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策略

2020-01-03刘立伟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4期
关键词:改革策略学科核心素养生物教学

刘立伟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阶段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本文从强化引导学生生命观敬畏生命、利用理性思维归纳整理生物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创新能力、构建生物结构模型提高操作能力和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强化自学能力五方面入手,探讨了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教学   改革策略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当前的素质教育早已不再停留于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更加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素养全方位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将学习重点从记忆知识点、考高分转移到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即扭转之前分数象征一切的局面,更加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化以及个人的道德品质、责任感、生活习惯等。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

生物作为一门理科课程,与“数理化”相比,并没有受到相应程度的重视;但是生物具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应该获得老师、学生、家长的重视。生物的课程内容与其他理科内容相比,比较抽象;它聚焦于生命中的微观世界,小到分子、细菌、病毒、细胞,大到生物个体、生命起源、自然界;生物课程的内容对学生而言不仅非常实用,而且由于其课程所具有的严谨的逻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学科核心素养下如何实施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强化引导学生生命观敬畏生命

生物课程中的核心之一就是生命,生命观念自然是生物课程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现在的高中生由于背负巨大的学习压力,非常容易忽视生命的宝贵与神圣,非常不利于学生健康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在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教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进化、物质与能量、稳态与平衡等基本的生物观念的同时,指导学生将这些观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解决实际问题;并确保学生可以从大局出发真正理解生命现象,探究生命规律,真切地感受生命的神圣,以建立健康的生命观。

对于生物学科中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不能给学生灌输绝对化的想法观念。可以通过举办相关主题辩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以及相关的研究结果,分析这些生物技术的利与弊;同时对具有极端思想的学生进行恰当的疏导,指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生物技术带来的影响。总之,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健康良性的生命价值观,对生命、大自然及生命科学心怀敬畏。

二、利用理性思维归纳整理生物课程内容

高中的生物因其所研究的范围极其广泛,知识点非常的琐碎,要想完全掌握生物课程的知识体系,需要学生们将碎片化的知识点加以系统地整合,让学生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回顾学习旧知识,不断地加深理解。在整合知识的过程中,理性思维是必不可少,生物科学的发生发展本就是基于客观理性的实验探索,所以知识之间的联系实质上也是由于其之间的理性相关。老师可以借助于思维导图等工具,引导学生梳理课程内容之间的理性关联,帮助学生更好地包握生物知识的整体框架。例如在学习蛋白质相关内容是,可以从蛋白质的组成、特性、功能、对生命体的生物学意义等方面介绍蛋白质,并将固定的框架结构应用于新内容的学习。

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创新能力

生物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它的学习、探索和发展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我们教学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物课程的学习单靠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候只有独辟蹊径才能有重大突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例如,在学习基因重组的相关内容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性状具有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基因扮演了什么样的作用,基因重组为什么存在各种可能性和多样性,这个过程又是如何实现的。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四、构建生物结构模型提高操作能力

生物课程学习中有很多内容使很难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的,例如细胞的结构、病毒的结构、甚至细胞器等微观结构。我们除了利用显微镜等光学仪器让学生去观察细胞的结构、状态等情况,还可以通过构建立体化模型更加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微观世界,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强化自学能力

在教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课程内容时,老师可以适当地转变其在教學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去。如在教授植物光合作用的应用和原理时,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植物的生长状态,了解光合作用的内容及意义,思考光合作用是否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如果不是,那些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哪些植物不可以,为什么。让学生将学习成果形成报告,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展示。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要坚持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开展生物学科教学改革。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的要求,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现代化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重视强化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方式、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最大化地理解学习课堂内容。教育事业的进步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宫玲玲.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的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3):11.

[2]黄奎声.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4):63-64.

[3]田庆宽.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60-61.

猜你喜欢

改革策略学科核心素养生物教学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试论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