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流域天水段生态保护与治理对策探讨
2020-01-03
(1.天水市水务局,甘肃 天水 741000;2.天水市应急救援服务中心,甘肃 天水 741000)
1 区域概况
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流经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渭河由武山桦林进入天水,自西向东横穿武山县、甘谷县和麦积区,在天水境内全长275.35km,流域总面积11695km2,占全市总面积的81.7%。流域内有较大的牛头河、葫芦河、藉河、榜沙河、散渡河等一级、二级支流22条,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10.01亿m3[1-4]。渭河是天水市人民赖以生存的生命河、母亲河,但生态环境脆弱、治理难度大、水资源匮乏、洪涝灾害频发一直是其固有特征。近年来,地方党委、政府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落实“一河一策”治理措施,有力推动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5],渭河的治理保护也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推进渭河流域天水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 渭河流域天水段治理保护成效和现状
2.1 天水市水资源和水利设施现状
2.1.1 天水市水资源现状
天水市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南部的西秦岭是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岭北为黄河流域上游渭河水系,面积1.17万km2,占总面积的81.7%;岭南为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面积2622km2,占总面积的18.3%。天水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5.4647亿m3,多年平均入境地表水资源量9.4271亿m3,多年平均自产加入境水资源量24.8918亿m3。天水市境内共有河流沟道800多条、淤地坝70座,其中:流域面积在50km2及以上的河流有124条,天水市内总长度5240.5km;流域面积在100km2及以上的河流有71条,天水市内总长度2167.2km;流域面积在1000km2及以上的河流有3条,分别是渭河、葫芦河、牛头河,市内总长度379.0km。年均降水量500mm,蒸发量1294mm,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33.2m3,亩均水资源占有量270.0m3,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5,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2/5,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
2.1.2 天水市水利设施现状
天水市现有水电站6座,总装机容量12530kW;水库9座,总库容2384万m3;万亩以上灌区27处,其中榜沙渠、南岭渠、通广渠3处为重点中型灌区。截至2019年底,全市有效灌溉面积83.06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4.05万亩;建成集中供水工程375处,解决了全市289.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57.5km2,治理程度达到74.48%;新修改造高标准梯田491.89万亩,占宜修坡耕地面积514.96万亩的95.52%;建成堤防1109km;建成市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和共享系统1个,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7个。
截至2019年底,天水市水利发展史上投资最大的天水城区引洮供水工程建成通水;惠及秦安、甘谷、武山3县33乡镇105.41万人的引洮供水二期天水配套工程、甘谷县城乡引洮供水城区工程和曲溪城乡供水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张家川富川水库、秦州区关峡水库正在有序推进;白龙江引水工程、张家川县东部供水工程等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加速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运行见效,水利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保护和服务民生能力显著提升。
2.2 渭河流域天水段治理保护成效
2.2.1 流域水生态持续改善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市政府编制了《渭河流域天水段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等文件,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等生态环境保护“十大工程”,争取并实施一大批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渭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坚持不懈整治农村环境、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工业企业水污染,建成和在建6个县区8个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有效维护了水生态安全,加入以甘陕2省6市区为主体的渭河流域环境保护城市联盟,参与渭河流域水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流域生态补偿、污染处理及生态保护项目申报联动、跨界环境事故协商处置,形成共商共治渭河流域生态的大格局。
2.2.2 干支流治理成效显著
抢抓国家实施大江大河主要支流治理等政策机遇,相继修建渭河主干支流堤防1109km;建成市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各县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有效应对了历次特大暴洪灾害,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实施小流域治理项目,综合治理小流域223条,建成万亩以上灌区27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57.5km2;全面推行市、县、乡、村4级河湖长责任制,推进“一河一策”系统治理;开展“清四乱”“全域无垃圾”等专项行动,完成渭河、藉河等7条干支流疏浚治理,整治平复河道1004km,关闭拆除砂场220家,封堵入河排污口75个。天水境内河湖面貌得到显著改观,“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逐步显现。
2.2.3 水资源节约有效利用
坚持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用水效率,划定全市4.27亿m3的“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建立了覆盖市、县两级行政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2019年,全市万元GDP取水量62.0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4.1m3,分别较2015年下降19.0%、14.7%,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0.0%。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先后实施式山、秦安、甘谷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以及高效节水灌溉及五小水利、灌区渠系及配套建筑物、农田水利设施和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等工程,建成有效灌溉面积83.06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5.4万亩。
3 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渭河流域天水段在水利建设、水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城市、人口、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抵御极端自然灾害的能力、项目建设与产业融合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3.1 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
