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辽宁省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2020-01-03韩煦凝邢笑菲侯佳欣
韩煦凝 邢笑菲 侯佳欣
摘 要:受新冠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本文以辽宁省高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展开调查研究,分析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当前高校毕业生大部分均已做好了职业规划工作,面对疫情保持着良好的就业状态与心态,大部分毕业生表现出较强的就业愿望并通过网络进行过求职。然而,调查还发现,已确认工作的毕业生人数相对较少,毕业生普遍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焦虑。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疫情下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质量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冠疫情;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引言
就业是社会民生稳定繁荣的根本保障,2020年我国共有874万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相较于往年增长了近40万人,在规模上达到了历史高点。但受新冠疫情影响,就业市场需求降低、实习实践环节缺失、应聘面试机会减少等原因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大,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就业帮扶政策对毕业生的就业加以保障。本文通过对在辽大学生就业趋势、就业特点、就业偏好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在新冠的特殊情势下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的有效举措。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为方便取样,本文将辽宁省部分高校毕业生设为调研对象,在调查问卷中设计“疫情过后,您是否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疫情前后,您的期待工作地点在哪里?您期望的工作单位性质是什么?您的工作是否已经确定?”等问题,运用“问卷星”共收发线上问卷1500份,剔除无效问卷(答题时间不足2分钟或者大于15分钟的)204份,获得有效问卷1296份,其中男生493人女生803人。运用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等。
三、辽宁省大学生就業状况分析
(一)就业信心分析
从就业信心来看,对就业前景的焦虑在毕业生中普遍存在。毕业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就业竞争压力增强,疫情带来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也进一步加重了毕业生就业求职的焦虑感。基于问卷调查,54.8%的应届毕业生对自己求职前景感到忧虑,很可能是求职意愿与暂时未落实的就业岗位的落差,就业信息岗位不足及担心全球经济不景气所致。
(二)就业地点分析
疫情前后,毕业生的期待工作地点稍有变化,但是总体稳定,期待到二线和新一线城市工作的毕业生仍占主体,如图3-1所示。期待工作地点在一线或新一线城市的毕业生比例相较疫情前降低了2.4与0.6个百分点;而期待工作地点在地级市、县级或二线发展城市的毕业生比例则有一定的增加,相较于疫情前增加了1.7、0.9与0.8个百分点;而期待工作地点在港澳台地区的毕业生比例也有微小的增加,有0.1个百分点的增长;但是期待工作地点在乡镇村屯的毕业生比例则和疫情前的比例一致。其主要的变化数据如下所述:期待到二线城市工作的人数占比由疫情前的30.5%变为31.2%、一线城市由15.0%变12.7%、、新一线城市由28.0%变为28.5%、县城由6.8%变为6.4%、地级市由17.0%变为20.6 %、乡镇由2.2%变为2.2%、村屯由 0.2%变为0.2%、国外由0.2%变为0.3%、港澳台由0.1% 变为0.2%。
(三)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从毕业生期待的就业单位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医疗卫生机构、高等教育机构、三资机构(注释: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以及科研设计机构的占比相较于疫情之前分别降低了0.8、2.0、0.5、0.6以及0.5个百分点,现分别占比20.5%、12.3%、6.8%、4.3%以及3.6%;而在中初等教育机构、民营企业、党政机关、城镇社区、部队以及农村建制村的占比相较于疫情之前分别增加了0.3、2.1、0.5、0.2、0.3以及0.3个百分点,现分别占比19.6%、10.2%、10.9%、1.0%、0.8%以及0.5%。如图3-2所示。
(四)用人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状况分析
从用人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状况来看,未受疫情影响的用人单位达仅六成,如图3-3所示。调查数据表明,在2020年上半年期间,91.9%的用人单位制定了应届生招聘计划,并且其中有57.0%的用人单位尚未因疫情而减少招聘规模。而减少招聘规模的单位中,分别有9.9%、7.3%、4.2%与3.2%的单位分别减少了低于20%、21%-50%、51%-70%以及71%以上的招聘人数,有2.6%的单位无招聘工作计划,而仅有2.6%的单位因为疫情的影响而取消了原定的招聘计划,此外,仍然有3.1%的单位尚未确定是否招聘员工。
