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麦186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20-01-03王海戴传刚袁章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23期
关键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高产

王海 戴传刚 袁章龙

摘 要:江麦186是由宿迁中江种业有限公司以丰德存麦1号/济麦22杂交,于2020年育成并通过国审的优质中筋小麦品种,2019—2020年在淮安、连云港示范种植,平均单产分别为10369.5kg/hm2、10201.5kg/hm2,均居参加示范品种第1位。根据优质高产要求,江麦186在适宜地区最佳的播种时间为10月15—20日,基本苗在180~240万/hm2,播种方式为机条播或稻茬旋耕撒播;生产上应注重控氮后移,重施拔节孕穗肥,加强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等“三病一虫”的防治。

关键词:江麦186;特征特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Abstract:Jiangmai 186 was bred in 2020 by Suqian Zhongjiang Seed Industry Co.,Ltd.with Fengdechunmai 1/Jimai 22,and passed the national examination.The average yield per unit area of Jiangmai 186 was 10369.5 kg/hm2 and 10201.5kg/hm2 in Huaian and Lianyungang from 2019 to 2020,all of them ranked first in the demonstration varieties.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the best sowing date of Jiangmai 186 in the suitable area should be October 15-20,the basic seedlings should be 1.8-2.4 million/hm2.In the suitable period,the suitable sowing method should be machine drilling or rice stubble sowing and rotary tillage.In production,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controlling nitrogen,applying jointing booting fertilizer,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trol of scab,sheath blight,powdery mildew and aphid.

Key words:Jiangmai186; Characteristics; High quality;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江麦186是由宿迁中江种业有限公司以丰德存麦1号/济麦22杂交,于2020年育成并通过国审的优质中筋小麦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00065。2016—2017年度参加西北农大黄淮南片小麦品种试验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673.0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7.05%;2017—2018年續试,平均单产7155.0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6.56%;2018—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878.5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98%。2019—2020年在淮安、连云港示范种植,平均单产分别为10369.5kg/hm2、10201.5kg/hm2,均居参加示范品种的第1位。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及生育特性 半冬性、全生育期217.3d,与对照周麦18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宽,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株高79.8cm,株型紧凑,抗倒性中等。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穗型较大,穗纺锤形,短芒,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穗数562.5万穗/hm2,穗粒数36.5粒,千粒重46.8g。

1.2 抗逆性 适应性广,耐肥水,抗倒能力强,苗期生长健壮,抗寒性好。高抗叶锈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慢条锈病。

1.3 品质 2年品质检测结果:测籽粒容重794g/L、759g/L,蛋白质含量12.73%、14.89%,湿面筋含量27.2%、38.5%,稳定时间4.1min、2.2min,吸水率53%、56.5%。

1.4 适宜区域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2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期早播 半冬性品种适期播种的平均气温为14—16℃。根据宿迁2000—2019年气象资料分析,宿迁地区10月上、中、下旬平均气温分别为18.7℃、17.2℃、14.5℃,11月上旬平均气温12.5℃;10月16日平均气温为16.8℃,10月26日平均气温14.1℃,从11月8日平均气温降到11.7℃以下。因此,在宿迁地区半冬性品种的播种适期为10月16—26日。范金萍等[1]研究表明,小麦早播、晚播都能降低籽粒硬度和千粒重,但以晚播影响最大;随着播期的推迟,容重呈下降趋势,尤其晚播显著降低;早播、晚播对小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均显著降低,以适期早播含量最高。但品种间表现不一,适应性强的品种播期变化对品质的影响不大。根据笔者对江麦186多年的研究,宿迁地区江麦186适宜播种期的弹性较大,一般为10月15—30日,但要获得较高产量和品质,应适期早播,最佳时间为10月15—20日。

2.2 确定适宜基本苗 易杰忠等[2]研究表明,在徐州地区强筋小麦苏徐2号的适宜基本苗在180~240万/hm2,群体茎蘖动态最佳,穗粒结构最为协调,产量水平较高,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最高。若基本苗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高产群体质量的形成和品质保证。根据多年的栽培试验,在土壤墒情较好且能适期早播情况下,江麦186适宜的播种量为90~120kg/hm2,保证基本苗180~240万/hm2。若播期推迟,播种量可适当增加,原则上在适期内播种的高产田块基本苗不宜超过300万/hm2。

2.3 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 朱新开等[3]研究表明,强筋小麦烟农19在适宜播期条件下,旱地机条播和稻田撒播籽粒蛋白质分别高于稻田套播14.4%、3.1% ;旱茬机条播籽粒湿面筋含量最高,稻田套播最低。因此,江麦186在适期内播种的旱地最好采取机条播,而对于水稻茬则要根据水稻收获时间确定相应播种方式。若水稻收割较早,小麦可适期播种,宜采用稻茬機条播或稻茬撒播旋耕,籽粒产量水平较高,品质较优;若水稻收割较晚,造成小麦不能及时播种,则宜采用稻田套播的方式进行,以缓减季节矛盾,虽然品质有所下降,但能保证小麦一定的产量。

