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主题教学的内涵探析
2020-01-03贺晓玲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清华附小窦桂梅老师提出的主题教学理念,此理念对基础阶段语文教学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在主题教学三层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建立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在积累中建立人与母语文化的关系,在自省中确立自我的关系。
关键词:语文教学;窦桂梅;主题教学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是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者,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对其教学理念学习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其理念中,主题教学这一理念影响最为深远,对主题教学做详细研究能为一线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
为了追求教学最优化,让课堂迸发出生命活力,从而更好地为孩子们的生命奠基。经过对比较文学中和西方课程统整理论的研读,窦老师提出了“主题教学”。所谓的“主题教学”是指围绕某一特定的主题,将课内与课外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归纳的一种开放性教学。特别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主题”是指文化主题,它孕含丰富的人文情怀,属于精神价值观领域,并不是通常所指的作文主题或知识主题。例如:学习一篇文章时,我们最先领悟到的是文中散发出来的精神情感,像“诚信”、“尊重”以及对生命的感慨,对自然的敬畏,对光明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等等,就是一个个主题。窦老师从三个层面对主题教学内涵进行阐释:“第一层是指文本所承载知识信息等,第二层是指母语文化系统所孕含的人文底蕴和民族精神,第三层是指个体人格的生成。三者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交织的关系。与这三层内涵相对应的就是主题教学所派生出的三对关系” [1]27。
1.通过整合建立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
世间万物皆有关联,个体人与大自然之间也不例外。窦老师认为“运用整合将原本零散杂乱的知识体系和人文内涵集聚成块,由个及类循序渐进将人与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相融相通的部分统整成立体的主题内容”[1]28。通俗来讲就是学习应当将社会现象和所见所闻调动起来,在社会和大自然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知识信息,受到情感熏陶和审美教育。
例如在讲授春景时,以“草”为主题,便可引发出一系列教学内容:在语文精讲课上,整合几篇与“草”相关的诗歌或短文等,让学生对比学习,还可以鼓励学生编话剧、写诗歌……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或郊外,以“草”的口吻进行对话,对草进行观察,记录不同草的特征。让学生谈谈由草所引发的感悟,以及文人笔下的草有哪些象征意义,再思考联想社会中有哪些人有这样的品质。在系列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借机做出总结和指点,让学生将所见所闻整理成素材写进作文中。经过教师的整合设计,一篇单一的课文就变得更加多元、立体、有内涵。当然,教师在设计主题教学时,要让主题的内涵和外延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相契合。
2.在积累中建立人与母语文化的关系
语文课程总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采众长,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 [2]108。这在窦桂梅主题教学也有所体现。在语文主题教学中,窦老师认为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母语文化,储备语文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应该将世界文学精品纳入到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差异多样性,尊重各民族文化。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母语文化持有敬畏之心,认同和传承本民族文化。
以窦老师《火烧圆明园》一课为例,在教学第二部分窦老师為了凸显圆明园的价值地位,她将《雨果致巴特莱的信》一文作为课程的补充内容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原文中雨果谈到希腊巴特农圣庙、埃及金字塔等世界知名建筑物,随即窦老师就将课件中相关的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建筑作品来辨别世界著名文化建筑的异同。此外,窦老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对圆明园的价值有更直观的感受,例如:让学生读圆明园二十处景观名称,以阅读时间长短来衡量实地参观要用的时长;让学生根据圆明园占地面积与教室面积进行等量换算来认识到圆明园的庞大……当学生心中对圆明园的价值有了一定的概念,窦老师随即又引导学生说出这人间奇迹背后所包含的劳动人民的坚持和智慧等优秀民族精神。课程最后由圆明园的毁灭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懂得珍惜民族文化,有主动肩负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责任的意识。
3.在自省中确立自我的关系
自省是个体通过自我意识来省检自身言行举止是否合乎规范的道德修养方法。出自《论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50。主题教学十分重视学生自省能力养成。通过自省让学生学会对自我进行评价、进行调控,使学生具有个性化的精神世界。窦老师认为学生在主题教学中应当主动吸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养料,而不是被动接受思想灌输,这是一种自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领性作用,使学生在共同认识的前提下,又能根据自身情况对主题思想有各自的认识,达到增长知识和丰富精神的双重效果,建立起属于自我的生命世界。
以窦老师“亲人”为主题的课堂为例,她通过举志愿者、医护人员、感动中国人物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亲人”不仅仅指有血缘关系的人,还包括那些默默为我们奉献爱心的陌生人。学生从中既能感受到轰轰烈烈的爱,也能感受到平平淡淡的爱。此外,窦老师并没有将课堂拘泥于对“亲人”的讨论,而是上升到更为博大的亲情讨论。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引发扩散,探讨个人对亲情的认识,吐露心声,诉说对亲情的感悟。这节课不仅有思想和观点的交锋,更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自省检查自己是否尊重父母?是否有亲情意识?是否会爱?学生被这种真情所打动,这份感动也将内化为行动,让他们明白亲情的可贵,让他们学会去爱。这样,主题教学在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养成中发挥了不可估量作用,不仅使学生知识积累更丰厚、思想认知更成熟,而且在观点争锋交流中,心灵得到充沛、认知得到深化、潜能得到发掘。
探析主题教学的内涵,深入理解其蕴含的三组关系。以这样的理念指导语文教学,不仅会使课堂教学具有方式灵活、内容丰富、综合性强的优势,而且能够行之有效地使学生达到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的要求,确保从知识和精神两大方面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撑起有力的保护伞。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李亦菲.三维目标整合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孔 丘.论语[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4] 邹玉珍.窦桂梅主题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贺晓玲 (1971-),女,陕西澄城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论。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渭南师范学院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立项课题“窦桂梅主题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ZYJS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