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黔南州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对策探讨

2020-01-03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黔南州全州水源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水务局,贵州 都匀 558000)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北靠贵阳市,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近年来,随着黔南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全州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更需要优质、安全、可靠的水安全保障,水利发展的需求动力强劲,但受水区域用水效率低、水资源开发难度大、调配能力不足和配置不科学等诸多因素影响,全州部分区域依然存在水资源紧缺问题。因此,构建全州水安全保障体系既是贯彻治水新思路、实现治水管水新跨越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黔南州水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实践,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1 水资源基本概况

黔南州地处珠江、长江上游,是长江、珠江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河流水系以苗岭山脉为分水岭,岭北属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岭南属珠江流域的红水河水系和柳江水系。境内共有中小河流300余条,总长约5000km,河网密度约为0.2km/km2。全州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56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为3842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水资源较为丰富。

2018年,全州累计建成各类水利工程4719处,其中,蓄水工程310座(不含在建47座),提水工程3245处,引水工程1164处,水库总库容9.0亿m3,供水能力达13.3亿m3,有效灌溉面积递增至315万亩,全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8.05%。全州用水总量12.36亿m3,以2015年不变价计,全州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为98.2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64.5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471,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90.9%,全州水环境质量整体较好。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用水效率低,节约用水形势依然严峻

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中,“节水优先”是排在首位的。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就是要把“节水优先”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2018年度,全国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66.8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1.3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54,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黔南州仍存在较大差距。用水结构中,农业用水占比最大,且灌溉方式多采用漫灌、大水浇灌等,用水方式粗放。《黔南州水资源公报》中显示,2018年全州农业用水总量为8.3亿m3,占全州用水总量的67.1%,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652m3,远高于全省398m3/亩和全国365m3/亩的用水水平,全州农业节水潜力巨大。全州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18%左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低。同时,现状水价形成机制不能全面客观反映水资源的稀缺性和供水成本,难以激发用水户的自主节水投入和创新意识,节水内生动力不足。全州取用水监测率不到60%,农业和偏远地区用水监测覆盖率低,节水监管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2.2 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且与经济社会发展要素不相匹配

黔南州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境内河流发源较多,且河流走向多与地质构造线一致,天然落差大、水流湍急、弯度大、峡谷与险滩多、田高水低。岩溶发育强烈、地下伏流普遍,导致区域建设骨干水源工程地形条件困难。同时,受技术开发条件的约束,加之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造成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全州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90%,平原、盆地和谷地约占10%左右。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境内绝大多数人口、耕地和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均集中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平坝地区,造成平坝地区的水资源日益紧缺。全州河流水系以苗岭山脉为分水岭,岭北属长江流域,2018年水资源总量为43.68亿m3,人均水资源量3400m3。岭南属珠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146.66亿m3,人均水资源量5800m3。岭北水资源量仅占全州水资源总量的23%,水资源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但岭北涉及的都匀、瓮安、福泉、龙里、贵定5个县(市)2018年度生产总值达760亿元,约占全州生产总值的60%,存在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要素不匹配的问题。

2.3 骨干水源工程缺乏,水资源调配能力不足

黔南州境内绝大多数大中型水库由电力部门管理,且多以蓄水发电为主,骨干水源工程缺乏。全州现状蓄水工程的供水能力仅为6.63亿m3,只占总供水能力的52%,蓄水工程中具有较大调蓄性能及抗旱能力的小(2)型以上水库蓄水量仅为2.54亿m3,仅为年径流量的1.5%。在80%的保证率下可供水量为3.87亿m3,只占总供水能力的30%,现状水资源调配能力不足,抵御干旱灾害能力弱。衡量水资源调控能力最重要的指标即为人均库容,全州各类蓄水工程总蓄水库容(含发电水库)为8.76亿m3,人均库容为208m3,低于全省305m3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全国520m3、发达国家3200m3的平均水平。

2.4 水资源配置不科学,水生态损害进一步加剧

“十二五”期末,为加快解决黔南州工程性缺水问题,全州以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和“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在全州范围内谋划了一大批骨干水源工程,并编制完成《黔南州水资源综合规划》(简称《规划》),《规划》的水利工程主要用于解决县城城区、重点乡镇及工业聚集区等的需水,而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全国经济发展由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对生态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若按照《规划》的水利项目布局,将存在部分河流开发利用率突破国际公认的40%的限制红线,如瓮安河、浪波河和三元河等。以瓮安河为例,该流域规划有前雅、塘坎上、双狮3座中型水库,胜土、广山、岩脚、双山等11座小(1)型水库以及部分小(2)型水库,规划总供水能力为1.10亿m3,加上已有的杜仲河、朵云、车地、落马塘、梅花堰等15座水库,总供水能力将达1.90亿m3,占瓮安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4.46亿m3)的42.6%。且因历史遗留问题,瓮安河还存在总磷、氟化物超标等问题,过度对瓮安河进行开发,势必将进一步加剧瓮安河的环境问题。因此,在全州水资源布局规划时存在对流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流量保障等考虑不足、水资源配置不科学等问题。

