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拿破仑统治下的语言问题》评介

2020-01-03四川外国语大学

外文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拿破仑法语时期

四川外国语大学 蹇 敏

一、引言

War,CultureandSociety,1750-1850是英国帕尔格雷夫·麦克米兰公司出版的系列丛书,致力于拓宽传统史学的研究领域。该丛书通过整合阶级、宗教、性别、种族等主要差异类别分析身份和权力关系的建构,运用政治史、文化史、社会史、军事史、性别史研究的多种方法,进行富有挑战性的跨学科的分析,最后通过研究对比和转移的因素梳理区域史、国别史以及全球史的复杂性。Stewart McCain教授于2018年出版的《拿破仑统治下的语言问题》(TheLanguageQuestionunderNapoleon)便是该丛书的最新著作之一。

“拿破仑时代”作为一个意义重大的历史时期,其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社会文化方面毫无疑问吸引了国内大量学者的研究兴趣。(黄振、柳仕超 1994;戈士国 2007;王明利、鲍叶宁 2009)《拿破仑统治下的语言问题》从拿破仑时期四个关键机构——学校、军队、法庭和教会——入手探讨了语言问题,为研究拿破仑帝国文化政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基于对档案和出版资料的广泛研究,作者证明,拿破仑帝国实际上就如何最好地治理以语言多样性为特征的人口问题存在分歧。此外,作者认为,拿破仑时期的官员不仅是文化帝国主义者,许多官员还充当文化掮客,重视地方语言以确保在政府工作,并且利用语言和文化特殊性为官方认可的做法提供理据。

二、内容简介

全书共八章。第一章“语言、帝国和新政权”(Language, Empire, and the New Regime)介绍了该书的整体框架。作者指出该书研究的问题有两个。第一,拿破仑统治下的国家如何将文化同质性强加于其境内语言多样化的人口;第二,这些人口(至少那些与拿破仑政权直接接触的官员)如何满足中央的需求。因此,作者将该研究大致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第二、三章),讨论了拿破仑统治时期人们可使用的语言分类系统以及不同情境中可使用的语言选择。这些语言选择主要通过拿破仑时期著名的民族志数据来进行审查,而该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编制,并且由级长、行政人员和当地学者在各部门起草。在第二部分(第四至第七章),作者阐述了语言如何影响学校、军队、法院和教会这四个重要社会机构中的语言实践。在这四个机构中,地方和中央知识形式之间的动态关系集中在同一个问题上,即语言实践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将文化同质性强加于地方社区。

第二章“行政视野下的语言:拿破仑统治时期的国家、统计和语言政治”(Language under the Administrative Gaze: State, Statistics, and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under Napoleon)描述了拿破仑时期广泛的社会知识生产中的社会语言实践,特别是国家主导的部门统计。作者认为,由国家主导的部门统计有利于建构社会和文化实践(包括语言在内)——这种实践被当作国家行为的对象,其目的在于,新政权伊始创造一个社会的共时图景,用以说明国家行为所产生的社会进步。该章还讨论了部门统计与拿破仑政权尝试统一文化和语言之间的联系,拿破仑统治时期部门统计中的语言多样性阻碍了政府合法性所依赖的改善进程,这也意味着语言统一(传播法语)的必要性。最后,作者强调了部门统计的信息提供者对语言所持的看法,为下一章做铺垫。

第三章“文化帝国主义、语言特殊主义和地方官员”(Cultural Imperialism, Linguistic Particularism, and Local Officials)着重讨论了地方官员对语言的看法,并且分析了地方语言是拿破仑统治时期频繁使用双语的人(地方官员)交际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作者首先介绍,部门统计信息提供者主要为地方职务人员,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清楚地了解这一时期地方官员的语言态度。然后说明部门统计所采用的调查方法为民族志方法,以便了解说话者的主观态度和实践活动。作者认为,地方官员不仅不赞同部门统计对语言的分类,而且还把语言多样性理解为社会地位和声望。此外,该章还讨论了地方官员以及所有阶层的个体对法语和地方语言的看法,他们将 “法语化”视为提升自身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的手段,同时也把地方方言当作语言遗产,以便有利地定位自己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第四章“拿破仑时期的语言和教育”(Language and Education under Napoleon)主要论证了拿破仑政权确实试图将教育系统作为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作者指出,学校被拿破仑政权视为一种手段来传播国家所认可的文化和语言,进而统一帝国多元化的人口。然而,教育者和地方社区的反映揭示了学校不仅是作为官方文化的载体,而且是作为地方和国家行动者精心制定和谈判各种战略的“会面点”。一方面,拿破仑时期的政策威胁到确保学校教师生计的社会再生产模式,但遭到蔑视并以失败告终;另一方面,在中学教育中,拿破仑对古典教育的重视为非法语地区的教师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文化资本,这显然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谈判和合作过程。

第五章“拿破仑时期的语言和军队”(Language and Military Service under Napoleon)论证了尽管军队服从意识形态,但拿破仑政权不得不接纳来自帝国各地的新兵日益增长的语言多样性。作者指出,来自非法语地区的应征士兵逃跑率更高,并且晋升为士官的可能性更小。此外,为保持部队凝聚力,军方必须利用他们的地方语言特性,这就减轻了他们努力融入法语体系的压力。然而,这并不表明所有被迫离开家园被安置在日益多民族化的拿破仑军队里的士兵只具备地域特性。无可否认的是,地方依恋对大革命和帝国士兵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且它还促进了区域征兵模式的总体格局。此外,在拿破仑军队中服役的实际情况以及由此带来的晋升机会促使许多士兵学习另一种语言(不一定是法语)。因此,区域性的征兵模式和军队使用多种语言的价值观意味着兵役并没有以直接的方式传播国家语言(法语)。

