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人才,让乡村振兴更有劲
2020-01-03本刊评论员
本刊评论员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其中,出身于农村、服务于农业的乡土人才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早在2017年,江苏省就出台人才新政26条、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等,将乡土人才与领军人才、年轻人才并列为江苏重点关注的三类人才群体,并提出了一系列乡土人才工作举措,让乡土人才更“吃香”、更“发光”。
新型职业农民是乡土人才队伍的中流砥柱。以昆山市为例,从2016年开始,昆山将新型职业农民正式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并享受社保补贴,开了全国先河。2017年底,昆山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协会,致力于帮助农户制定经营计划,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提供有关政策、法律等咨询服务。2018年7月,昆山在江苏率先推出新型职业农民免费上大学举措,按需开设涉农成人学历教育大专班和本科班,入学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三年学习,取得毕业证书后,将一次性获得全额学费补助。连续3年,措施件件有效,实事相当实惠,让当职业农民成为幸福的事。
乡土人才队伍需要广大农村能人志士共同壮大。除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土人才也包括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方面能发挥一定作用的农村人士。日前,丹阳市专门出台《丹阳市选拔培养优秀乡土人才计划》,重点支持在传统工艺、古建技艺、现代农技等领域掌握特殊技艺技能的能工巧匠、经营能人、生产能手,除资金支持外,还将乡土人才知识更新培训纳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工程、技能人才提升行动计划,定期对符合条件的乡土人才开展技能培训,鼓励符合条件的乡土人才申报职称或职业资格证书。句容市近年来先后组织乡土人才赴日本学习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定向培养“双学位”学生型职业乡土人才,开创了全省第一个中外合作培养乡土人才的人才建设模式。
产业是乡土人才发光发热的土壤。农业特色产业和乡土文化产业繁荣,使乡土人才队伍背后的产业蓝海日益清晰。句容的“草莓大王”们推动了丘陵山区农业的综合开发,打响品牌,实现“万山红遍”;邳州的专业种植户和科研院所专家、企业工程师们产学研结合,用大蒜撬动百亿元产业;苏州镇湖镇的8000名绣娘一针一线绣出了十亿产业的壮阔图景;宜兴丁蜀镇紫砂陶制作让村民年收入迈上10万元。东海水晶、常州梳篦、南通红木雕刻等地方特色产业,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还发展成了全国闻名的优势富民产业。
人才振兴,乡土人才将是永远的主角。只要政策给力、农民努力、社会各界出力,广袤田野就一定会焕发活力,广大乡村就一定会更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