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肥猪饲养方法及其疾病防控管理

2020-01-03彭良斌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23期
关键词:疾病防控

彭良斌

摘 要:生猪饲养中育肥阶段的管理与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合理的饲养方法及疾病防控管理措施有助于促进育肥猪尽早出栏。该文结合育肥猪生长特点,总结了育肥猪的饲养方法,并提出优选良种、提前进行防疫免疫等疾病防控管理技术措施,以期为提高生猪育肥阶段的饲养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育肥猪;饲养方法;疾病防控

育肥阶段是肉猪饲养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该阶段的管理好坏与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1]。育肥阶段是指从断奶仔猪的保育期结束到出栏之前的时间。该阶段猪的各器官相对比较完善,消化系统功能发育较健全,消化饲料的能力较保育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机体的抵抗能力也有所增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大大增强,骨骼也达到了完全发育的阶段[2]。因此这阶段的管理与保育期的管理有所区别,以育肥为主,尽可能以较少的成本投入获得更多产量高且品质佳的猪肉。

一直以来,我国饲养场进行生猪饲养的传统方法为散养,由于缺乏专业知识,食物的投喂方式较粗放,饲料搭配较随意,延缓了育肥猪出栏的时间,不利于养殖效益的提高[1]。近年来,广德市桃州镇生猪养殖业快速发展,为提高猪饲养业的经济效益,当地农服中心积极推广科学的育肥猪饲养方法,加强对各类疾病的防控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育肥猪的饲养方法

1.1 饲料配比均衡 要提高猪群的体质和免疫力,最基础的保障即是科学配制日常饮食,确保养分供应均衡,提高猪群生长的健康度和整齐度[2]。日粮饲料的合理搭配要结合猪所处的日龄特征以及对养分的需求特点,有计划地做好粗蛋白、膳食纤维、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补给配制,不仅要求日粮的搭配比例合理,还要求类型多样化,实现多种营养物质互补的效果,促使蛋白质等养分消化率、利用率的提高,为猪的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3]。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一般为二元、三元杂交猪,因此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日粮的全价营养,并合理添加必要的维生素、矿物质等。相对于地方猪品种,三元杂交猪对微量元素的需求量更大,因此在三元杂交猪处于应激状态或疫病动态流行期时要及时增加微量元素的补给,要求是常规用量的1.5~3倍,以提高猪群应对应激条件以及疫病的抵抗力[1]。

饲料类型的选择不仅要求养分均衡、品质优良,还要求适口性较好、性价比合理。具体饲料类型的选择要结合各地实际,根据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类型,在保证饲料养分供给及品质的基础上对饲料配方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当降低成本,饲料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占比一般高达70%左右[3]。颗粒状的饲料浪费少、容易消化且适口性较好,因此应优先选择颗粒状饲料。科学均衡搭配各类饲料原料,饲料质量合格,要求不发霉、不变质,确保猪生长养分充足。

1.2 科学合理饲喂 目前我国规模养殖场内饲养的瘦肉型商品猪类型主要为二元或三元杂交猪。相对于本地猪,二元或三元杂交猪的育肥潜力更大,饲喂要求也更高[1]。目前育肥猪饲养中常见的饲养方式有自由采食和限制采食2种,一般自由采食模式有助于猪体重的增加,但胴体的品质较差,而限制采食模式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增加瘦肉率,但体重增加速度比自由采食模式慢。目前多数养猪场选择将2种饲喂方式结合起来,前期自由采食、后期适当控制饲喂量,即当猪体重<5kg时每日饲喂5~6次,坚持自由采食、少量多次,不控制饲喂量[1];当猪单只体重达15~20kg后,要求每天不间断供应清洁水,每日投喂2次,分别在6:00—7:00、17:00—18:00,每次保证8~9成饱即可,因为过饱会导致脂肪含量过高、瘦肉率降低,进而降低猪肉商品性。对于瘦肉型商品猪,若单只体重达到90~120kg时即可进行出栏、销售,此时猪肉品质佳、经济效益明显[4]。

饲喂中要严格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即每日在固定时间按照固定次数(每种饲料类型的投喂次数有所差异,若饲料主要为精料,则每日投喂2~3次为宜;若主要为青贮饲料,则投喂量每日适当增加1~2次)进行投喂,有助于提高猪食欲和饲料利用率。此外,季节不同,每日投喂的时间、次数也应适当调整。如在昼长夜短的夏季,白天投喂次数可增加1次;在昼短夜长的冬季,夜晚投喂次数可增加1次。结合豬的食欲、身体情况及时对饲喂量作出合理调整,确保猪采食达到8~9成饱,维持其食欲处于旺盛状态[1]。

