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技术语境下动画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2020-01-03陶斌

文教资料 2020年29期
关键词:动画专业教学改革

摘 要: 在数字技术全面来临,动画领域全面数字化这一大背景下,动画行业培养输送人才的一线阵地——高校动画专业面临巨大革新,想要跟上时代,并培养出符合一线动画公司需求的新型动画人,必须改变原有思路,开拓新路径。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动画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后,提出从推动“全程导师制”,打造多维教学路径;坚持“项目导向”工作室制,落实产学一体化;完善基础教学,构建合理课程体系三个角度推进数字技术语境下动画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数字技术语境;动画专业;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来临并全面介入动画后,整个动画行业都处于巨大变革中。动画行业培养输送人才的一线阵地——高校动画专业面临着巨大革新,高校动画专业想要跟上时代,并培养出符合第一线动画公司需求的新型动画人,就必须改变原有思路,开拓新的培养路径,无论是三维动画,还是二维动画,或者定格动画的教学实践都面临迭代更新的新局面。

一、数字技术语境下动画专业的教学现状

1.培养目标不明晰,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普遍存在培养目标不够明晰的问题,一些高校在开设动画专业之前没有明确的目标,教学资源储备不充足,有的高校专业教师不到位,课程设置只是搭了个大框架就匆忙上马。在培养过程中,学生从三维动画到二维动画再到定格动画等全部平均学习一遍,虽然把各种动画类型都过了一遍,但学生什么都没有深入,好像什么都学了,却什么都没学精通。这种培养形式与社会上动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脱节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动画公司,还需要重新培训才能上岗,这是目前部分高校培养目标不够明晰造成的。合理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动画行业和产业链的切身需求制定的,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需要对整个动画行业做深入调研,了解行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目标,才能使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实现无缝衔接。

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课程大多雷同,没有特色。以二维动画教学为例,因为二维动画一直以来就是手绘的教学模式,且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所以大部分高校还是以单一的、传统的模式教学,前期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还是纸和笔的合作,制作中后期的原动画设计课程,依然是打好孔的动画纸、定位尺、线拍等环节,基本沿用了赛璐璐或纸绘动画时代的创作技术。不是说传统的模式有问题,而是目前行业内动画公司基本已经运用“无纸动画”的操作模式。也就是说,随着数字技术的全面普及,“数字技术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传统动画制作中,纸上作画的传统逐渐被无纸动画的制作方式取代”。“数字技术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传统动画制作中来,纸上作画的传统逐渐被无纸动画的制作方式取代”[1](138)。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传统手绘流程,积极引进业界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努力改变传统二维动画单一教学模式。

2.与行业需求脱节,教学过程不平衡。

基于上一问题的讨论,部分高校在动画专业教学过程中,看到了數字技术语境下动画发展的前景,大量引进了数字技术的动画软件,初衷是好的,但存在矫枉过正的现象。部分高校将软件的学习当作动画学习的全部,引进老师也是打着“某某软件第一人”的旗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全程教授软件基础操作,并强调软件使用的重要性,导致部分学生或有意或无意地将动画软件学习等同于动画专业学习,认为掌握了动画软件技术就相当于掌握了动画专业的所有。有的学生软件没学好,动画核心基础课没掌握好,或者软件操作熟练,动画核心基础课没有学习完整。这在原动画设计环节体现得尤为明显,首先是角色造型掌握不好,其次是动作设计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比如前后帧角色大小不统一、角色关键动作设计不合理、中间画缺帧少帧导致动作卡顿不流畅、角色与场景透视不准等,都是由于动画专业基础学习不扎实导致的。动画行业需要的不是一个个熟练的软件操作工,而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把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动画软件引入二维动画教学环节的初衷是为了动画创作服务,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手段当作目的,在软件学习上占用过多时间,反而忽略了动画创作过程中最核心的动画基础知识学习,与动画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有一定关系。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软件决定论”的倾向,软件掌握的熟练程度决定一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动画教学不平衡,必然导致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行业内对动画人才需求脱节的现象。

