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月“科学”流言榜

2020-01-03蝌蚪五线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信息中心编辑丙丁

科学生活 2019年8期
关键词:蜂王浆对乙酰氨基酚流言

文/蝌蚪五线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信息中心) 编辑/丙丁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宣布,得到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所的支持。

1.血栓抽吸装置问世,心脏支架被淘汰?

流言

网上有未署名的视频宣称,台湾省由美长庚医院发明一项新技术,可将血管内沉淀物吸出来,再也不用放支架了。

真相

血栓,可以是从心脏某处脱落的,也可能是因为堵塞而凝固的。对于血栓,抽吸装置分两种:一种是手动的,一种是机械的。

对没有急性心梗的冠心病患者来说,尽管血管狭窄到80%以上,但并无新鲜血栓存在,多是依附在血管壁上钙化的斑块所致,很硬而且不规则,这种装置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这则视频把此技术描述的很先进,而实际上,国内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下已应用了很多年,技术确实在不断改进,但并不存在这样一种代替支架的“新技术”。

2.长期使用铅笔会导致铅中毒?

流言

铅笔是学生日常都会用到的文具,一些学生会有“咬铅笔”的习惯,近年来多地曝出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很大程度上和“咬铅笔”有关。

真相

长期使用铅笔会不会导致铅中毒?其实,产生这种疑问的人往往认为铅笔芯中含有铅,使用含铅的铅笔,自然就有可能导致铅中毒。

那么,铅笔芯中到底含不含铅?要解答这一点,我们还得从铅笔的起源和发展说起。公元16世纪,在英格兰一个叫博罗代尔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种黑色矿物——石墨。很快,当地的一些牧羊人发现,可以用石墨在羊身上画上记号。

后来,拿破仑军队中有一名叫康特的军官,他在反复试验后,在石墨中掺入粘土,放入窑里烧烤,制成了当时世界上非常耐用的铅笔芯。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铅笔的生产过程,根本没用到铅这种金属。当然,咬铅笔的习惯还是要改掉。铅笔的木杆外面一般涂有彩色的颜料,如果颜料中含有微量的重金属或是其他有害物质,那么这些有害物质往往会在咬的过程中进入人的口腔,进而被人吞下肚子。

综上而言,大家使用的铅笔芯中,根本就没有铅这种金属,因此,正确的使用铅笔,是不会导致铅中毒的。

3.吃感冒药暗藏巨大安全风险?

流言

过量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药,可能导致肝衰竭,而经常服用这类药的人已经处于死亡边缘却浑然不知。

真相

感康、泰诺、999感冒灵颗粒等是常用非处方感冒药,都含有一种叫作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用于辅助治疗感冒中常见的疼痛和发热症状。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公认安全有效、消化道不良反应较少的解热镇痛药,但大剂量可致肝脏毒性。

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造成肝损伤的危险多发生在同一时间服用多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制剂,或加大剂量(超过对乙酰氨基酚24小时最大安全剂量4克),或长期服用的情况。

有研究表明,长期酗酒者服用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增加,即使正常剂量下也可导致部分人特异性肝损伤。儿童和具有基础肝脏疾病的患者,使用此类感冒药的肝脏损伤可能性更大。

虽然感冒药中的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存在潜在危害,但并不需要因此视其为洪水猛兽。药物都具有不同的不良反应,正确使用药物才能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日本“睡眠水”喝完可狂睡15小时?

流言

上班族频繁加班,压力大、睡不着。没关系,一款来自日本的“睡眠水”让你一觉睡15小时,睡到不省人事。

真相

这款“睡眠水”进口到国内的标签标称是“清凉饮料水”,对于网传的助眠功能并未提及或进行任何提示,仅标注了一条“过量饮酒有害健康、孕妇不宜饮酒”的警示语。但瓶身上用日语标注着“有助睡眠”的宣传语。

经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上述参与研究的35例患者中,25例患者显效,血糖恢复正常水平;10例患者有效,血糖接近正常水平;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糖尿病合并症,治疗总有效率达100%。追踪调查结果显示:33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达94.3%。

“睡眠水”主要成分与普通饮料并无二致,无外乎水、甜味剂、矿物质、维生素、香精等,唯一标称“可改善睡眠”的成分是一种称为“左旋茶氨酸”的物质。

左旋茶氨酸是何方神圣?有了它就能获得金质睡眠?对此,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申远表示,茶氨酸是一种存在于茶叶中的氨基酸,目前尚无可靠证据表明它有镇静助眠作用。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睡眠水”之所以能够“有效”,更多是心理暗示使然。

“睡眠水”能够成为网红,足见对睡眠质量不满意者数量之多。但是,申远指出,医学上对“失眠”有明确的定义,普通人偶尔出现睡眠问题,不要轻易给自己戴上“失眠”的帽子。就算自身的症状和体征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也不能随意使用镇静催眠药物。

申远强调:失眠往往是多种心理、精神疾病,甚至是躯体疾病的表象,制订治疗方案时必须透过失眠的表象找到其下潜藏的基础性疾病,如此才能收获满意的疗效。

5.低焦油卷烟降焦减害?