1.3 加强猪舍管理 对猪舍开展全面细致的清洗、消毒,灭杀猪舍内病原菌,之后猪舍内空置7d左右,之后再转入育肥猪。整个饲养场内要加强生物安全防范管理,结合气候变化适当调节舍内温湿度,抓好防暑降温、防寒保暖、防风控湿等工作,尽量降低因环境剧变而导致猪产生应激反应的概率。育肥猪生长适宜的温度一般在16~20℃、相对湿度控制在45%~75%,因此要结合各场实际情况进行温湿度的控制,确保其处于适宜范围内。此外,加强猪舍通风换气管理,及时排出有害气体;夏季温度高、蚊虫多,要提前做好预防;冬季温度较低,要做好防寒处理,避免冷刺激导致猪腹泻等问题[5]。

1.4 合理分群,尽早调教 为便于育肥猪生长阶段加强管理,育肥前要结合猪的品种、体重、采食情况等进行合理分群,确保猪群内个体生长发育均匀。一般同群内的猪体重差异在±3kg,防止以强欺弱、以大欺小;一般每头猪占地面积要求至少达到1.2m2,每群饲养猪的数量为10~20只为宜。分群后对猪的生活习惯进行适当调整,养成在固定地点吃食、睡觉、排泄的习惯,既有助于管理、保持较好的卫生条件,又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5 “灭四害”,适时驱虫 “灭四害”、驱虫(包括猪体外、体内的寄生虫)是规模化养殖场猪饲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包括对环境进行清洁消毒(有助于灭杀环境中的病源)、对鼠类及蚊蝇类的中间传播媒介进行适当控制、针对性地施药防治。在“灭四害”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要求选择毒性低、副作用小、效果好、安全性高的防治药剂。

2 育肥猪疾病防控管理

目前很多生猪养殖场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饲养生猪的规模较大、密度较高,疾病发生的概率也有所增加,而且疾病容易快速扩散蔓延,因此务必要加强对疾病的防控管理。

2.1 優选良种 选择性状优良、抗性能力强的品种是降低猪育肥阶段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未经充分调研论证,就直接将外地种猪引入本地,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养殖方式等均存在差异,新引入的种猪可能会产生应激反应,导致抗病能力降低,进而影响其综合生产性能[1]。因此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等资源条件选择适合的优良外种猪,与本地猪进行杂交后产生的二元、三元杂交猪可固定亲代的一些优良性状,表现出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抗病能力强等优势。目前,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养猪场种公猪一般多选择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等,通过人工授精等方式与本地能繁母猪进行杂交,再对产生的二代猪进行饲养育肥,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

2.2 提前进行防疫免疫 每年的春秋季节对猪群实施免疫接种,并在完成免疫接种的猪耳朵上佩戴标识,以与未免疫接种猪区别开。一般国家要求强制性免疫的类型要求应免尽免,尤其是一些高危害病种疫苗的接种,确保各饲养场内生猪100%接受防疫免疫,要求经过检测常年抗体合格率至少达到75%,降低饲养场疾病发生几率,为杜绝重大动物疫情提供保障,以尽可能降低损失。此外,饲养场中日常用到的疫苗、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务必要从资质齐全、信用好、具有一定规模的正规厂家购买,结合饲养场自身实际情况按照流程进行科学免疫[2]。

2.3 加大检疫检验力度,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 加大对一些高危性疾病类型的检疫检验力度,如猪蓝耳病、猪瘟病、猪口蹄疫、猪细小病毒病等,从源头把好检疫关,杜绝阳性个体被引种到当地饲养。对于各类疾病,要求尽早发现并针对性治疗。如对于消化道疾病,一旦发现猪排尿颜色变黄、排稀薄状粪便,就要及时诊断原因,尽早介入治疗,如在饮水中适当添加对肠道消化吸收有利的药物。如果育肥猪感染了寄生虫,则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其食欲降低、精神不振、生长发育速度及重量增加速度减缓,严重的甚至可导致猪死亡。因此育肥猪疾病防控中一定要驱虫,对驱虫处理后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如高温灭杀虫卵。

参考文献

[1]郭秋云.育肥猪饲养方法及其疾病防控的管理[J].现代畜牧科技,2020(6):32,34.

[2]谷圣臣,张博熙,林秀蔚,等.提高育肥猪育肥效果的综合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12):120.

[3]曹东春.育肥猪消化道疾病的防控[J].养殖与饲料,2017(10):57-58.

[4]周彦飞.秋冬季节生长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控[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10):8-9.

[5]王永强,张金洲,吕阳育.秋季养猪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J].今日畜牧兽医,2013(8):26-30.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疾病防控
试析我国生猪养殖模式与疫病防控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养鸡疾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养殖场动物疾病防控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
现代化猪场妊娠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种猪场健康养殖疾病防控策略
春季奶牛疾病防控与饲养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