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树灵芝与金线莲林下生态可持续种植模式实践总结

2020-01-03黄小云韩海东黄秀声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23期

黄小云 韩海东 黄秀声

摘 要:茶树灵芝与金线莲林下生态可持续种植模式是采用废弃茶枝、茶梗代替木屑制作茶树灵芝栽培料,在林下种植茶树灵芝,子实体收获后的废菌棒通过堆沤制成金线莲林下仿野生栽培的专用基质,金线莲采收后,基质又回归森林,达到生态可持续循环的目的。該文以福建省永泰县洋门村的实践为例,总结了该模式的实施情况,分析其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针对模式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茶树灵芝;金线莲;林下种植;实践总结

Abstract: The eco-sustainable planting mode of Ganoderma lucidum and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is to use waste tea trees branches and stems instead of wood chips to make cultivation material for Ganoderma lucidum, which is planted under the forest. After harvested, the waste mushroom residues are fermented to make a special substrate for imitating wild cultivation of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undergrowth. After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is harvested, the substrate returns to the forest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cological sustainable circul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the practice of this model in Yangmen village, Yongtai county, Fuji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summariz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model, analyzes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it produce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the model.

Key words:Ganoderma lucidum;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 Lindl.;Growth under forests;Practice and summary

当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举世关注的主题。国际上吸取了“绿色革命”中的经验教训,把注意力转向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是进一步拓宽林业经济领域、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1]。林下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林下经济运行模式多样化。我国发展实践了林菌、林禽、林药、林粮、林草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2]。目前国外尚未应用林下经济这个概念,而是使用农林复合经营和社会林业等概念,欧洲、非洲、中美洲等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广泛实践[3]。

福建省是产茶大省,长期以来,种茶主要以采收鲜嫩芽叶为主,而忽略了因茶园改造或修剪产生的大量废弃茶枝、茶梗,造成了茶树资源的一大浪费[4]。目前,灵芝的生产已转向以代料栽培为主导,而作为硬质阔叶树的茶树适合代料栽培灵芝[5]。茶树灵芝既含有灵芝的有效成分,又含有茶叶的有效成分,是目前市场上唯一含有茶多酚的灵芝产品,其产值预计可达33万元/t。但灵芝采收后的废弃菌棒不是丢弃便是焚烧,严重污染环境,亟须研究废菌棒的再利用方法。福建省是全国最大的金线莲产区,其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已成为该省特色中药材产业之一。福建金线莲在民间具有“药王”、“金草”之美誉,具有清热凉血、祛湿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结核咳血、糖尿病等[6]。农户种植金线莲每年需要生态有机基质22.5t/hm2。因此,研究废菌棒制备金线莲栽培基质的关键技术及基质施用对金线莲生长、品质的影响,建立茶树灵芝与金线莲的林下生态种植模式意义重大。

笔者采用废弃茶枝、茶梗代替木屑制作茶树灵芝栽培料,在林下种植茶树灵芝,出过芝的废菌棒通过发酵处理作为金线莲林下野生抚育的专用基质。金线莲采收后,基质回归森林,增加土壤肥力,达到生态可持续循环的目的。本研究可为灵芝产业与金线莲产业找到新的结合点,为提高林下生态种植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1 种植基地概况

福建省永泰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同时也是福建省林业生产重点县。永泰县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6~26.1℃,年平均降雨量1400~2000mm,年平均无霜期296d,日照时数1755.3h,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洋门村位于永泰县城峰镇南江滨狮头旗山麓,距县城10km,下辖洋门、铁场、松柏垄3个自然村,共3个村民小组80户,常驻村民398名。全村海拔550m,总面积208hm2,森林覆盖率达82.7%。2013年10月该村投入300多万元完成6.7km村道拓宽工程和道路绿化美化工程,交通十分便利。

目前,洋门村林下经济发展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懂林下种植生产的专业人员,农户对于林下发展中药材的意识不强,对适宜林下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及栽培方法知之甚少,新品种、新方法的应用方面还是一片空白;二是该村林地面积120hm2,果树面积约66.7hm2,主要种植李果、青梅,年产量超1500t,产值500多万元,人均收入1.3万元。但永泰县盛产李干、青梅,若仅种植李果、青梅,洋门村毫无竞争力,支柱产业薄弱,村民收入增加潜力不大;三是中药材种植与花草、蔬菜和果树的种植方法不同,不仅要保证安全可靠,还要保障药效成分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从选地、选苗、种植、栽后管理及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严格培训,但该村还未曾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的培训工作。

2 茶树灵芝与金线莲林下种植模式实践

以“企业+基地+农户+标准化”为指导,在永泰县洋门村建立福建特色灵芝林下栽培循环生态农业基地3.3hm2,辐射带动发展20hm2,并开展技术示范和推广。由于该村村民之前并无金线莲及茶树灵芝的种植经验,因此笔者通过开展现场培训示范、發放技术手册及电话沟通等方式,使村民了解并掌握金线莲及茶树灵芝的栽培技术要点。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灵芝覆土出芝技术、灵芝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灵芝采收与干制以及金线莲专用栽培基质制备技术等,并形成福建金线莲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茶树灵芝与金线莲林下种植模式技术路线详见图1。

2.1 茶树灵芝林下覆土栽培 选择3—5月进行茶树灵芝的栽培。茶树灵芝菌棒按常规方法拌料、装袋、灭菌、接菌,置控温培养室培养菌丝。当菌丝长满菌袋时,采用林下覆土出芝的方法进行常规管理。当菌盖不再增大,白边消失,盖缘有多层增厚,柄盖色泽一致,孢子飞散时采收。采收完毕后清理菌袋,7~10d后菌袋又开始现蕾出新芝(第2茬)。将采收后的灵芝剪去带泥沙的菌柄,在35~60℃温度下烘烤或烈日下暴晒至含水量小于12%,然后用塑料袋密封贮藏。将出芝后的茶树灵芝菌棒挖出,置于干燥通风处备用。