渭河流域天水段水资源总量不足,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33.2m3,亩均水资源占有量270.0m3,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5,为全省水资源量的2/5,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最低需求1000m3的标准,承载天水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能力有限。
3.2 流域生态环境脆弱
天水市地处六盘山地、陇中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植被较差,地貌起伏不平,地形支离破碎,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面积较为集中、流失程度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多发,生态环境脆弱。目前,天水市水土流失面积9642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7.78%。
3.3 水生态环境容量减小
渭河流域天水段河流水资源量季节性变化较大,枯水季节径流量小,流域水体稀释自净能力差,河流季节性污染突出。随着城市、生产生活废水不断增加,渭河流域天水段水生态环境容量接近极限。
3.4 节约集约用水程度低
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是天水市基本水情,农业用水占比大,水利基础薄弱,现有的蓄、引、提、机电井等水利工程标准低,农业灌溉技术比较落后,用水效益低。流域、区域水系连通程度低,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水资源配置能力不足。
4 对策探讨
天水市位于黄河流域渭河中上游,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深入实施天水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对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应重点聚焦“生态安全、供水安全、防洪安全”三大目标任务,认真谋划渭河流域天水段生态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
4.1 加快构建生态安全体系
坚持山水林草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在治理中补短板,以渭河及重点支流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封育修复为主,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坡耕地综合整治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加快渭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巩固提升天水藉河示范区成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11km2,建设淤地坝250座,低标准梯田提质增效50万亩,构建渭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严格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制度,完善河湖长制体系建设,巩固深化河湖监管成果,推进“一河一策”系统治理,建立“一河一档”,规范河湖管理,加强河湖水域岸线保护,系统谋划河道清淤整治及河湖库水系连通项目,实施渭河干流天水段、葫芦河水质保障及水生态修复工程,打造渭河干流天水段生态长廊[6]。
4.2 加快构建供水安全体系
注重挖潜开源,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统筹谋划一批打基础、管根本、利长远的重点水源项目,争取纳入顶层设计,跨区域加快引调水工程建设,加快推动引洮供水二期配套工程、白龙江引水工程、天水曲溪城乡供水工程、天水市东北部供水工程(花园水库)、清水县汤峪水库、麦积区红崖河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落地建成。聚焦农村供水水源保障体系,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采取水源建设、管网改造、水质提升、信息化建设,统筹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科学谋划城乡供水水源的相互连通、相互补充、相互保障工作,推进“源头”建设水库等枢纽工程、“中端”建设调蓄设施、“终端”改扩建高位水池等农村供水提标达标项目建设,持续加快农村饮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及制度化管理,建立从“源头”到“终端”的水源保障体系[7]。
4.3 加快构建防洪安全体系
紧紧围绕中央加快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政策机遇,系统实施渭河干流及支流治理,实施渭河干流、榜沙河、葫芦河防洪治理工程,新修改造堤防162km,实施渭河流域中小河流薄弱段系统治理,巩固和提升渭河干流重点河段防洪标准,加快形成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重点实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和54条山洪沟道治理工程,统筹实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提升干旱地区应急供水和抗旱灌溉能力,持续完善“山洪灾害”预警体系和非工程措施建设,建成雨情旱情预警体系,开展白家河、藉河智慧生态河道试点建设,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构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防洪减灾体系。
4.4 推进水土资源高效利用
坚持节水优先方针,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节水技术,加快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新建武山县西梁灌区、秦州区藉河灌区、秦安县西部灌溉工程和武山县干旱山区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27处万亩灌区节水改造,打造现代化高效节水灌区和发展智慧农业,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3.5万亩,配齐现代化智慧农业设施和设备,优化种植结构,发展节水产业。全面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工业、生活节水,加快高耗水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推广节水工艺和技术,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坚持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建立取水计量、水质监测、水资源监控体系,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持续加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生态流量管控,建设监管、监测信息化平台,健全生态安全监测预警机制,提高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监管能力,推进水土资源集约利用,推动渭河流域天水段高质量发展。
5 结 语
2019年8月和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在甘肃兰州、河南郑州视察了黄河,并专门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对黄河治理保护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为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谋划推动渭河流域天水段生态保护的角度,通过阐述渭河水资源现状、水利设施现状,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渭河流域天水段生态保护治理成效,重点分析了渭河流域天水段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聚焦“生态安全、供水安全、防洪安全”三大目标任务,提出了推进渭河流域天水段生态保护治理的4条对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