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图导写,让写作教学更实效

2020-01-03李爱谊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4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思维导图

李爱谊

【摘要】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写作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把大量的写作意图联系起来,形成序列,并最终形成写作蓝图,使学生写作有图可鉴,中心更突出,情感更真挚。本文就结合写作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借助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挖掘情感。

【关键词】思维导图   以图导写   写作教学

众所周知,写作是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方式,其分值几乎占了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老师和学生都为此付出了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因此,写作成了语文教学中公认的重头戏和难点。

就目前看来,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一方面,学生谈写色变,觉得没有素材可写,也无情可抒,即使用尽洪荒之力写出一篇文章来,也是流水账似的,或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或思路不清,偏离中心,或语言不流畅等。另一方面,老师们则认为,学生看过那么多的书籍文章、影视,在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经历和实践,老师又教了那么多的方法技巧,怎么会没有素材可写,没有真情可抒呢?究其根源,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的写作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挖掘身边的素材,不知道如何把老师教授的写作方法技巧灵活运用到写作中。结合教学实践,本人认为,运用思维导图,以图导写,可以改变学生写作困难现状,提高写作水平,让写作教学更实效。

运用思维导图写作是指借用直观可视的图式语言,激起学生构思热情和写作兴趣,引导其从审题、选材、立意、细节描写和情节结构五方面来进行构思和写作,力求培养学生形成一种内省式、体验式的写作能力。

一、巧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点燃孩子参与课堂学习的欲望是非常重要的。本来学生对写作就存在畏难情绪,觉得粗糙乏味,如果老师一言堂,单一地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那么学生会进一步丧失动笔的欲望与热情,更加厌倦甚至完全放弃写作,这与我们的写作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反之,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动手动笔画思维导图,让学生从课堂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那么学生的新鲜感和兴趣就一下子迸发出来了。记得那是一节《心中有盏红绿灯》的写作指导课上,我一上课就用多媒体出示马路上红路灯的图片,明确写作内容和要求,告诉他们写作的方向思路,但当时过半学生都满脸茫然,迟迟不愿动笔。后来,我改变思路,让学生各自在草稿纸上简单画出一盏红绿灯,然后引导他们发散思维,把心中的所想、所感有序地记在图中。顿时,整个课室热闹起来了,孩子们纷纷动笔画起来,与之前的冷冷清清截然不同。虽然孩子们的思维导图画得好像很“粗糙”、“随意”甚至“混乱”,但是在画写作思维导图进行创作构思时,孩子们对写作的兴趣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激发,从“厌写”变为“愿写”,就已经是迈出了写作的第一步。

二、智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写作思维导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围绕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尽情发挥想象和联想,把自己不期而遇的想法,灌注独特的感受与情感体验经历,与众不同的灵感和顿悟等创造性地记录下来,这种方法没有固定的格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其思维能力。

比如,七上第三单元写作指导课“写人要抓住特点”,我们在引导学生写《我的家人》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直接让学生起草稿去写作文,过半学生可能不知该如何下笔,该用哪些题材来写家人。这时如果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学生就可以以“家人”这个词展开联想。比如学生记录下“家人”这个词后,联想到的是爸爸、妈妈、弟弟等,接着又联想到严肃的脸、慈爱的脸、笑脸等,因为爸爸比较严肃,妈妈平易温和,弟弟爱笑,然后又联想到一个篮球、一个榴莲、一根香肠等,因爸爸爱打篮球,妈妈喜欢吃榴莲,弟弟喜欢吃香肠。学生只需要发散思维,天马行空,尽情地联想,然后用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表情符号记录下自己的联想。等到学生联想结束以后,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记录下这么多的素材。如果我们长期用这种思维导图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将会变得越来越丰富。

不过,挖掘了足够的素材不代表就能写出好的作文。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相当部分学生的作文素材很多,但杂乱无章、主次不分,中心不突出,有的一会儿正叙、一会儿倒叙、一会儿写东、一会儿写西。因此接下来老师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整理、组织素材,在动笔写作前就删除掉多余的无用的分枝,尽量丰富核心事件内容,让作文起步阶段方向更明确。

如在写《我的家人》时,当学生记录完所有的素材后,我们可以首先展示同类型题《我的狂人爸爸》的优秀范文与学生一起赏析。如范文用“总——分——总”结构写自己的爸爸,先是简要描写自己爸爸的长相,然后一句话点明爸爸的“狂”,接着从“健忘”、“工作”“抽烟”三个方面来列举事例证明爸爸是个“健忘狂”、“工作狂”“抽烟狂”,最后总结强调“我”对“狂人爸爸”的爱,照应开头。赏析完后就引导学生仿照范文的写作模式着手整理修改思维导图,对其中的内容素材进行筛选,删减、增补、调换或合并,确定主次、详略内容及写作顺序等。最后学生按图索骥开始写作。显而易见,在上述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借鉴例文,动脑筋分析思考,修正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其思维能力随之得到了培养;另一方面,课堂上同伴之间的交流、辩论,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也使得学生的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起来。

三、妙用思维导图,挖掘学生的真情实感

众所周知,感情真挚的文章更能打动人。近年来,“真实写作”被更广泛认同,受到中考评卷老师的青睐。遗憾的是,仍然有相当部分学生的作文干巴巴的,情不真、意不切,一点说服力和感染力都没有。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在写作时只是简单地写出事件的经过,没有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没有感悟与思考,更谈不上“情思”和“理趣”。所以我们语文老师要借机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挖掘激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以《感谢有你》为例,很多同学都是以“感谢父母”为题材,但大都写的是自己学习上或生活上遇到困难挫折,父母开导或帮忙解决,所以感谢。这类作文没有深入挖掘题材的内涵,内容单薄,情感不够真实感人。这时,我们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父母”为中心词,发散思维,从小事想起,一边联想与父母有关的关键词,一边思考父母每天都做了哪些事? 其中哪几件是为我们做的? 相当部分学生表示,平时从没有留意过父母做了哪些事,但是今天经过联想,却发现父母,尤其是妈妈每天除了忙上班之外,还要为一家人準备三餐,打扫卫生、洗衣烫衣,几乎没有中断过,这是多大的爱心和耐心啊。当学生们把父母做过的事一桩桩、一件件想起来并记录下来的时候,就能对父母的爱有更深的理解了,同时,当他们照着思维导图动笔写作时,也会自然而然地将这份真挚的情感渗透到文章中,从而能打动感染读者。

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触发其发散思维,大胆构思。同时,以图导写,让学生的写作有图可鉴,思路清晰,细节见真情,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挖掘出隐藏的真情实感。因此,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写作教学更实效,使学生写作有“米”想炊、能炊、会炊、乐炊,最终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2]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5月.

[3]王志彬.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4]肖静芬.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走向[N].学科教育,2003-05-22(10).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思维导图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