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意义及路径研究

2020-01-03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弘扬黄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2019年9月18日,在郑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黄河流域的生态和发展问题,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1],这是黄河流域发展史、治理史、保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开创了黄河流域“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新局面。这不仅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也将迎来黄河文化振兴与繁荣的良好局面。

1 黄河文化的内涵

《汉书·沟洫志》曰:“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即黄河)为宗。”[2]由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黄河两岸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存在,黄河与人发生了联系,而文化是与人连接在一起的,人类对黄河有了接触、认识和思考,在治理黄河、保护黄河和利用黄河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黄河文化。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界定黄河文化很有必要。从广义上来说,黄河文化就是黄河流域内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劳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会规范、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3];从狭义上来说,主要是指这一时期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

黄河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等各种文化的总和。在物质文化层面,中国农耕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旱作农业,与农业相关的生产技术、灌溉工程,四大发明和中国彩陶瓷器也都产生于此[4],还有体现黄河文化的物质载体,如陕西窑洞民居、剪纸、黄河号子以及羊皮筏子等;在精神文化层面,炎黄文化、周易理论、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学著作、唐诗宋词、伦理观念等[5]均诞生于此,并影响至今;在制度文化层面,黄河流域是中华3300多年来全国的政治中心,产生了权力相对集中的政治体制和制度体系[6],包括中央集权制、宗法制,以及随之衍生的察举制、科举制,还有一些社会治理制度、伦理秩序体系等也都产生、形成、完善于此。尽管唐宋以后经济中心南移,黄河流域仍然保持着核心地位,黄河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通过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和融合,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意义

自夏至宋,黄河流域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时间长达3300多年,其中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处平原、经济相对发达,是我国最早出现科技、文学并快速发展的地区,科技如四大发明,文学如唐诗、宋词等。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在流域民众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具有连接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和造福华夏儿女的深远意义。

2.1 保护黄河文化,连接民族情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是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而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源源不断的黄河、绵绵不尽的黄土、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是构成中华文明的最基本要素[7],黄河文化为每一位炎黄子孙提供了共同的“精神家园”。保护黄河文化,能够激励华夏儿女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使命感、自豪感,把民族凝聚力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保护黄河文化有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精神信仰,能够保障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为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巨大作用。

2.2 传承黄河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传承黄河文化,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是最基础的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底气。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只有传承黄河文化,才能为黄河文化的发展开辟道路,只有创新黄河文化的发展形式,才能提高文化软实力。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跨越时空、充满时代魅力、具有时代价值,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滋养,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节。传承黄河文化,不仅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更是凝结着实现文化强国的精神特质。

2.3 弘扬黄河文化,造福华夏儿女

弘扬黄河文化,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了解黄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类的幸福之河。黄河经过数千年来的发展,孕育了光辉灿烂的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所包含的“海纳百川、博大包容、求同存异、民胞物与、共生共荣”等精神内涵,不仅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的统筹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将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提供中国智慧[6]。弘扬黄河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挖掘并总结黄河文化的深刻内涵,使之迸发出巨大的蓬勃能量,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类的幸福河。

3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黄河文化时,明确指出了黄河文化重要的历史地位,强调了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7]。黄河文化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保护,又需要与时俱进、转化创新,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在新时代条件下实现黄河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3.1 抢救保护黄河文化遗产

黄河流域是黄河文化的发源地,从古至今,黄河以其博大的胸怀孕育了各民族文化,形成了开放包容的良好局势,在各民族融合过程中,造就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自古以来,黄河水患严重,给流域内百姓带来沉重灾难,使黄河文化遗产遭到破坏。黄河文化经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首先要在黄河文化遗产方面加大保护力度。历史黄河故道、千里黄河大堤、黄河岸边的大王庙治黄遗址、流域内的摩崖石刻、修堤碑刻等以及留存下来的关于治黄的专书、公文、地方志等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物和文化价值,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和保护[8]。不仅要关注文化遗产的现状,而且还要考虑它们的存续和发展,比如为这些文物古迹包括治黄遗址等进行申遗保护。在此过程中遵循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原则[9],保护真实的历史原物以及文化内涵。其次是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黄河故事是黄河流域内的劳动人民在治理黄河、保护黄河、利用黄河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积极向上、吃苦耐劳、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的一种表现形式,并通过各种载体表现出来,进行弘扬发展。讲好“黄河故事”,就是对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全面重新建构,从社会、经济、环境等不同角度解析黄河文化的内涵,发挥黄河文化对凝聚民族感情、复兴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

