿岸的沼泽湿地和林地。该区域为河滩地貌,人口密度小,基本不受人类活动干扰,且无企业污染源。区域内生态环境植被总体良好,河谷宽阔,水源充沛,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湿地公园的生态敏感区域,同时也是开展湿地生态系统、水资源、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和其他湿地植物资源保护、保育、恢复等科研监测的重点区域。
3.2 湿地恢复重建区
湿地恢复重新区面积438.33hm2,占公园总面积的9.29%。过去河道非法采砂、过度放牧、围垦耕种、倾倒垃圾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通过疏通河道、清除垃圾、退耕还湿、设置围网等一系列有效保护措施,现在该区内植被得到恢复,野生动物种类及数量明显增加。同时,设立了管护站,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辖区范围日常保护、管理工作,使公园建设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3.3 湿地合理利用区
湿地合理利用区面积343.64hm2,占公园总面积的7.28%。在公园建设之前,这里是一片荒芜的河滩地,河道干涸裸露、两侧杂草丛生,放牧严重,属于植被严重退化的“不毛之地”。根据公园整体编制方案,在该区内分别建设了景观入口大门、停车场、导视系统、卫生间、宣教中心、观鸟平台和管护站等基础设施,基本上能够满足游人的需求。
4 湿地公园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存在的问题
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湿地多样性衰退趋势明显,许多重要部分或全部丧失了作为野生动物栖息的功能,给生物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二是湿地面积进一步萎缩,部分内陆湿地丧失了存蓄淡水的功能,加剧了水资源危机;三是湿地开垦围垦、水体污染、泥沙淤积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区城内和周边湿地被建筑物和垃圾所侵占,破坏极为严重;四是湿地建设人为化因素较多,人工造景建设影响了原生态湿地面貌;五是没有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共同保护的协调机制,遇到问题相互扯皮、推诿,一时难以解决。为了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充分发挥湿地多种生态功能和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湿地基础上科学发展旅游产业,对于保护湿地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 几点建议
1)在湿地建设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的景点园区时,要注意保护原生态地貌,不能有过多的人工措施或人工建筑干扰。
2)公园可以作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学生的写生、宣传教育与研究基地,也可以作为中小学生夏令营、冬令营的活动场所,举办“湿地日”“科普日”“爱鸟周”等活动,提升湿地保护关注度,形成全社会参与保护湿地行动。
3)积极推进湿地保护法制建设。要加大力度,促进国家尽快出台湿地保护条例,把湿地保护管理方面的成功制度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使湿地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建立健全湿地保护政策体系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努力构建湿地保护长效机制。建议财政增加投资,不断加大对湿地保护的投入力度,为湿地保护事业提供保障。
4)把湿地管理工作纳入地方政府领导干部任期政绩考核范围,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