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初等职业教育的现实作用探究
2020-01-03王芷君
王芷君,云 波
(1.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3)
一、成人初等职业教育的对象与实施政策
成人初等职业教育是初等职业教育的一个特殊途径。初等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初级中学文化知识、掌握一些实用的劳动技能、具备一定技能技术素质的劳动者。初等职业学校多创办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乡村地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初等职业学校的数量越来越少。
在中国知网中没有专门针对成人初等职业教育的表述。通过文献研究,笔者将成人初等职业教育定义为:对初中未毕业已经离校的各个年龄段人群进行的技术技能培训和职业理想教育活动。成人初等职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初中未毕业已经离校的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他们有三个特点:第一,文化程度较低,为初中及初中以下;第二,缺少职业能力的训练;第三,属于劳动年龄人口。对此类人群进行培训和教育活动,提供获得基本职业技能的二次学习机会,可以消减他们的贫困隐患,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促进农村剩余劳动人口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上述人群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一直是我国城镇化、乡村振兴以及扶贫工作的工作重点,2010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人社部等相关部门印发了多个文件促进农民工、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见表1)
二、成人初等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人力资本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为成人初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早在20世纪初,黄炎培就提出大职业教育观,将职业教育与人生的各个阶段、各个层级的普通教育相结合。他还提出了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他的农村教育思想以农民为中心,致力于让农民接受教育,收到实惠。黄炎培还主张充分考虑乡村的各方面条件,将乡村作为一个整体,1925年前后他提出“划区施教”的农村职业教育思想,以区域为中心,通过职业教育逐渐振兴乡村。成人初等职业教育正是在大职
业教育观视角下提出的,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让农民受到实惠的举措。
表1 农村成人职业培训的国家政策梳理
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人力资本理论同样指出,投资于教育有利于劳动者知识技能的增长,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与个人收入,促进社会公平。进行职业培训,是人力资本升值的最优渠道。对于我国而言,农村转移劳动力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群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生力军。然而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思想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专业知识,不具备必要的职业技能,如此大规模的素质较低的劳动者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随着社会竞争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换言之,要想在现代社会环境下赢得长期生存发展空间,必须要加强职业教育,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才能不断坚实国民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低文化水平劳动力处于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的次要劳动力市场。他们的工资低、待遇差、就业不稳定、工作环境差、学习机会少。成人初等职业教育是符合他们能力的,能够帮助他们转向工资较高、待遇较好、就业相对稳定的主要劳动力市场的重要途径,与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更为其进一步的学习、发展敞开大门。
终身教育理论认为,终身教育能够帮助现代人应对来自社会、环境等各方面挑战。它包括一切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以及非正式教育。终身教育的任务就是为了使人“学会学习”,以便更好地应付新的挑战,从学校毕业将不再被看做是教育的终结,而是新的教育的开始。成人初等职业教育不仅为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带来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更是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为他们开启接受终身教育的大门,让他们能够面临来自高速发展的社会挑战。
三、实施成人初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成人初等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人的城镇化
人的城镇化,不但是农村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和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的过程,也是农村户籍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只有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形成人力资本,才能更好地推动城镇化的发展。通过关键词以及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我国学者在研究职业教育与城镇化的关系时,将农村职业教育、农村、农民、新生代农民工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现存的初中未毕业的农民工群体,以及初中未毕业的农民、留守妇女等,他们要离开农村或就地城镇化,要改善生活质量,必须具备必要的文化基础、技能技术和职业理想。但由于职业技术与文化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甚至出现了大批农民工无奈返乡的现象,这不利于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实施以农村劳动力转移技术技能和引导性培训为主的成人初等职业教育。
成人初等职业教育能让初中未毕业的农民工走出困境,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中国大量的农村人口正在向城市转移,大型机器和智能设备的引入一方面淘汰了低效率的人力工作岗位,一方面对于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纯粹依靠体力的劳动已经不能满足岗位需要了。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成正比,成人初等职业教育为初中未毕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一技之长,促进其就业创业。成人初等职业教育与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可以为处于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提供向主要劳动力市场流动的可能性,从而起到调整人力资源结构的作用。
(二)成人初等职业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力,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强调,要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注重扶志扶智,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同时强调,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拓展农民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空间,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等等。初略估计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年人口中,超过一半没有初中毕业,还有逐年积攒下来的没有初中毕业的成年人。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成人初等职业教育,可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满足劳动者成长的需求,促进农科教结合,推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
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全面的职业农民制度。这意味着将来,农民是一种职业而不再是一种身份,成人初等职业教育可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也能够与农场共同发展,培养农村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成人初等职业教育符合我国终身教育理念,其对象的广泛性,场所的灵活性,有利于将终身教育落实到乡村、落实到低文化水平的人群。
(三)成人初等职业教育是扶志扶智的必要选择
以云南省为例,2016届普通初中学生三年共流失8.1万人;2017届普通初中学生三年共流失6.1万人。失学的初中生大多数会进城打工,薄弱的文化基础和缺乏职业技能,在市场竞争中,他们会面临机会、能力和信心的挑战,应该为他们进入社会做好扶志扶智的准备和伴随,初等职业教育责无旁贷。面对这些初等职业教育对象的增量,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初中渗透职业教育,减小这个增量;一方面要及时对这些新增劳动力开展职业教育。
扶贫是我国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通过教育实现“造血式扶贫”。成人初等职业教育与普通培训不同,它既可以“造血”,也可以防止返贫。恶习、陋习是脱贫户返贫的两个重要原因,成人初等职业教育不仅提供了获取收入的途径,也能够通过教育辅助社会革除恶习、陋习,提升乡村的精神面貌。
