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群绝不是夸夸群
2020-01-03曾那迦
曾那迦
近日,记者被移出媒体群的事件再次发生。有人说,这是个别部门和人员“舆论监督敏感症”发作了。
11月11日,《济南市公园服务管理规范(试行)》发布,禁止在公园设立为少数人服务的会所、高档餐馆、茶楼等。次日,《齐鲁晚报》记者探访多家市区内公园,发现这些园区内仍存在餐馆菜价偏高等问题。
然而,稿件发布不久,撰写该文的记者被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相关人员移出了媒体群。事件经各主流媒体报道,热度迅速攀升。
11月14日晚,济南园林局宣传办负责人向当事记者道歉后称,“我和记者沟通了,得到了他的谅解,这是我个人行为,和单位没关系”。之后将其拉回媒体群。
事实上,《齐鲁晚报》只是进行了一次尋常的政策落地采访,却暴露了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关办事人员对媒体监督的抗拒心理。
近年来曝光的记者被移出群聊事件,大多与监督报道有关。
长期对接同一单位的记者一般都会进入该单位建起的媒体群,使双方信息沟通更加顺畅。一些单位倚靠媒体群,将其作为发布各类材料的主要工具。相应的,媒体群成为跑口记者获取信息的重要管道。
除了常规信息发布外,跑口记者往往还承担着该领域监督报道的职责,难免要“得罪”人。相关单位把记者移出媒体群,实际上是关闭了一条媒体与职能部门间的沟通管道。
按道理,政府职能部门建立媒体群并邀请记者加入,主要目的是提高交流的效率,是为方便沟通,而不是更好“管束”。本质上来说,媒体群为业务交流服务,而不为某个人或某个办公室服务。但一些部门却把媒体群错当“公关群”“夸夸群”,只容得下“通稿”和“点赞”,却把监督报道视为洪水猛兽。
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其实也应该认识到,自己在媒体群里就是单位的“代言人”,言行举止亦随时接受群内记者的监督。
有记者表示,像移出群聊这样公开撕破脸皮的情况还是罕见。合理合法进行监督报道是媒体的权利和天职,监督也要讲究策略,但最根本的,还是职能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要习惯于被监督,认识到新闻工作的监督功能应受尊重、重视。
其实,《齐鲁晚报》记者在报道中还提到,探访过程中,济南市泉城公园东门的餐馆正被拆除,而大部分被拆除的餐馆是由于没有规划手续,属于违章建筑。这就又揭露出新的问题来。
日前,济南市园林局官网发布消息称,已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全市园林和林业绿化系统引以为戒,更加自觉地接受舆论监督。但需要引以为戒的又何止这一件事情和这一家单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