流言

低焦油卷烟能够“降焦减害”,降低烟草中焦油的含量,解决了烟草给烟民带来的危害,同时还能为控烟做贡献。

真相

低焦油卷烟真能“降焦减害”?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北京汇智泰康医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对一直高呼“科技降焦减害”的某品牌不同焦油含量的卷烟进行“不同吸烟模式下,卷烟危害物吸入量的相关性研究”,新探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宜群教授发布了实验结果:模拟真人吸烟的情况下测出的所有危害物含量均显著高于我国烟草业目前使用的淘汰ISO滤片法(也就是烟盒上标注的含量),如:烟盒上标注的焦油量为1毫克的卷烟,在模拟真人吸烟的情况下测得的焦油量为4.4毫克,是烟盒标注量的4倍多,一氧化碳吸入量是烟盒标注量的3倍多。

为什么吸烟者实际摄入的焦油量要高于烟盒上标注的焦油量?专家分析,在用机器测量时,过滤嘴周围的透气孔可以稀释被吸入的烟草烟雾,降低所测得的焦油浓度,但在实际吸烟过程中,由于透气孔部分或者完全被手指或嘴唇堵住时,透气孔不能真正起到稀释烟草烟雾的作用。

所谓的低焦油卷烟并不能减少吸烟危害,吸烟没有安全水平可言。吸烟时人体对有害物质的实际吸入量比吸烟机测得的量更大,其成分也复杂得多,不能仅根据释放量来评估吸烟者的吸入量和健康风险。

6.蜂王浆的雌激素会导致乳腺癌

流言

坊间一直流传“蜂王浆富含雌激素,可能导致乳腺癌”的消息,消息称,“雌激素外源性的多,比如蜂王浆这种雌激素含量很高的补品,长期吃是(导致乳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并把蜂王浆归纳为女性易患乳腺癌六大危险因素之一。

真相

1999年,华西医科大学研究成都地区乳腺癌危险因素时,曾经把蜂王浆纳入考量,但是因为关系微弱,最终,没有把蜂王浆列为危险因素之一;无独有偶,2005年,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南京地区选取300名妇女,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服用蜂王浆与乳腺癌的发生没有明显关系。

实际上,国内外历次大规模调查都表明,一级亲属有乳腺癌史、初产年龄晚、初潮年龄早,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心理压力、营养过剩、被动吸烟,也和乳腺癌有一定的关系。高脂、高蛋白饮食有可能加强或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从而增加发病风险。其他食物对乳腺癌的作用,往往微弱、复杂,至今没有定论。

7.海里有种鱼会喷火

流言

最近,视频网站上流传的一个视频,说是海里有种鱼会喷火:“它们能从食物中摄取含磷的有机物,并不断地贮存于体内……磷在氧气中自燃,能喷出一束3米多长的火焰射向敌人……”

真相

虽然白磷能自燃,但泡水可是保存白磷的基本方法,又有哪一种磷化合物能在水中燃烧呢?鱼类身体的含水量很高,即便真能收集到可以在水中燃烧的物质,难道喷火鱼不会先把自己烤得外焦里嫩吗?

“喷火鱼”喷出的其实是一种只有一、两毫米大的海洋小生物——发光介形虫!介形虫是一类纤小的海洋甲壳类动物,长相和大小都有点像淡水中的鱼虫。不少种类的介形虫在体内演化出了精妙的腺体,可以产生含有荧光素的液体,以及另一种含有荧光素酶的液体。只要混合两种液体,发光介形虫就能瞬间发出美丽的蓝色冷光。

猜你喜欢

蜂王浆对乙酰氨基酚流言
北化大生物合成对乙酰氨基酚
吃感冒药进了ICU 全因做错一件事
在网络流言的惊涛骇浪中,权威媒体如何做好“定海神针”
真相在真相里活着
蓑衣莲酮硫酸酯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流言
蜂王浆的正确吃法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探讨
流言分析:本性与控制
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提取蜂王浆中10-羟基-2-癸烯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