2.4 注重后期施肥 潘庆民等[4]对中筋小麦鲁麦22的研究表明,小麦追施氮肥过早(起身期),会显著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着氮肥追施时间后移,籽粒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但不显著;拔节期和挑旗期追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面粉的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面团稳定时间变短。拔节期追施氮肥,籽粒产量最高,挑旗期次之,起身期居第3位,开花期最低。因此,在大面积生产上,要摈弃追施返青肥的传统习惯,积极推广控氮后移施用技术[5],重视追施拔节孕穗肥,提高品质,增加产量。根据江麦186产量结构特征、生长发育特性与群体质量要求,合理调整氮肥运筹比例,氮肥后移,氮肥的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按照5∶1∶2∶2比例施用,即基肥占施氮总量的50%左右;壮蘖肥(3~5叶期前后施用,促平衡、促低位分蘖生长)占10%左右,大面积生产中拔节肥和孕穗肥可一次性施用,在倒3叶至倒2叶期间施用,高产田提倡分2次施用,拔节肥(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叶龄余数2.5叶时施用)占20%,孕穗肥(叶龄余数0.5左右时施用)占20%;高地力条件下可以选用3∶1∶3∶3方式。

2.5 病虫草害防治

2.5.1 赤霉病 做好赤霉病的防治工作是实现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的关键措施。根据张明等[6]研究表明,宿迁地区一般隔2~3年就会发生1次赤霉病大流行,自然病穗率达15%以上,大田病穗率5%左右,给小麦品质和产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刘福海等[7]研究表明,小麦赤霉病的防效随防治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于小麦扬花率10%、100%各防治一次,并采用电动喷雾器与机动喷雾器,用50%甲硫。戊唑醇悬浮剂75mL/hm2效果最好。因此,对江麦186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要求“用准时期、用对药种、用足药量、防足次数”和“见花始防、谢花再防、遇雨补防、一喷三防”[5],以保证防治效果。生产上要求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进行第1次喷药,间隔5~7d,进行第2次用药。喷药时尽量采用电动喷雾器或机动喷雾器,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主要用50%甲硫。戊唑醇悬浮剂或氰烯菌酯·戊唑醇复配剂、丙硫菌唑等新型药剂进行防治。

2.5.2 纹枯病 纹枯病是宿迁市小麦常发、重发病害。据宿迁市植保站调查统计[6],宿迁地区近年来纹枯病的发病田块占小麦品种植面积的60%左右,且发病早、发展快,早播麦重于晚播麦,一般10月上旬前播种的田块,冬前11月中旬即见病。宿豫区2015年12月中旬重发田块病株率达5%,大部分田块3月中下旬病情迅速上升,4月中下旬病情稳定。因江麦186高感纹枯病,生产上对该病的防治一定要高度重视,尤其是适期早播的高产田块。对纹枯病的防治要按照“早、大、准”的原则,即:防治时间要“早”,用药剂量要“大”,用药部位要“准”。第1次用药可提前到2月下旬,2月底至3月初进行第2次用药。用40%井·腊芽可湿性粉剂600~1200g/hm2、43%戊唑醇悬浮剂300mL/hm2、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0mL/hm2、30%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300mL/hm2、6%低聚糖乳油225~300mL/hm2、6%井冈·蛇床素750~900g/hm2、5%井冈霉素水剂2250mL/hm2、30%苯甲·丙环唑乳油225mL/hm2,对水600kg/hm2以上,对准小麦基部喷匀喷透,使药液淋到麦苗基部病斑。

2.5.3 白粉病 对白粉病发病早的田块,要坚持“关口前移,治小控早”防治策略[8]。将首次防治时间提前到3月底至4月初(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压低基数,重发田块间隔7~10d结合防治赤霉病再防治1次。可选用20%三唑酮乳油900~1500mL/hm2、12.5%氟环唑悬浮剂450~900mL/hm2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50~750mL/hm2交替使用,提高防治效果。

2.5.4 蚜虫 小麦扬花至灌浆初期,当有蚜株率大于25%时或百穗蚜量超过300头时,即需防治。一般用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40%吡虫啉水溶剂1500~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在生产上常和防治赤霉病等一起用药,省工省时。

2.5.5 草害 用5.8%麦喜SC150mL/hm2于小麦出苗后杂草3~6叶期兑水450~600kg/hm2茎叶喷雾防治猪殃殃、播娘蒿、荠菜、繁漆等阔叶杂草[9]。用使它隆、巨星、骠马等广谱麦田除草剂于小麦拔节前防治麦田杂草。

参考文献

[1]范金萍,吕国锋,张伯桥,等.播期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1):23-24.

[2]易杰忠,董全才,刘萍英,等.不同基本苗对强筋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8):129-131.

[3]朱新开,郭凯泉,郭文善,等.播种方式对强筋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2009,30(2):59-63.

[4]潘庆民,于振文.追肥时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2,22(2):65-69.

[5]江苏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江苏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方案EB/OL,农技耘,2019.09.18.

[6]张明,何井瑞,陈之政.宿迁地区小麦主要病害发生特点与综合治理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7,11:265-268.

[7]刘福海,王云川,万建兵,等.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7,20:109-110.

[8]吴佳文,朱先敏,田子华.2016年江苏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治理对策研究[J].现代农药,2018,17(1):5-6.

[9]曹辉辉.淮北地区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8.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特征特性栽培技术高产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大葱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