2.2 茶树灵芝废菌棒制备金线莲专用栽培基质 在前期专利[7]的研究基础上,本试验对茶树灵芝废菌棒进行破碎,加入专用菌素发酵后再生利用为“金线莲专用栽培基质”(又称菌糠有机肥或菌渣有机肥)。茶树灵芝废菌棒制备金线莲专用栽培基质技术包括母菌基质、发酵基质及专用基质的制备。母菌基质用白色塑料薄膜密闭覆盖发酵15d,孢子以黏液聚成球形或近球形的孢子头,菌落伸展迅速,呈棉絮状或致密丛束状,颜色呈白色,菌落表面呈同心轮纹状;将母菌基质与废菌渣混合发酵后,完全腐熟的菌糠有机肥质地松软,颗粒较细,呈褐色或黑褐色,无臭味。

2.3 金线莲林下仿野生栽培 模式实施过程中开展了“金线莲专用栽培基质”和SODm叶面肥对金线莲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金线莲苷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线莲定植后第150天,施用2.0kg/m2菌糠有机肥和150倍的SODm叶面肥可同时获得较高的金线莲产量和金线莲苷含量[8];此外,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福建金线莲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基地选择、规划、整地、定植、栽后管理、病虫害防治、越冬、采收与贮藏、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9]。

3 茶树灵芝与金线莲林下种植模式效益

3.1 经济效益 建设茶树灵芝与金线莲林下生态种植基地,经济效益显著,茶树灵芝产量为375kg/hm2。灵芝干品收购价约200元/kg,总产值约7.5万元/hm2,3.3hm2总产值约25万元,净产值2.25~3.0万元/hm2,3.3hm2将使农户增收7.5万~10万元,显著增强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信心和决心。此外,出过芝的废菌棒可再生利用为金线莲专用栽培基质,每年可节约近50万元的基质购买费用,而在永泰县种植福建金线莲产值达120万~150万元/hm2,农民每年可直接收入45万~60万元/hm2,通过废菌棒的再生利用预计每年可提高特色灵芝及福建金线莲产值30万元。由此可见,基地建设形成了绿色循环产业链,全程无任何污染废弃物产生,实现了林下生态可持续;同时,指导当地农民种植,以点带面,开展现场观摩、技术培训与指导,提高当地农户的就业率及收入,今后也将带动更多农户发展林下特色灵芝产业。

3.2 社会效益 该项目既可提升灵芝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效益,又可促进福建金线莲产业的大力发展,从而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茶树灵芝以及金线莲是制药的主要原料,其野生抚育完全符合我国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标准,这将大大提高该产业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促进了各相关产业的横向发展,能有效带动当地林下经济发展,显著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增收,社会效益显著。

3.3 生态效益 栽培茶树灵芝所产生的废弃菌棒可再生利用作为金线莲林下野生抚育的生态有机基质,既减少了废菌棒焚烧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可提高福建金线莲的产量和质量,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利用。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原则,推进产地环境无害化建设,促进产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4 加快茶树灵芝与金线莲林下种植模式应用的对策

4.1 创新绿色循环产业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永泰县是全国李果大县,李果面积达1.57万hm2,年产量达2万t以上,居全国首位;青梅产量居全省首位。研究表明,硬质阔叶树木屑代料栽培灵芝较为理想,而李树、梅树正是硬质阔叶树,适合代料栽培灵芝。本研究采用茶枝、茶梗等代料栽培灵芝,后续基地建设可考虑使用当地修剪下来的李枝、梅枝等代替茶枝进行灵芝的代料栽培,充分利用当地优势特色,节约成本,使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

4.2 加快推广新技术,引进实用新型设备 茶树灵芝的出芝管理看似简单,但其中很多技术性的细节须重点关注,如接种口朝下会导致出芝困难甚至不出芝,未覆土会导致出芝后朵形偏圆不美观等,因此加快推广新技术非常必要。灵芝废菌棒制备金线莲专用栽培基质过程中需要使用破碎机、搅拌机、封口机等设备,但很多种植户家中并无相关设备,因此有关部门应扶持企业及农户购置相关实用设备,加大经济投入,提高企业及农户的积极性。

4.3 加强技术培训,以点带面 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特色灵芝及金线莲的种植属于新兴产业。实地走访中发现很多农户因不了解灵芝栽培相关技术,在决定是否加入特色灵芝种植时表现得犹豫不决。因此,有必要加强灵芝及金线莲相关栽培、加工技术的培训工作,以实现特色灵芝及金线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带动更多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参考文献

[1]高兆蔚,陈绍玲.福建省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2014(2):42-45.

[2]刘俊昌,胡明形.现代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147-155.

[3]李金海,史亚军.林下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20-25.

[4]邹礼根.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301-303.

[5]刘明香,林忠宁,陈敏健,等.茶枝屑代料栽培灵芝菌株的筛选[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83-186.

[6]黄有霖,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福建省中药材标准 2006年版[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6:154-155.

[7]陈敏健,唐建阳,周大顺,等.一种中药材专用栽培基质及其应用:中国专利,ZL 201410228080[P].2014-05-28.

[8]黄小云,曾建伟,黄毅斌,等.菌糠有机肥及SODm叶面肥对金线莲生长和金线莲苷含量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8(1):41-45.

[9]黄小云,黄毅斌,李春燕,等.福建金线莲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7,48(5):41-43.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