第六章“拿破仑统治时期的语言、法律和法律职业”(Language, the Law, and the Legal Profession under Napoleon)着重论证了尽管拿破仑政权试图在法律制度上统一语言,但从语言的角度来看,这种努力几乎没有改变日常的司法实践。作者认为,拿破仑帝国的法院是社会标准化和同质化的机制,这个时期的国家建设很明显充满了法律普遍性,因此,以共同语言进行的共同法律程序是拿破仑计划的核心,也是鼓励当地法律官员学习法语的手段。但是,征聘法官和法律官员的证词表明,这一目标往往与有效的司法制度相冲突。因此,法庭也需要适应语言多样性。作者还强调了司法人员对中央和地方的协调作用。司法人员面临最大的语言压力:既要被迫学习官方语言(法语)以适应拿破仑政权,又要将地方语言准确地译成法语来确保司法公平性。最重要的是,司法人员是巴黎(中央)和地方省之间文化和语言特性的“谈判者”,而他们的立场取决于他们在中央和地方社会之间进行调解的能力。

第七章“有组织的宗教、语言和法国政府”(Organised Religion, Language, and the French State)主要讨论了拿破仑统治时期有组织的宗教语言问题。作者指出,教会被普遍理解为中央集权和现代化工程的反对者,因为它坚持使用传统文化形式和当地语言,以此将民众与世俗趋势隔离开来。然而,对拿破仑时期教会的研究表明,教会与教育和法律体系一样,也存在着同样的不确定性和争论。作者表明,法国各地宗教活动的语言特征比较零散,但还是以地方语言为主。但倾向于社会教育的教会等级制度在拿破仑时期的神学院规章中得到体现——该规章总是设法使下一代牧师熟悉法语。简言之,这一时期有组织的宗教语言最引人注目的特征在于,它反映了语言多样性和意识形态之间更广泛的联系。

第八章“结论”(Conclusion)对全书进行总结,进一步强调地方官员利用语言和文化特殊性,来为官方认可的做法提供辩护。作者认为,地方知识和身份认同形式与中央认可的形式之间进行谈判的过程,大体上反映了拿破仑时期的特点。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这种动态性迭代表达了一种真实交流的对抗性审美,从而阻碍了中央的需求。然而,正是那些站在法庭上的司法人员、教室里的教师以及讲坛上发言的神职人员,驾驭了这些相互矛盾的需求,并最终决定了法国政府用何种语言在何种背景下与何人对话。

三、简要评述

该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该书从四个关键机构——学校、军队、法庭和教会——来探讨拿破仑统治时期的语言问题,为研究帝国文化政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拿破仑时代(1799~1815)在历史上意义重大,因此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在国内国外都有大量的研究,但从语言角度研究拿破仑帝国文化政治的著作还比较少。《拿破仑统治下的语言问题》一书从语言的角度对拿破仑帝国的社会与文化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而把拿破仑统治时期因版图扩大所导致的语言多样性具体化,并得出语言多样性阻碍了帝国统一的结论。更重要的是,作者抓住了语言的政治属性这一概念 (周殿生、仇晓钰 2017),从四个对国家建设起着关键作用的机构进行语言问题的研究。学校、军队、法庭和教会都是维护国家中央集权的基地,只要这四个机构能够贯彻实施好中央下达的语言政策,就能达到语言统一的目的,这也是拿破仑政权的计划之一。

第二,该书侧重讨论地方官员对拿破仑帝国文化政治的纽带作用。作者将语言作为一个深入研究拿破仑帝国文化政治的切入点,由于语言多样性的存在,那些同时掌握官方语言和地方语言的地方官员自然成为中央与地方交流的纽带。拿破仑时期的四大关键机构产生了四类地方官员,即教师、军官、法官和牧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架起了中央与地方沟通的桥梁,一方面促进了拿破仑时期文化政治的统一,另一方面又保持着文化多样性。作者通过对这四类地方官员所起作用的具体描写,揭示拿破仑时期的一个特点,即地方的文化特殊性与中央语言统一政策之间进行谈判的过程。

第三,该书研究史料充足,历史文献引用率高,且论证逻辑合理。史料是历史的载体,充分的史料使作者的论点具有更高的说服力。(王涛、邓荣秀 2019)作者所引用的史料都具体标明了出处,全书共八章,除引言和结语外,每章的引用数目都在100条以上。而且作者所引用的史料类别较为齐全,有正史、档案、文集、笔记、报纸以及地方文书等,且大多为第一、二手材料,部分还来自网络数据库,这无疑为该书的论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者在探讨上述四个关键机构的语言问题时,用四章的篇幅分别论证这四个机构所涉及的语言实践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将文化同质性强加于地方社区。正文部分的每一章都在介绍一定历史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提出论点,并合理分成几个小节来进行论证。而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在每一段段首或段尾都表明了这一段的中心要点,而且论证识别语(连贯词)丰富多样,这对于撰写英文议论文很有借鉴意义。

但值得注意的是,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虽然该书史料充足详细,但内容多以直接引用为主,缺乏对史料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该书在语言方面略显晦涩,其原因主要在于法语词汇以及较为罕见的地名和官位名称出现频次比较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瑕不掩瑜。该书从语言的角度探讨了拿破仑统治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展现了语言的社会政治属性,为语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方法论。此外,从语言维度研究历史也为传统的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历史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拿破仑法语时期
提升法语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研究
“拿破仑大军”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浅谈法语学习难点以及应对策略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拿破仑美言惑敌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唱到爱恨缠绵时,以爱化解世仇——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