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林场生态林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0-01-03孙敏茹
孙敏茹
摘 要:生态林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着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效。该文介绍了塞罕坝林场生态林建设现状,分析了生态林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塞罕坝生态林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塞罕坝地区的生态林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塞罕坝;生态林;对策;可持续发展
生态林作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在对保障森林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为社会和人文提供更好的优化环境,为大众提供舒适、净心、康养的精神产品。生态林的主要类型包含森林公园的景观林,风景游区的风景林以及生态保护区的生态林等。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覆盖面越来越广,加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度越来越大,像山洪、雪凇等,对生态林的植被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林破坏的同时也加剧了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危机。为了更好地区改善环境,建设更加美丽的生态环境,需要对生态林进行建设和规划。生态林的建设既可以提升植被覆盖率,优化生态环境,又能防沙固土,避免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林业生态建設过程中,既要注重金山银山,又要兼顾绿水青山,保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1 塞罕坝生态林建设现状
1.1 健全组织,完善管理机制 健全的组织体系是生态林建设顺利实施的保证。为了切实将其落到实处、保证项目的工程质量,成立了以塞罕坝机械林场场生态林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全方位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同时,完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职能、细化责任,成立项目规划、施工、监督检查、资金保障等组织,形成事有人管、责有人担的管理机制,增强责任意识,确保工程质量。
1.2 真抓实干,确保建设项目落到实处 生态文化林建设项目担负着发挥森林公园建设与森林旅游发展对构建繁荣的林业文化体系的重要作用,林场把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项目作为塞罕坝完善旅游产业链、打造森林公园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放在林业的突出位置来抓,真正纳入整个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范畴加以推进。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教育示范林建设项目的有关管理办法,提高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加强管理,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同时,在工程建设中,本着严格按规划立项,按项目管理,按设计施工,按照标准验收的原则,严格依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办事,强化依法行政管理,并制订相应的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完善检查、验收、审计制度,确保工程建设项目落到实处,从而促使森林公园担当起生态文化建设的重任,做发展生态文化的先锋。
1.3 以设计为依据,严格规划施工程序 为确保生态林建设规划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结合旅游现状、风景资源分布和周边景区情况,从合理安排有机的游览序列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划设计。在建设过程中,本着建设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的原则,突出生态主题,严格按规划设计施工,保证项目建设的科学合理性。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提高项目建设档次,打造塞罕坝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的精品。
1.4 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加大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力度,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在工程项目资金的管理上,严格执行国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力度,设立专门财务机构、增设专人,对项目资金严格执行专人管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的财务制度。工程经项目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开支统一到总场项目资金管理部门报账,保证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充分发挥国家专项资金的投资效果。
2 塞罕坝生态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保护意识较差 对于职工和周围群众而言,塞罕坝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虽然和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群众对生态林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加之近些年在生态保护宣传方面对生态安全和护林防火宣传较多,忽略生态林重要性和相关生态法规的宣传,逐渐使大众对生态林的建设和保护漠视起来,造成大众为了经济效益产生乱砍滥伐现象。
2.2 对生态林的价值认识比较缺乏 建设生态林关乎人类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为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对生态系统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适当的领域调节人与自然存在的种种矛盾,最终实现任何自然的和谐共处。近些年塞罕坝在开展生态林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阻碍,由于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适合造林的林地资源越来越匮乏,攻坚造林的山坡和一些迹地造林不太适合生态林的建设,封山禁牧的推行又使得一些居民社会收益降低,生态林的价值回报时限较长,商品林的种植较为广泛,意识不到生态林建设的价值。
2.3 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践行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成果,塞罕坝林场协同周边政府组织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用于加强生态林建设,不断加强监督管理,划定保护区域,加强巡护保护力度。但是部分周边地区还是存在砍伐现象,造成林木和林地的破坏,不得不进行重复性的栽植。同时,部分地区生态林的监控力度较差,属地管理权限不明确,部分林场和林地与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不明确,责任划分不到位,从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林建设的持续发展停滞和资源浪费。
3 加强生态林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以生态林建设为依托,培育全民生态意识 结合项目建设,为使森林的生态文化观念深入人心,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和科普宣传,以此来提高全社会对森林生态的认知度,着力培育生态文化。同时,生态林建设的宣传关键在于人在,要进一步加强宣传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专业的宣传人员向群众传播生态林建设的实际意义,广泛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3.2 拓宽林业生态建设投融资渠道 一是对林业项目分类施策。公益性项目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实行统一管理。产业型项目则应该完全实现市场化运作。二是充分发挥省林投公司的作用,采用投资、补助或贴息等多种方式,探索开展国有农场、林场、牧场资本化改革试点,通过生态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共赢。三是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财政信用担保、贴息、注入资本金、投资补贴等方式带动社会投资。 四是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实施市场化。按照区域间生态共建、资源共享、公平发展的原则,形成完善的生态补偿体系和长效补偿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林木采伐、林地林木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性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谁造林、谁所有,谁投入、谁受益”,使项目的资金投入和产出、收益和风险有机结合,形成投融资的良性循环。
3.3 加强生态林建设技术研究 一是加强技术合作。生态林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所以建设之前要确定建设理念,合理设计建设布局,强化和科技部门之间的合作,为生态林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提高林木成活率,提升生态林建设质量。二是强化树种选择。为使生态林能够充分发挥生态价值,改善环境质量,建设过程中药选择适合树种,一并加强对树种的管理、选择以及培育等,加大科学研究,推广较好的种植方法。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引进符合当地实际、成活率高、具有生态价值和观赏性的树种,丰富树种的多样性。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