(五)求职成功率分析
疫情延缓求职行动,多种因素共同加剧了求职成功率不高。专业知识不牢固、实习经历缺乏、求职意愿不高等主观因素是大学毕业生感到失业的主要原因,同时实习受限和外出风险等由疫情导致的客观因素也对他们造成了严重影响。具体来讲,引起未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下述几点,最主要的几大影响因素分别为实践经历缺乏、疫情导致无法外出实习、获得招聘信息渠道太少、自身学习专业水平受限、知识储备不足、准备升学而搁置求以及对企业及招聘的岗位不感兴趣,分别占据了29.2%、28.4%、23.5%、22.5%、19.4%、17.6%以及16.2%的比例,此外,还有13.7%的毕业生因为父母担心疫情在求职过程中引发财务风险,13.8%的毕业生由于备考公招考试暂未被录取,8.7%的毕业生无强烈的求职欲望,以及另外的7.6%的其他因素影响就业。如图3-4所示。
四、对策建议
(一)政府出台政策拓宽就业渠道
在硕士招录比例提高的同时.建议政府部门适当考虑增加招军、三支一扶计划,增加大学生村官、社工的招录比,鼓励大学生下基层。数据显示,有30%以上的毕业生对参军入伍、三支一扶等“特殊就业渠道"感兴趣。近年来,在政府保障、学校动员、社会宣传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到基层、偏远地区建功立业。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吸纳就业能力,完善相关保障机制,加强政策宣讲。
(二) 高校主动出击,为毕业生拓宽求职渠道
梳理各学院近年来合作密切的企业名单,针对企业用人需求点对点地推荐毕业生。发布邀请函,就学院专业设置以及毕业生情况进行系统完整地介绍,邀请用人单位和校友线上选聘我院毕业生,学院就业指导教师配合企业地招聘工作,向其精准地推荐条件合适地毕业生。收集毕业生就业地和行业选择意向,学院筛选出符合学生意向的用人单位名单,妥善推荐合适地学院学生,邀请企业召开线上招聘会。
(三)高校引导毕业生加强专业技能、求职技能
调查发现毕业生就业结构中以中度焦虑构成为主,就业焦虑广泛存在。疫情新情势下,线上招聘已经成为当下的招聘新常态,对招聘双方都充满挑战。基于此各高校可以成立疫情期间就业指导工作小组,开展线上求职技能培训,补足毕业生线上求职短板。
参考文献:
[1]林亚萍,范泽平.新冠疫情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及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 年 8 月,第 22 卷 第 4 期:77-80
[2]王春丽,王 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举措——以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8):115-116
[3]安淇,李小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0.12:182-183
[4]周毅飞,范晓贤.疫情形势下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題与对策[J].就业与保障,2020.12:192-193
[5]曹树春.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和对策分析[J].赤峰学院学(汉文哲 学社会科学版),2020 年 7月,第 41 卷 第 7 期:76-79
[6]王玉刚,王璐.新冠肺炎疫情下新疆高校毕业生就业策略研究——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N].昌吉学院学报,2020年12月 第4期
[7]李涛,孙煖,邬志辉,单娜.新冠疫情冲击下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实证研究 *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 年 第 10 期 :110-126
[8]潘 国 宁.突发疫情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J].林区教学,2020年第 10 期:32-36
[9]许守平,杨玉美,张 健,万 琳,王佩元,张金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临床本科毕业生就业焦虑现状及防治对策 [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20 年 7 月 第 38 卷 第 7 期:114-118
[10]金文奖 ,马奇峰 ,林梦颖.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究——以温州六所高校为例[J].就业指导,2020年第17期:59-64
作者简介:
1.韩煦凝(2000-),女,汉族,辽宁抚顺人,本科在读,单位:沈阳化工大学,研究方向:工商管理;2. 邢笑菲(2000-),女,汉族,辽宁辽阳人,本科在读,单位:沈阳化工大学,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3. 侯佳欣(2000-),女,汉族,辽宁辽阳人,本科在读,单位:沈阳化工大学,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注:本文为“2020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标号202010149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