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本位下法律实务专业群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0-01-03吴畅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技能培养专业群实践教学

[摘 要] 法律实务专业群是依据职业岗位群和学院专业设置情况组建而成,专业群以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集群式实训场所体系、“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服务型法律文化育人体系等“五大体系”构建为支撑,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改革在专业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四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 专业群;法律实务;实践教学;技能培养;岗位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2-0081-03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落脚点和关键,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和一流专业群建设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以技术技能先进、服务能力卓越、产教深度融合、具有广泛影响的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为核心,积极推进高职双一流建设。以一流特色专业群为引领,建设一流高职院校。”随后,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进一步提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将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简称为“双高计划”。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一直是重中之重,2019年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做了明确定位,即“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20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指出:“大力办好职业院校,……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可见,最新的高职教育基本理念仍然秉承了技能本位,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人才培养核心目标。新形势下有效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推进专业群的实践教学改革变得十分迫切。

一 法律实务专业群的建构

纵观全国各高职院校专业群,一般有两种组建方式,一种是把《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的同一个一二级专业类中的专业,组合成群;另一种是跨二级专业类,将相近专业组合成群。现实中,专业群大多数是跨类组建。通过对18所“优秀”等级的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中的60个央财资助建设专业群进行分析,按照第一种方式组建的专业群共14个,占23.3%;按第二种方式组建的专业群共46个,占76.7%。[1]

具体到法律实务专业群,在教育部专业目录中,公安与司法大类中的法律实务类共有四个专业,分别为法律事务专业、法律文秘专业、司法助理专业和检察事务专业。从全国情况来看,法律事务专业和法律文秘专业开设得相对较多,司法助理专业和检察事务专业开设得很少。就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专业设置情况来看,学院法律系有法律事务、法律文秘和社区矫正三个专业,学院将这三个专业组建成为法律实务专业群。其中社区矫正专业属于同一专业大类中的法律执行二级专业类,所以学院法律实务专业群是跨二级专业类的专业群。这样的组建方式原因有三:一是围绕行业职业岗位群进行组建,专业基础相同,技能领域相近。三个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互通相连,涵盖基层司法行政类、法检律所辅助类、企业法务文员类,都属于法律类的基层实务岗位,可简称为基层法律实务岗位群。二是围绕专业资源整合进行组建,发挥资源集聚效应。这三个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的融通共享性,使得整合优势教学资源、师资、实习实训等极具现实操作性。三是围绕一系一群进行组建,专业群管理与二级院系行政归属相统一,由法律系统管,以实现专业群建设高速运行和内部治理体系合理完善。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律实务专业群立项了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在此针对该专业群的实践教学改革情况展开研究。

二 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实践教学改革与专业群和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与课程改革、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校企文化育人等密切相关,是一项系统性教改工程。法律实务专业群以“五大体系”构建为支撑,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一)构建教学标准和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群实践教学改革应该从专业群建设方案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始着手,制定各项教学相关标准,制定实践导向的共享型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整体设计。法律实务专业群制定了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专业技能标准、专业课程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顶岗实习标准、毕业设计标准、学生毕业标准等各项专业与课程标准。

通过制定教学标准,按照“能力递进、项目载体”的理念,专业群系统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基于三大法律实务岗位类工作任务分析,实现课程体系的模块化、组合型和进阶式构建。以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为底层共享课程,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中层分立课程,以专业拓展课程为高层互选课程。除公共基础课程全共享以外,群内各专业开设不少于4门共享互选专业课程,其中核心专业法律事务专业开设不少于6门。

(二)构建能力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作为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体系是面向专业培养目标、基于课程体系独立进行的一系列技术实践活动,其内容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个要素。[2]本研究基于中觀层面,在此处着眼于探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从专业群视角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考虑岗位群的共性和个性,从资源整合与共享方面进行整体设计。法律实务专业群在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基于共享性原则,构建了“专业群基础实训+专业核心技能实训+专业拓展实训+专业综合实践”的能力分层递进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紧紧围绕岗位群的法律实务技能而展开。法律实务技能是法律职业者应当具备的与其所从事的法律实务工作密切相关的工作技巧、能力和方法。[3]首先,基于群内各专业技术领域相近,基础法律知识和素养同质的特点,构建面向群内所有专业的共享型基础能力实训模块,包括基础法律分析、法律思维能力训练、法律语言表达能力、信息获取与判断、计算机运用能力训练、沟通与协作能力训练、心理素质训练等实训项目。其次,基于各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的需要,构建若干以差异性为主,兼顾一定共享性的专项技能型实训模块,包括法律文书写作、诉讼处理、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合同拟定、速录、秘书综合实训、文书卷宗档案整理、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接收、监管、解除、个案矫正技术实操、集体教育实操等实训项目。再次,基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拓展需要,构建可供多专业选择的专业拓展实训项目,如案件调查与汇报技能、法制宣传、助理公证、办公自动化与新媒体实训、团体心理辅导实操等。最后,在社会实战实践基础上,构建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专业见习、其他社会实践等专业综合实践项目。各层次实训项目前后衔接,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由低到高分层递进。

(三)构建集群式实训场所体系

构建实训场所体系应当坚持产教融合,深度对接行业,推进校企合作。而集群式的构建理念,其重要意义在于优化教学硬件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在群内的整合与共享,使实训实习场所体系发挥出集群效益。校内重点建设集日常实训教学、专业技能测试、技能竞赛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会服务五大功能于一体的技能训练平台。如模拟法庭、纠纷调解室、速录/文书综合实训室、秘书事务所、社区矫正工作室、计算机机房、心理矫正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在承担日常教学、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同时,对外作为法院庭审场所和法制教育基地,调解校园纠纷和周边社区群众纠纷,承接会议速记和会场服务,提供文印、方案策划和新媒体相关工作,代做社矫对象个案分析报告,承接社矫宣告仪式和教育等等。