成人初等职业教育具有丰厚的发展条件,既能享受城镇化带来的优势,接受农村劳动力进城培训,入企学习;还可以结合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在乡村中因地制宜的发展绿色产业,吸引人才的同时培养人才,发展经济的同时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问题。
在贫困地区,要加强成人初等职业教育的指导,发挥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职能,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成人初等职业教育基地,用于成人初等职业教育培训。正如黄炎培先生主张的“立足农村,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一切有利条件,发掘其所有,增益其所无”,建立特色企业,培养新型农民,在提高低文化水平劳动者素质、扶志扶智的同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5G时代即将到来,对于成人初等职业教育也是新的契机,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MOOC、VR教学和智能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合理应用,能够节约成本,突破时间、地域限制,实现个性化教学,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更有利于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欲望,实现终身学习。例如,怒江州与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在“语言扶贫”手机APP应用上开展合作。
(四)促进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完善
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日新月异,劳动力市场中职业对于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与劳动力素质水平无法适应市场要求成为了一对主要矛盾。在相关职业技能培训中,树立成人初等职业教育的理念,有利于创新和完善现有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使针对低文化程度成人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职业培训不再各自为政,可以提高成人初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同时,对低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开展成人初等职业教育也符合全纳教育的理念,使渴望继续学习知识、技能却受限于文化水平的成年人不再处于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边缘。
四、实施成人初等职业教育的困难
(一)初中未毕业的农民工处境尴尬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17年我国农民工总数达到28652万人。其中,未上过学的占1%,小学文化程度占13%,初中文化程度占58.6%,高中文化程度占17.1%,大专及以上占10.3%。可见,农民工的整体文化水平依然偏低。把未上过学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比重换算一下,有4011.28万人需要最基本的技术技能和工匠精神培训。
各部门十分重视农民工的技能提升,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比如“春潮行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报告》指出,接受过农业或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2.9%。而这些培训的对象都是初高中毕业生,职业培训的内容对应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中等职业教育。对于初中未毕业的农民工来说,接受相当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培训存在难度,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又促使他们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为缓解这种尴尬的处境,对初中未毕业已经离校的各个年龄段人群进行的技术技能和工匠精神培训活动,即进行成人初等职业教育,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二)成人初等职业技能培训归属不明确
通过资料查阅,笔者发现,目前对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的教育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以及其他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由于成人初等职业技能培训到底归属哪类教育尚不明确,成人初等职业技能培训没有得到重视,收效甚微。
以继续教育为例:据《中国继续教育发展报告2012》显示,在学历教育中,成人高等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支柱,较低层次的继续教育规模正在逐渐缩小。成人高中、成人中专、成人初中和成人小学的数量逐年减少;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的数量锐减,培训出现滑坡,农村劳动者培训参与率有所下降。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岁及以上乡村人口中文盲占7.25%,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分别占40.84%和44.91%,高中阶段教育文化程度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9.74%。国家统计局《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当年的抽样调查与201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学教育程度和高中教育程度人口数量有了明显上升,具有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程度人口有了明显下降。但是,由于各地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选择了离开农村,因此农村成人受教育程度实际上并没有明显上升。
将各类教育中针对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劳动力进行的职业培训纳入成人初等职业教育,实行统一的评价机制和证书制度,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质量,提升农村成人受教育程度。
五、实施初等职业教育的对策
(一)明确成人初等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
成人初等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包括乡镇农业技术部门及相关企业、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县级职业高中,等等。
各地应该统筹协调资金和政策,利用当地的成人文化技术教育经验,发挥勤工俭学基地的职能,乡镇牵头划区施教,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初等职业教育基地,用于成人初等职业教育培训。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特别是劳动育人的培养目标,兼顾技术技能素养和工匠精神,吸引农村劳动力主动接受教育,并进一步引导升学,衔接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让知识改变命运,帮助他们走出贫困、安居乐业。
(二)选择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1.就业能力培训。针对农村低文化水平劳动力,尤其是农村新增长的劳动力、拟转移到非农产业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者,开展专项技能或初级技能培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使他们达到相应的上岗要求或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着力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对少数民族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可根据其需要开展普通话培训,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开展工匠精神培训,注重扶志扶智,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真正实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培养大国工匠。
2.创业知识和创业参与。针对劳动者的创业意愿和需求,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通过项目引领,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提高培训对象的创业参与程度。
3.通识性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据研究发现:教育可以增强劳动者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劳动者所受的教育越多,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意愿就越强,并且学历与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层次呈正相关。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虽然比老一辈有所增长,但大多数停留在基础教育阶段,具备高中及以上文凭的仅占27.4%。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偏低,其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自然难以提高。
综上所述,成人初等职业教育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实践价值的、能够创造巨大社会效益的教育途径,值得深入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