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揭晓

2020-01-03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供稿

科学生活 2019年8期
关键词:中科院工作者上海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供稿

上海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党委、市科委、市委军民融合办、市科协等单位共同组织推荐、遴选确定的10名2019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在科学会堂发布。

这10位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中,有的在基础科学前沿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有的积极投身于国家重大战略科技攻关,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难点;有的心系百姓福祉、社会发展,磨练一技之长,造福一方。

★ 老中青传承科研之美

从揭开酶与核酸作用的奥秘,到手性催化剂新理念的提出,再到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猴诞生,老中青三代最美科技工作者不仅充分展现出科学领域的自由探索之美,更显示了科学精神的传承之美。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研究员王恩多是10人中最年长的女科学家。经历“文革”蹉跎,她不忘科研理想,两次考取研究所研究生;在国家人才青黄不接之时,毅然回国,不顾条件艰苦积极开展科研;勇对癌症打击,28年如一日科研不断,在氨基酰-tRNA合成酶及其与相关tRNA相互作用、质量控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为国际同行瞩目的研究成果。

王恩多

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科研领军力量的代表。他甘于坐“冷板凳”,不论科研方向冷热变换,始终坚持在手性催化领域不断探索,最终突破传统思路,提出新概念和新方法;他传承研究所“尊重人才”的传统,突破体制机制壁垒,为青年科学家搭建快速、持续开展科研的平台。

丁奎岭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主任孙强是10人中最年轻的,而他领导团队完成的体细胞克隆猴令世界瞩目,也是近年来中国最重要的科研成果之一。这位没有留学经历的青年科学家,敢于挑战全球学术界认为的“不可能”研究,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攻坚克难,终成学科领域的执牛耳者。

孙强

将老中青三代科学家的奋进历程时刻连起来,就是中国基础科研走过的一条从追赶、并行到领先的艰难之路,也是对中国科研人员努力拼搏的一曲美丽赞歌。

★ 空地海绘出创新之美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在中国的重大科技项目中,闪耀着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创新。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常委、型号总设计师张玉花的名字,与中国多项航天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她是嫦娥四号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兼副总设计师、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首次火星探测工程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兼环绕器总指挥。她还作为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载人航天行政负责人,带队顺利完成了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飞船靶场试验与发射任务。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王广利在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中作为测控系统VLBI测轨分系统总设计师带领项目团队攻坚克难,实现多项技术突破,为圆满完成任务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胡丽丽从事激光玻璃、激光光纤基础研究及其制备技术研发30余年,带领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攻克了以连续熔炼工艺技术为核心的大尺寸激光钕玻璃批量制备关键核心技术。她还带领团队研发了多款掺镱激光光纤,打破了国外公司对我国高功率激光光纤的产品垄断,为国产光纤激光器装上了“中国心脏”。

张玉花

王广利

胡丽丽(左一)

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黄立主持了多型柴油机国产化研制科研项目,在整机总体设计、关键零部件设计、样机研制、试验研究等方面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为我国舰船柴油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黄立

朱继懋

作为我国最早从事深潜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朱继懋始终站在国际深潜技术的最前沿,突破了万米级无人潜水器关键技术,开创了我国深潜领域多项第一,创造了我国首次使用ROV发现深海热液黑烟囱的纪录,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成果。

从太空到陆地、从海面到海底,上海科技工作者在天地之间绘下了一幅最美创新画卷。

★ 服务百姓彰显大爱之美

在普通老百姓的“吃穿住行”方面,同样有着最美科技工作者的美丽身影。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党委书记华克勤致力于妇科微创术式创新和改良,自2013年成功完成国际首例腹腔镜下中孕期合并宫颈癌患者保留宫体及胎儿的广泛宫颈切除术以来,成功助力10多位宫颈癌患者成为母亲。她以匠者之心“修补”了女性患者“残缺”的美,也成就了自身的美,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妇科微创领域的排头兵。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杨贵庆,人称“布袋教授”。他积极践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向乡村“逆行”,每月2次、每次3天,用脚踏遍了浙江台州黄岩的各个角落。基于黄岩乡村调查,他率先探索和提出中国特色“新乡土主义”乡村规划理论,对推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有效的理论支撑作用。

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上海科技工作者在服务百姓、服务社会时,时时刻刻彰显着大爱之美。

华克勤(右一)

杨贵庆

猜你喜欢

中科院工作者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关爱工作者之歌
上海之巅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