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学习视域下戏剧表演课程探微
2020-01-03胡丹
胡 丹
当戏剧遇到童年,应该是一种珍贵的缘分。多年前,笔者在新加坡维新小学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教学交流活动,期间有一门课程深深吸引了我,这门课程就是戏剧表演。戏剧表演课程不同于专业的舞台艺术表演,它是一门以学生为对象,遵循学生成长发展天性而开设的系统的、综合的活动课程。戏剧表演被安排进日常的课堂教学,回到教育的理性思考,戏剧表演缘何如此被新加坡学校教育所推崇?我们又该如何借鉴呢?
一、戏剧表演课程的优势
1.课程的多维度编织。
戏剧表演综合了游戏、朗诵、形体、声乐、主持、演讲等多种模式,融入了作品阅读、剧本编写、台词念背、场景设计、道具准备、现场表演等多种形式,串起了学科、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生活的联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编织成复杂的关系网,多维度拓展,构建起一个立体甚至是宏大的情境场域,发现戏剧与心灵世界的微妙契合,获得学习的高峰感受和体验。
2.学习的具身化体验。
身体的知觉和行为是人类认知与心智产生的根源,有生命力的学习是那些经过充分体验并充分表现的学习,而戏剧表演毫无疑问为学生的具身化学习提供了平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舞蹈等传情达意。让学习伴随着强烈的动机和情绪体验,在多元实践中发现和找到自我。这种学习不同于一般的认知学习,对学生有着天然的影响力,对个体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3.素养的层叠式提升。
戏剧表演包含了学生阅读力、创造力、想象力、表演力、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引起心灵的共鸣,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建立与现实和世界的联系,接触各类艺术样态,了解民风民俗、历史人文,受到多元文化的习染。
二、戏剧表演课程的实践样态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教学实际,我们对戏剧表演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做了有益的探索。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设立分阶梯的不同目标,选择适合的多样性学习内容,让学生不断经历准备、参与、总结的过程,在自我挑战中实现超越,凸显戏剧表演这一学习活动的生长意义。下面以苏教版教材中《三顾茅庐》一文为例谈戏剧表演课程实践。
1.语音练习。
苏教版教材中《三顾茅庐》一文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故事。对要排演的这个故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立足故事文本梳理内容,并积极寻找相关背景资料,对刘备这一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学生在语言的反复咀嚼中找到了统领文本主旨的一个词——“诚心诚意”。学生反复地读、比较地读,聚焦张飞和刘备的对话,聚焦刘备第三次拜访时的一系列动作,深切感受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及三顾茅庐的诚心。教师传授正确的吐字发声方法,逐字逐句地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关注发音时的气息运用和发声吐字能力。
2.肢体表演。
肢体表演包括形体动作的张弛训练、人物体态和步态的模拟训练、形体的想象和表现训练等,如凭借身体姿态传达出富有思想和情绪的哑剧表演。学生由此发现身体的密码,经历从肢体被触动到内在感官被触动的过程,学会觉知身体、觉知角色、觉知自己,享受身体律动创造的快乐。
3.练说故事。
学生从故事集中选一些自己喜欢的作品,通常教师会建议选择有场景、有对话、有多种角色、有事件的故事。在练说过程中,通过对语音语调的把握,声情并茂模拟不同角色的声音特点,冷静客观叙述旁白部分,使得听故事的学生产生视像感,感觉到环境,感悟到角色,感受到情节,有“声”临其境之感。
4.作品排演。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选出的题材内容或故事,运用戏剧基本知识编写剧本,排演剧本。从了解背景资料到参与剧本编排,不断地浸润、融合、发现、创造,以一种极具张力的方式引领学生打开身心去深度阅读,体验故事情境及人物性格、心理活动。
在排演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三国时期人物的服饰造型、语言表达、交往礼仪。在不断熟悉的过程中,力求走进故事情境融入真切情感扮演好角色,如张飞的鲁莽、刘备的恭敬、诸葛亮的坦然自在……同时兼顾角色和角色之间的交流互动、舞台空间的恰当处理(上下场、站位和走位等)。随着表演的深入,学生积极探索故事表达的主旨:求贤若渴。学生经过多次排演磨合,丰富精神世界,获得多元的体验,最终呈现一场别具一格的演出。
戏剧表演寓学习于生活中,其间有对生活的热烈向往,有蓬勃向上的精神,有积极有为的活动,有亲身经历的体验。它成就了学生学习潜能与需要、日常强项与美德的相互圆满,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生活是有意义的,并经历一种充盈着期盼感、力量感与获得感的生命展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