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根据岗位群特点,注重司法行政系统、法检两院系统、律所企业单位三条实习实训通道齐头并进。重点与十余家行业单位建设稳定的产教融合平台,在满足学生顶岗实习、专业见习需要的同时,在教学、科研、隊伍建设等方面形成全方位合作关系,作为教师行业锻炼、课题调研、应用研究的基地,也是校外兼职教师的主要来源。

(四)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师资条件是实践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之一。“双师型”教学团队素质决定着实践教学体系目标的实现程度。[4]围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法律实务专业群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采取“学校+行业”模式,在基地、教学、日常管理、考核、经费等方面建立制度和要求,确保培养培训质量和成效。在基地建设方面,与湖南省社区矫正局、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长沙县司法局、北京市速记协会等行业单位共建了“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立项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项目,入选为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具体而言,培养培训通过挂职锻炼、跟班学习、进修培训、学术交流、教学名师项目、教学团队项目建设等多种措施来实现。教师培养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能培养和教学水平提升两个方面,如2019年法律实务专业群派遣9名教师到各行业单位进行行业实践锻炼,另有1名教师在行业进行为期一年的跟班学习,全年有20余人次参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短期培训。

(五)构建服务型法律文化育人体系

实践教学改革离不开软环境建设,法律实务专业群着力打造构建服务导向的法律文化育人体系。法律文化育人坚持学校与行业、社区共建,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社区文化融合。[5]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丰富校园法律文化,将行业和社区引入校园,建立行业课堂,开展社区矫正教育进校园、法院审判活动进校园、会议服务与速记进校园以及各种来料加工活动;也提供上门服务,走进行业提供法律实务辅助工作,走进社区提供法制宣传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定期举办相关校际赛和校内赛,并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技能训练指导。本着“服务校园、服务社会”的宗旨,指导创建微信公众号“警苑法律服务”和QQ公众号“法律服务君”,由学生运营。对内繁荣校园法律文化和学生咨询需要,对外服务周边社区法制宣传,公众号推文的最大浏览量达到五千余次,在学院师生及周边社区中形成一定影响,具有一定知名度。

三 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一)专业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专业群2015年立项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2018年立项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核心专业法律事务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湖南省特色专业、湖南省精品专业、湖南省学生专业技能抽考标准及题库开发牵头专业,201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项目》的骨干专业及“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专业群重视学生技能培养和技能竞赛,学生实践能力稳步提升,成功走出了一条同类领先、行业满意、市场认可的人才培养之路。在2019年全国司法职业院校法律实务技能竞赛中,派出两支参赛队伍均获得团体一等奖(大赛共设4个团体一等奖),并获5项个人大奖;在2018年全国速录综合技能竞赛暨第52届国际速联竞赛中国区选拔赛中,获团体二等奖和办公综合专项一等奖等16项大奖,并获得2019年意大利萨丁岛国际速联竞赛入场券;在2018年全国高校文秘综合技能竞赛中获团体二等奖等12项大奖;在2019年全国首届“亚伟杯”信息处理大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等10项大奖。在“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湖南赛区总决赛、湖南省高校知识产权抢答赛、法律达人知识竞赛、长沙高校模拟法庭比赛等赛事中都获得了优异成绩。在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毕业设计抽查中,专业群中法律文秘专业于2016、2017、2019年被抽中,合格率均达100%,即专业群抽查合格率达百分之百。

(三)师资队伍水平显著提高

以学院成立的湖南司法行政职业教育集团、湖南省法律职业培训基地为平台,打造精英教学团队。专业群现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省级名师课堂,教学团队在省级微课大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团队教学改革成果荣获全国司法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团队成员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同时,立项有学院教学名师和教学创新团队项目。专业群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达90%,双师能力素质得以有效提高。实现以“三支队伍”为抓手,打造出课程教学结构化教师队伍、技能竞赛培训教师队伍、行业服务双师队伍,专业群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四)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显著提高

与工信部合作,成为湖南省唯一一家国家工业与信息化系统速录师专业技能考试合作测评机构,面向全省组织速录师技能等级考评认证工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大量速记人才,被评为先进考评基地。以湖南省司法行政基层工作研究所为应用技术研发机构,接受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委托,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组织社区矫正行业论坛,发布基层工作动态和经验。接受省司法厅的招投标委托,起草《法治湖南建设规划》。与长沙县司法局开展合作,将行业引入校园,师生在校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大规模集体教育活动;同时将实践教学推进行业,师生上门服务参与矫正工作,代做社矫对象个案分析报告。与周边社区合作开展“3.15”“11.25”“12.4”“暑假三下乡”等系列社区法律咨询、志愿者服务、法制宣传、社会调查活动。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大型院外法律会服务活动年均4场,立项湖南省大学生校外德育实践项目,服务团队多次被团省委评为优秀服务团队,在周边街道社区引起了良好反响,提升了专业服务社会能力。在这次新冠肺炎防疫时期,师生志愿者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指示,利用延长了的寒假,通过公众号宣传、电话、微信、网络平台答疑等方式,为街道社区提供依法防疫、依法治理法律服务,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泽宇.“后示范”时期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26):83.

[2]黄泽钧.论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3):155.

[3]吴畅.法律实务专业群视域下实践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8(2):31.

[4]万军,胡宁.专业群建设视角下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3(11):56.

[5]吴畅.论法律大类专业服务能力提升——以校园法律文化为视域的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6):149.

(责任编辑:张宏玉)

猜你喜欢

技能培养专业群实践教学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劳技教学让学生“动”起来的实践与探索
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探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