3.前期基础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体系不完善。

根据调研及在工作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目前高校动画专业的前期基础课程的设置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学生通过高考进入高校,选择动画专业,中间需要一个基础教学的过渡环节,动画因专业特性,比如在原动画设计环节,强调对角色内在结构的理解,不论拿到什么样的动画造型,首先要解决的是这个造型的内在全身结构。学生在高考阶段分属于不同省份,每个省份对高考的要求各不相同,有的省份素描只考察人物头像,有的省份素描考察半身头像,有的省份素描只考察静物,这样的学生进入高校后,基础是各不相同的。原动画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对角色全身结构熟悉、了解,并能熟练运用,该课程的要求和学生能力之间是有落差的。学生进入高校后,在正式进入动画专业学习之前,应该重视这个过渡环节的基础教学。当然这个基础教学并不是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的照搬,该类基础课程应该是符合动画教学特点的,比如应该设置强调人体结构的课程、设置艺用解剖课程、设置角色动态速写等课程,才能保证学生进入专业之前顺利过渡。

正是因为目前各省市高考的考察侧重点不一样,造成学生进入高校后基础不同,因为动画专业对学生造型基础要求较高,所以学生在进入专业之前的前期基础课程的设置还需要根据动画这个专业的特点调整。目前很多高校的类似课程还只是高考前的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设置的延续,并未根据动画专业的特点合理设置此类课程。这一点长期被各高校在动画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忽略,当前相当一部分刚进入各高校的动画专业学生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在正式进入专业学习之前,有一个过渡阶段的、符合动画专业特点的基础训练是必要的。

此外,我国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体系不够完善。首先是师资力量不够完善,很多教师都是相关艺术专业转行来的,一方面不具备动画专业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缺乏动画创作的实际操作经验,必然导致此类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缺陷。其次由于我国高校动画专业大都匆忙设置,要么不分国情照搬国外动画专业的教学体系,要么是国内动画专业教学体系的互相借鉴和模仿,多呈现“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动画行业内的技术更新速度极快,但高校内的课程体系大都变化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校动画人才培养和行业内需求脱节的现象。

以上是笔者在长期的动画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和总结的一些问题,客观造成了部分高校在动画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缺憾。

二、数字技术语境下动画专业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目前高校动画专业在数字技术语境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与不足,如何积极展开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推动“全程导师制“,打造多维教学路径。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顶层设计,本校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一种围绕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的师生深度交互式的人才培育模式。通过制度设计,由指导教师对每个大学生进行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指导”[2](44)。也就是说从本科新生入学起即配备一位导师,一直陪伴大学生涯全过程,全员参与、全程陪伴、全方位指导。不仅是本科教学的一个突破口,而且拓展了多维教学路径。

此举措对动画专业的教学效果尤为显著,动画专业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大量持续训练的过程。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多,知识要点多且分散,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光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述和训练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大量课后练习才可能熟练掌握。又因为大部分高校教学情况是专业老师讲完课就离开课堂,直到下次课才会与学生见面,中间学生与专业老师没有课是不见面的,当然课后的沟通更是少之又少。导致大量学生在学习动画专业一些核心基础课程时,掌握的知识流于表面,在课上匆匆学完,如果课后不花时间大量训练、思索,在学期结束时,这门课程的知识点会忘掉一半以上。以角色动作设计为例,因为这是整个动画专业唯一一门教授怎么样让静态角色动起来的课程,训练是具体到每一帧画面的,所以这个课程训练量大,知识点琐碎,画起来极为烦琐。学生在这门课程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动作概念化的问题,不仅需要学生在课后大量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还需要在练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及时沟通与指导,传统动画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反馈机制周期较长、且流畅度不够。

这些问题在实施全程导师制之后,得到了有效解决,首先专业教师全面介入每个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对一学业辅导,对于类似分镜头设计、原动画设计等知识点密集型课程的学习有极大帮助。由于导师和学生之间可以点对点地沟通交流,导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与特点,做出适合每个个体的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其次,导师每周与所带的学生见面一次或几次,可以具体指导学生在动画专业课上遇到的问题,并可以做具体的实践示范,这点对于以实践为主的艺术类课程来说,显得尤为可贵和难得。再次,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仅局限于线下,线上也是非常好的沟通途径,比如腾讯会议等视频通讯平台,基本上可以做到学业上有问题,通过线上途径也可以非常及时地得到解决。

