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雄彝族新民居设计探讨★

2020-01-03廖常左李俊华张吉林尹艳琼

山西建筑 2020年1期
关键词:厢房户型楚雄

廖常左 李俊华 陈 敏 张吉林 尹艳琼

(云南楚雄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1 概述

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滇中,是中国仅有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三千多年的历史,造就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老神秘的彝族文化。楚雄彝族主要以哀牢山麓、百草岭、金沙江南岸山区为主要聚居区。楚雄彝族先民在对横断山脉不同地貌及微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顺应中,创造了经济适用、风貌独特的地方传统民居建筑。这些传统民居建筑与楚雄彝族的历史、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思想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楚雄彝族的文化标志。然而,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以及农村住房翻新补贴等政策的实施,这些独特的传统民居建筑正在受到新时代的冲击,正面临着行将消失的严峻形式。而保护这些传统民居建筑是传承彝族建筑文化、打造地方特色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对楚雄彝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并对其进行改造设计,使其既能够传承彝族优秀的建筑文化、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又能够很好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是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2 楚雄彝族传统民居类型及特征分析

楚雄彝族传统民居常以村落的形式分布在山区或半山区,房屋建筑吸收了汉族和周围其他民族的优秀成分,并考虑本地气候条件,由于选用材料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建筑类型,主要有青棚、土掌房、垛木房、闪片房、茅草房、瓦房、“一颗印”等[1-4]。

这些民居建筑尽管形式、类型不一样,但是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第一,在建筑室内空间布局上常以堂屋为中心来组织各种室内活动空间。传统民居室内活动空间一般包括堂屋、卧室、厨房、储藏室等空间[5]。传统民居主体建筑(也即正房)一般为三开间两层,一层中间明间为堂屋,左右次间为卧室和厨房。二层通常不作分隔,用于储藏粮食和堆放杂物。堂屋面积通常较大,是供奉祖先、待客、举行祭祀及家庭集会的地方。在堂屋中段屋子门的左边设置火塘。火塘是彝族家庭生活的中心,是家庭的象征,饮食、取暖、照明、会客、议事乃至室内宗教活动均离不开火塘。第二,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讲究就地取材、经济适用。建筑材料以当地方便易得的泥土、木材、石块、瓦片、茅草为主。第三,建筑承重采用木构架体承重体系。木构架为承重结构,夯土墙或土坯墙不承重主要起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第四,屋顶多为坡屋顶和平屋顶。青棚、垛木房、闪片房、茅草房、瓦房常采用坡屋顶。土掌房采用平屋顶,适应于山区高寒、少雨的气候特点。第五,建筑装饰朴素自然。装饰形式以彩绘和雕刻为主;装饰图案以虎、龙、太阳、日月星辰、山水花草等的图案为主[6];装饰色彩多以材料的本色为主,并巧妙应用红色、黄色、黑色等色彩。

3 楚雄彝族传统民居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在对楚雄多个彝族聚居村庄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楚雄彝族传统民居正面临着如下问题:第一,彝族传统民居建筑留存较少,有的村庄虽然留存有彝族传统民居建筑,但是由于保护不当、缺乏修缮维护,建筑质量普遍较差,大多处于被废弃、不再使用的状况。第二,新建的民居建筑在形制、用材、风格上与彝族传统民居建筑差异很大,以致彝族聚居村庄的特色越来越不明显。第三,部分新农村建设项目彝族民居建筑文化表现过于笼统、单一,没有很好的展示当地彝族文化特色。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第一,彝族传统民居建筑难以满足现代人的居住需求。彝族传统民居建筑一般空间较封闭、对外开窗少、通风采光较差、结构安全性不足、卫生条件落后。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偏好于明亮卫生、结构稳定、抗震性能好的现代居住建筑,于是新材料、新结构、新民居在彝族聚居区不断自发涌现。第二,对彝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彝族传统民居建筑通常分布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山区或半山区,民居建筑所反映出的贫穷简陋状况,让当地的彝族群众及地方领导更是质疑这样的民居有什么价值。以致一旦经济上有条件,立即毁掉它们,重新建设毫无传统痕迹的“新居”,从而使得彝族聚居区村庄彝族特色越来越不明显。第三,政府的引导不足,设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在彝族聚居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没有即时出台相应的政策,对村民的自主建房或统一规划建造没有给予科学合理的引导。再加上彝族新民居设计人员在设计前期缺乏对当地彝族民风民俗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对彝族民居建筑文化的内涵、精髓、表现形式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挖掘、提炼。以致设计出的新民居与彝族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及特色差距较大,彝族民居建筑文化表现过于笼统、单一,没有很好的展示彝族地方特色。