3.2 建立健全黄河文化的研究机制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职责,要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去建设。建立健全黄河文化的研究机制,要培养一支在该领域素质高、水平高并且具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研究团队,成立黄河文化研究院,深入研究黄河文化的内容、特点、载体、表现形式、历史进程和时代价值等;定期举办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学术论坛或研讨会,邀请该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致力于黄河文化地方民俗研究的民间人士,借助各位专家教授的学术研究和专业理论,以及民间人士所讲述的“黄河故事”,共同分享黄河文化的研究成果;发挥黄河博物馆的巨大作用,举办一系列社会广泛关注、反映黄河文化的陈列展览,或者从黄河文化中衍生的其他领域馆藏展示等,深入挖掘和充分阐释文物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搭建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文化宣传平台。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使黄河文化的发展逐步形成全社会合力而为的良好局面。

3.3 加大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投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论述中,不仅指出了黄河文化在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还强调了其时代价值的挖掘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价值,所以我们应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高度认识黄河文化的重要性。加大黄河文化传承发展的投入,增加一批黄河文化省级或者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对黄河文化下一阶段发展作出完善的研究方案,并随着研究的深入推出优秀的研究成果,通过研究了解黄河的灾难性与福祉性,认识黄河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放性,把握黄河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促进黄河文化往更好、更高、更深处发展,才能不负众望,推出与黄河文化的高度与地位相称的优秀成果,彰显黄河文化对于弘扬中华文明和提升文化自信的价值,对新时代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特殊的借鉴意义。

3.4 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0]坚持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大的创造活力。推动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华民族实现文化的繁荣昌盛以及高度自信的应有之义。推动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黄河博物馆为载体,深入发掘相关历史人文资源,制造、创造更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建立生产-销售产业链,丰富人民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实现以文化促进创意发展、以创意推动文化传承;建立“黄河数字博物馆”,用“互联网+”让黄河文化“活”起来、“立”起来;以黄河文化资源为依托,构建中原水文化资源框架,建设中原水文化资源数据库等[11],进而促进黄河文化的动态传承、永续发展;将黄河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以此激发黄河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突破黄河文化原有形式和内容的束缚,为黄河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促进黄河文化的涅槃重生。

3.5 加强流域内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黄河流域是黄河文化的发源地,沿黄省份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在黄河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都占据重要地位,流域内留存下来的历史文化资源不胜枚举,黄河上游的河湟文化区、中游的中原文化区和下游的海岱文化区[12]都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一方面要加强流域内黄河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各省份利用区位优势广泛开展在黄河文化资源方面的勘察工作,深入挖掘黄河沿线流域地区的历史遗迹,围绕各流域内不同的文化遗产、治黄历史等,进行统筹管理、统一保护,此外建立由各流域、各省区的专家学者参与的“黄河文化保护研究院”,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激发其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黄河流域九省区内自然条件、地势状况、经济发展等影响因素不同,黄河文化产生的环境就会不同,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各流域内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保障黄河文化区域协调发展。加强流域内黄河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是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前提,各省区应携起手来,建立沟通协作机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4 结 语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一次具有历史价值和使命担当的文化洗礼,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肩负起的复兴黄河文化的历史重任。在新时代条件下,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所积累的磅礴力量如同黄河一样永续前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类的幸福河,让黄河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闪耀着恒久的璀璨光芒。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弘扬黄河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