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淮河中游生态建设浅析

2020-01-03管佳佳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23期
关键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

管佳佳

摘 要:该文结合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安徽省淮河中游地区为例,通过分析淮河中游现状水环境、水生态问题,从岸线环境保护、河湖生态建设、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城区段生态修复等多方面提出了淮河中游生态建设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生态效益,努力保障生态环境用水,为构建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淮河(安徽)经济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淮河中游;生态建设;湖泊治理;环境保护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自西向东流经豫、皖、苏三省,在三江营入长江,流域面积19万km2。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将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作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工程,2018年国务院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1]。

安徽省淮河流域地处华东腹地,境内流域面积占全流域约1/3,毗连我国经济最活跃、市场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承东启西,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是国家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基地和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2]。

1 生态环境现状

安徽省淮河沿线共有394个水功能区,其中219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水功能区达标率64.6%,基本达到阶段控制目标;流域内170个城镇1278个入河排污口的监测资料显示,重要入河排污口有大约1/4未达到排放标准;流域内45条跨省河流49个省界断面全年水质达标测次比例为45.7%[3]。目前,淮河中游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如下[4]:

1.1 水环境质量差,常态化污染加重 近年来,随着流域内粗放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已呈常态化,且随着人口增长呈日趋严重的趋势,区域水生态环境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地表水严重污染的同时,浅层、深层地下水质也趋于恶化。

1.2 水空间管控少,萎缩性开发严重 目前,淮河沿线城市群发展迅猛,带来了城市空间的不断外扩,天然水面受到侵占,湿地面积日益萎缩,生态用水被大量挤占,河湖生态功能退化。

1.3 水循环效率低,生态性基流匮乏 由于淮河水量的洪枯变化大,加之地下水超采严重,流域内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过量透支,枯水期河道内生态基流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生态环境愈发脆弱,生物生境急剧恶化。

2 生态建设措施

2.1 岸线环境保护

2.1.1 入河排污口整治 目前,淮河中游共有入河排污口332处,其中工业排口131个、农业排口108处、混合排口93处。需对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法律禁止设置排污口的水域内现有排污口以及其他禁止设置水域内的现有排污口,提出限期关闭建议;对其他排污口采取调整、改造和深度处理、规范化建设等治理措施或综合治理措施。

2.1.2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目前,安徽省沿淮大部分地区仍多以农业耕作为主,农村人口密集分布于淮河两岸,农村及农业污染成为流域内重要污染源。加快农村生活污染处理,实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向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发展,开展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彻底改善淮河两岸农村生存环境。积极推进农业面源综合治理,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着力消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

2.1.3 开展船舶港口污染控制 随着引江济淮工程的开工建成,淮河作为安徽省内重要的水运大通道,其航运功能越发显现,但淮河沿线非法采砂现象严重,港口、船舶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加强船舶运行污染防治,规范船舶污染物排放监管,控制船舶运输环境风险,集中整治沿淮非法码头,开展港口作业污染专项整治,打造绿色共赢的生态水运。

2.2 河湖生态建设

2.2.1 湖泊生态保护规划 湖泊是重要的生态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供水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5]。淮河中游两岸10km2及以上的湖泊有19个,湖泊面积达1550km2,其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有瓦埠湖、城东湖、城西湖、高塘湖等4处,供水规模约7600万m3/年,供水总人口38万人。湖泊生态保护的关键是维持其必需的生态需水量,本次根據水文情势特点,提出淮河中游各重要湖泊适宜生态水位,保障湖泊生态环境需水要求。相关成果见表1。

2.2.2 生态廊道建设规划 在不影响原有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水利枢纽工程生态效益,保障淮河枯水期河道生态流量,以临淮岗工程、蚌埠闸为节点,分段恢复区间滩地、河口自然湿地,结合蓄水工程特点分梯级建设湿地系统,营造枯水期良性生态环境,打造淮河干流生态绿色廊道。重点考虑蚌埠闸以上河段以水源地保护为主,蚌埠闸以下河段以水生态修复为主的建设思路,实施干流水源地保护、典型区域污染源综合治理、重要种质资源保护、废弃生产圩生态恢复等工程。

2.3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淮河流域是富煤地区,淮南矿区位于华东腹地的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中段,煤炭矿藏极为丰富。采煤沉陷区的不断扩大,破坏了现有土地的完整性和耕作条件,加剧了土壤侵蚀,扰乱了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循环体系,生态环境十分脆弱[6]。通过局部河道开挖,建设节制闸、滚水坝、提升泵站等工程措施,可以实现采煤沉陷区与淮河干流、泥河、架河、西淝河等周边水系的系统联通,构建健康良性的水循环体系改善塌陷区水环境质量、水生态容量;同时,针对现状沉陷区内主要污染物为有机质,根据塌陷区不同的水位特点,选用适宜的植物种类,构建湿地生态系统,改善水质。

2.4 城区段生态修复 淮河中游两岸人口主要分布在凤台县、淮南市、怀远县、蚌埠市、凤阳县、五河县等主要市县。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选取有条件的重点河道滩区,通过地形恢复、生物配置、景观绿化等多种方式,打造沿淮城市湿地公园,修复重点城区段生态环境,改善局地水质,提升城市生境。根据河道滩地的高程分布特点,利用多年平均水位、设计洪水位作为分级控制线,分梯度对重点城区段滩地进行生态修复。标高在多年平均水位以下区域,清除河底淤泥,改善基底环境,配置沉水型湿地水生植物,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标高在多年平均水位-设计洪水位区域,局部微地形改造,打造湿地生态基底,配置耐淹低矮灌木、水生植物;标高在设计洪水位以上近堤防区域,通过适当的土地平整,将浅滩区多余土方堆至堤防坡脚,在堤防迎水侧打造二级平台,保证堤防安全的同时,提供城市居民适宜的滨河活动场地,配置景观性、多样性的灌木、乔木,同时配备一定的科教文体设施。

3 结语

本着“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通过分析淮河中游存在的环境问题,打造淮河绿色生态廊道为主线,改善流域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岸线保护措施,改善、修复河道生态环境;明确提出沿淮重要湖泊生态水位,保护沿湖湿地;利用水系连通等工程措施,发挥沉陷区蓄水、供水作用,修复沿淮采煤沉陷区水生态。通过加快淮河中游生态建设,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生态效益,努力保障生态环境用水,对于积极推进淮河中游“三水共治”新局面,构建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淮河(安徽)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Z].2018.

[2]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Z].2013.

[3]国家水利部,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Z].2011.

[4]朱群.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中的水环境问题研究[J].绿色科技,2016(16):107-108.

[5]孟伟.湖泊“水环境与水生态安全”依然任重而道远[J].科技导报,2017(9):01.

[6]孙晓娟,孙瑶,陈永春.淮南采煤沉陷区湿地保护与利用模式研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11):5-8.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生态建设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环境保护税如何实现立法宗旨
环境保护税立法应解决好三大问题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