4 楚雄彝族新民居设计的思考

为了满足不同彝族居民的居住需求,本次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户型。四种户型设计本着经济、适应、舒适、多样性的设计理念,结合楚雄州彝族多种传统文化,将彝族传统民居进行现代化转译,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居住需求。总体上,四种户型主房均为彝族传统硬山式坡屋顶的瓦房,屋顶采用青黑色瓦砾,以牛角、葫芦加以装饰,并设计了飞檐,使屋脊呈曲线富有弹性。墙身的颜色采用土黄色,彰显彝族纯朴的民风及崇尚“红、黄、黑”三色的色彩审美观,墙面上装饰反映彝族“三笙”文化的图案和太阳图腾图案。四种户型均设置了面积较大的堂屋,以便彝族居民开展待客、议事、举行成丁礼、婚礼等仪式活动。四种户型详细情况如下:

户型一设计提取楚雄彝族传统民居“一颗印”的建筑形式,保留了“一颗印”民居的空间围合感。建筑主房和厢房均为一层,宅基地面积为120 m2,建筑面积为108 m2,适合2人~3人居住使用。主房三开间,中间为堂屋,左右两间为卧室,左右厢房为卫生间、储物间和厨房。主房和厢房屋顶均为坡屋顶的瓦顶,主房屋顶中央及两端以牛角作为装饰。建筑在墙面上装饰有三笙之一的大锣笙图案(见图1~图3)。

户型二设计提取楚雄彝族传统民居“一颗印”和土掌房的建筑形式,既有空间围合感,又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主房为三开间两层坡屋顶瓦房,厢房层数为1层,采用土掌房的建筑样式。建筑宅基地面积为150 m2,建筑面积为132 m2,适合3人~4人居住使用。主房1层中间为堂屋,左右两间为卧室,2层中间为祖堂,左右两间为卧室,主要供生活起居之用。厢房底层为卫生间、储物间和厨房,其平整的屋顶设置为露台,主要用来晾晒粮食。1层主房和厢房之间用开敞的厦廊连接,在厦廊一端设上2层的楼梯间。主房屋顶中央及两端以牛角作为装饰。建筑在墙面上装饰有三笙之一的豹子笙图案(见图4~图7)。

户型三设计提取楚雄彝族传统民居“一颗印”的建筑形式,具有较强的空间围合感。主房和厢房均为两层硬山式坡屋顶瓦房,建筑宅基地面积为180 m2,建筑面积为144 m2,适合4人~6人居住使用。主房1层中间为堂屋,左右两间为卧室,2层中间为祖堂,左右两间为卧室。左右厢房1层为卫生间、储物间、楼梯间和厨房,2层设3个卧室。主房屋顶中央及两端以牛角作为装饰。建筑在墙面上装饰有三笙之一的老虎笙图案(见图8~图11)。这种户型面积较大,可使用的房间较多,除可以用来作普通民居之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作为民宿客栈及餐馆使用。

户型四设计提取楚雄彝族传统民居“一颗印”和土掌房的建筑形式,既有空间围合感,又有较大的院落空间,采光通风条件极好。主房为两层硬山式坡屋顶瓦房,厢房层数为1层,采用土掌房的建筑样式,建筑宅基地面积为250 m2,建筑面积为108 m2,适合6人~8人居住使用。主房1层中间为堂屋,左右两间为卧室及上2层的楼梯间,2层中间为祖堂,左右两间为卧室。左右厢房底层为卫生间、储物间、餐厅和厨房,其平整的屋顶设置为露台。1层主房和厢房之间用开敞的厦廊连接(见图12~图15)。主房屋顶中央及两端以牛角、葫芦作为装饰。建筑在墙面上装饰有太阳图腾的图案。

5 结语

楚雄彝族传统民居建筑无论从建筑造型以及装饰风格等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了彝族人民的独特审美情趣,承载了彝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它不仅是彝族人民居住的场所,也是彝族人民生产、生活、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具体体现[7]。楚雄彝族新民居设计时一方面要注意传承彝族优秀的建筑文化、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另一方面要注意顺应当今新时代的发展、满足现代人的居住生活需求。

猜你喜欢

厢房户型楚雄
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 这些事项要关注
名家与楚雄
长城脚下坐望山——C1户型&D3户型
名家与楚雄
侨城一号A&E户型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绝 句
格局已变!最新数据揭示,广州楼市七成多户型超100m2!
下午愈加忧郁(二首)
寿星(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