3 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的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为统领,按照“着眼长远、科学谋划、工程带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在节水优先方面,全面推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计划、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计划,着力强化工业、服务业和城市节水,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把握空间均衡原则方面,坚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强化水资源需求管理,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在树立系统治理思想方面,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协调解决水问题。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和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制定重点流域区域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方案,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创新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加大对河道采砂、违规侵占河湖湿地等行为的执法检查力度,科学实施河湖保护综合整治,有序推动河湖休养生息。在落实两手发力要求方面,发挥政府和市场协同作用,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水治理制度体系,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工程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4 对策措施与建议

4.1 落实“节水优先”思路

当前,黔南州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也是落实国家节水行动计划和“节水优先”思路、破除全州水安全制约瓶颈的攻坚期和窗口期,要充分认识新时期节约用水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准确把握“节水优先”的深刻内涵。

a.在水利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工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严格按照水利部制定的技术标准开展节水评价工作,落实节水“三同时”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把好节约用水关口,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同时,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充分挖掘节水潜力的基础上,按照“十三五”期间实际经济增长率进行各县(市)规划年经济指标的预测,对原分解到各县(市)的用水总量指标进行优化调整,确保指标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b.大力推进城镇生活、工业企业及农业节水。加强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和维护管理,逐步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和产品,推广生活节水器具,确保新城区严格使用符合国家节水标准的供水设施、设备,加快老城区供水管网节水改造,不断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严格执行国家鼓励和淘汰的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目录,落实高耗水行业取用水定额标准,加大工业节水技术改造,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水处理技术工艺,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用水量。加快全州山区现代化水利建设试点的创建,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广管灌、喷灌、滴管、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逐步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

c.推动节水建章立制。在印发《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国家节水行动要求研究制定《黔南州节约用水管理暂行办法》,并将《贵州省行业用水定额》充分应用于水利规划、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申请等事项,进一步强化取用水的定额管理。同时,力争出台《黔南州节约用水条例》,为全州节水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d.组织编制《黔南州节水型社会建设总体规划》《黔南州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实施高校合同节水管理试点和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创建,并开展再生水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打造节水教育基地,树立节水示范标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

4.2 充分挖掘现有水利工程效益

对缺乏取水、供水管道和输水渠道的现有水源工程,要抓紧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确保有水用得上。对于年久失修、工程老化、坝体存在安全隐患的病险水库,要按照国家部委印发的《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加快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恢复水库原有供水功能;对因缺乏管理影响效益发挥的水源工程,应尽快理顺管理关系,落实人员和经费,保障其效益正常发挥;对已发挥全部效益但水库本身供水能力不足的,结合周边其他水源工程实际,适当考虑通过湖库连通或库库连通的方式解决区域供水问题,实现水源工程的效益最大化。

4.3 优化调整水资源配置,加快骨干水源工程建设

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对分解到各县(市)的用水总量指标进行优化调整,确保指标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编制重要江河(湖库)水量分配方案及水资源调度方案,充分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或水位,并将非常规水源纳入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按照新时期国务院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的总要求,在充分考虑水利建设生态保护问题前提下,认真组织编制“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和重点区域水资源配置规划,对《规划》提出的水利工程布局进行优化,全州要形成以战略性骨干水源为核心的重点区域水资源调控配置体系,提高区域径流调节能力和供水保证率,大力推进凤山、石龙大型水库及一批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和输配水工程建设,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生态良好,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提高防洪保安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同时,积极推进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开展中水回用和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建设。在保证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于区域实际用水量将超过用水总量红线的情况,按照《水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开展区域水权交易,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水资源使用权在区域间的流转,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

4.4 实施“水网会战”行动

初步建成现代化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形成“蓄引提相结合,大中小微并举”的水源配置格局。对于县城城区和产业聚集区,以骨干水库工程供水为主,适当向周边城镇延伸,缺少骨干水源的乡镇则结合区域水资源情况适当建设引、提水工程。对于受地形地貌影响而水资源匮乏的区域,在摸清区域水源状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小山塘、水池、水窖等小微型工程,形成多元化的水源保障体系,逐步提高缺水区域的供水保证率,供水网络以骨干水库管线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等逐步延伸供水管网为重点,建立覆盖县城、乡镇的供水网络体系,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多元互补、循环畅通、调控自如的水利基础网络体系。初步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

5 结 语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水利建设新一轮高潮期、水利行业监管持续攻坚期、水利发展方式深刻转型期。黔南州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更要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指导治水管水实践,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水利工作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机遇,全力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现代化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黔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猜你喜欢

黔南州全州水源
春日花田映红颜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泸西县总工会:全州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会议在泸西召开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寻找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