总之,全程导师制的实施在动画专业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切实解决了平时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师生沟通效率低的痛点,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等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坚持“项目导向”工作室制,落实产学一体化。

目前,高校动画专业的产学大都是脱节的,一是高校从事动画专业教学的教师,在动画行业一线工作的本来就少,邀请业界精英进课堂或者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去业界实际操作都需要走复杂的教学管理流程,比如邀请业界大咖进课堂授课,首先要走高校各种复杂的人事流程,还牵涉到授课者学位和学历等问题,往往会让业界人士知难而退;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践,更会牵涉大量问题,首先是安全问题,其次是公司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和人力对大量学生进行管理和培训。所以,目前高校动画专业知识体系的培养,往往是滞后于业界实践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众多高校采用了各种方式,其中“项目导向”工作室制的效果最佳。对于偏重实践的动画专业来说,项目教学是目前能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

“项目导向”工作室制的教学方式是目前众多高校针对上述问题而进行的一项改革,“项目导向”工作室制教学形式的开展,目的是将高校教学与行业内项目生产结合起来,将行业内项目积极引进学校中。

一方面积极引进行业内项目,以实际的商业项目带动动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和理论课程教学,强调产学结合,在不影响学生正常课程学习的前提下,深度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训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实力。

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参照行业内的动画项目工作流程教学,以教师主导的虚拟产业项目为主,或者以参加各种动画节比赛作为实践项目,或以组织学生组建相关的动画项目团队。努力激发优秀学生的创作力,以他们为核心组建起打破年级、班级等藩篱的创作团队,模拟动画行业内的生产流程和规则,以及按照行业内工作室模式进行管理。

以“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解决了动画专业学生“学”“用”脱节问题,而工作室制则为这种形式的落地提供了保障。这种教学实践方式有利于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的项目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切实实现产学一体化。

3.完善基础教學,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随着数字技术在动画专业多元化的呈现,必然要求与之对应的教学培养体系。完善目前的基础教学,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完善的基础教学是需要有坚实的师资队伍支撑的,想要培养出专业能力强、高素质的动画专业人才,必须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大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质。

在数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求高校动画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艺术教学理论和传统动画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丰富的第一线的动画创作经验与项目操作能力,更要对新的数字技术有熟练的掌握。在这个大环境下,不少高校出台了相关的提高教学队伍质量的举措,比如给予教师出国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或到行业内优质动画公司培训进修的机会。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邀请知名动画企业经验丰富的创作人员进入高校,对动画专业的老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眼界与专业能力,努力贴近行业第一线的专业水准,更好地进行动画专业教学。

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关系到动画专业长远发展,以实践为导向的动画专业教学体系应该以动画行业最新创作模式为依托,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应该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需要审慎区分不同动画行业内的潮流,引导学生从以软件、以技术为本的误区中走出来,教会学生辨析出掌握工具、技术与艺术创作最终目的之间的关系。

三、结语

高校动画专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专业,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是极高的,这就要求我们密切关注整个动画行业的动向,积极引进新的创作技术手段。特别是在数字技术语境的当下,数字技术全面介入动画创作后,动画行业的制作、创作、传播模式都发生了变化,传统手绘动画向着无纸动画转换,三维动画是完全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新生儿,定格动画虽然还是逐格方式拍摄,但是序列帧编辑上比以往更加灵活。动画专业的教学和创作同样面临着新的变革,在适时引进数字技术进入动画专业教学环节后,特别是在三维动画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警惕“技术决定论”的倾向。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搭建动画专业教学的数字化平台,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革新,并建立起新的教学体系,顺应时代发展,为整个动画行业提供合格的复合型的动画人才。

参考文献:

[1]祝明杰,陶斌.上海无纸动画发展困境及对策[J].艺术科技,2016(09).

[2]邓小龙,等.国内外本科全程导师制实践研究与对比分析[J].大学教育,2020(06).

猜你喜欢

动画专业教学改革
PBL教学模式在动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动画专业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