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研究

2020-01-02张小路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

安徽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安徽安徽省集群

文/周 勇 张小路(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

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序幕悄然拉开,先进制造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重振制造业的主攻方向,也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作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体、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且管理先进的制造产业,先进制造业是当今制造业中技术创新最活跃、科研成果最丰富、产业影响力最大的领域。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一个产业空间、地理概念,往往以产业区或产业基地为依托载体。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胡佛的“集聚经济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等经典区域经济理论分别从要素禀赋、规模经济、集聚经济等不同角度揭示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与发展规律。结合国内外学界对先进制造业集群标准的界定,安徽先进制造业集群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先进性”,即产业属于先进制造业;二是“集群性”,即先进制造业在特定区域的地理集中或空间集聚发展。

一、安徽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现状分析

安徽居中靠东、沿江近海,又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显著。40 多年来,安徽抓住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奋力崛起,实现了从一个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的华丽蜕变。经过多年的积累,安徽制造业已取得一定成绩,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制造业集群基础较好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安徽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了以13 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核心,14 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为抓手,24 个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101 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95 个安徽省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重要支撑发展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2.工业行业门类齐全

安徽拥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行业覆盖面广、工业门类齐全。拥有家电、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一批重点产业,形成了以汽车、电子信息(家电、新型显示、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电缆、核心装备零部件、密封元器件、航空、轨道交通)、化工、生物医药、智能语音、量子信息等为代表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3.产业地域分布均衡

安徽先进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全省15 个地市,形成了以合肥为一轴,芜湖、蚌埠为两翼,辐射全省发展的格局,如图1 所示。

二、安徽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存在问题

近年来,安徽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与长三角其他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仍存在产业先进性不够、产业规模性不足及产业布局不够合理等问题。

1.产业先进性不够

图1 2018 年安徽省先进制造业区域分布

安徽省现有的部分制造业产业集群,仍然依托原有特色产业、基地(园区)整合或拓展而成,继续遵循粗放式、机械式的发展方式,产业整体创新度不高。与长三角发达省市比,安徽高层次新兴产业明显不足,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现象依然较为严重,产品附加值低。如芜湖航空航天产业,中电科钻石飞机定位仅为民用,产业层次不高。重点制造业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外依存度高,缺乏核心产品和技术。如汽车产业,发动机等核心技术大多依赖进口。

2.产业规模性不足

目前,安徽大多产业仅依靠一至两个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协同优势未能充分显现。如智能语音领域的科大讯飞、节能环保领域的国祯、轨道交通领域的马钢等明星企业,在各自领域内一枝独秀,但集群内其它配套企业未能很好嵌入产业链,知识、技术等要素外溢效应无法释放。部分产业发展仍处于探索或起步阶段,如量子信息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规模较小、产业松散,配套和产业链体系尚未完善。各市的产业集群整体相对集中,但个体规模较小、缺乏相互协作,产业发展尚未形成合力,集群效应不明显。

3.产业布局不够合理

地域空间产业结构较为松散,中心城市区域辐射扩散、服务带动性不强。过于依赖省会城市合肥,皖南、皖北、皖西等地区布局较为薄弱,技术、空间外溢效应不足。由于战略眼光与动态考量不足,部分地区一些发展前景好但底子不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得到足够重视。集群内企业之间产品趋同,在研发、设计及营销、品牌等环节合作关系较弱;行业龙头企业,仅立足于本市、本省,跨地区、跨国兼并重组和股权投资等意识和程度不够,未能很好地“走出去”。

三、安徽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战略

1.战略目标

为正确引导安徽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综合产业的集聚性、产业的先进性及产业链的完整性等因素,本文挑选10 个先进制造业产业并对其进行聚类,分为“两个梯队”,如表 1 所示。

表1 安徽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梯队情况一览表

第一梯队是新型显示、智能语音、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等四大核心产业;第二梯队是集成电路、机器人、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量子信息等六大潜力产业。未来,通过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集群的进一步集聚,力争通过10~15年将第一梯队打造成有重大影响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将第二梯队培育成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四步走”战略

安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大致可为4 个阶段:

第一阶段,培育主导企业。通过企业内部化优势,使若干个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特大型核心企业,利用其自身的规模和功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相对集聚或有效重组,形成龙头企业,进而产生规模和功能上的集聚效应,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阶段,打造产业集群。围绕省内若干先进企业制造环节和工序的调整、分割,带动一大批同类企业、配套企业、相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外部化优势在某一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集聚,形成相互关联、相互配套、相互竞争的产业集群,表现出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

第三阶段,促进区域性经济圈的形成。依托省会合肥区域性中心城市,通过具有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的辐射功能和协同效应,带动皖南、皖北、皖西、皖东各城市的产业发展,在省内城市间形成城市圈。利用城市间产业分工形成产业链,进行一体化生产制造,在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商品等资源配置上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第四阶段,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一体化发展。着眼于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背景,立足安徽本土资源和产业基础,统筹全省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及不同类型区域性经济圈要素资源,积极嵌入长三角地区,与江苏、浙江、上海等兄弟省市抱团共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力争为我国塑造经济增长新动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出安徽示范。

四、安徽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战略实施步骤

1.加快行业龙头企业培育

培育一批技术开发能力强、核心业务突出、行业份额较大的世界级核心龙头企业,培植一批年销售收入达百亿的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力争通过5~10 年的努力,核心企业自主掌握关键技术,部分技术处于世界制造业领先地位。持续打造一批规模化经营、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安徽制造”名牌产品,以名牌产品带动名牌企业发展。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和“安徽工业精品提升行动”,提升安徽制造供给质量和效率。开展“精品安徽”系列宣传,全面提升“皖商、皖企、皖品”新形象。

2.加快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

利用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介机构间的有效整合和互动,发展公共研发平台,创新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促进成果转化,加快推动创新集群的形成。顺应制造业分工细化趋势,把延长企业链作为制造业集群发展主脉。民营经济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来源,也是安徽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的主体。持续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落实完善政策,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好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

3.加快区域城市圈建设

依托制造业集群建设,按梯度培育和发展各地优势支柱产业,延长产业链,促使全省各类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及高新区向产业集群区转型。加快全省高速公路、铁路、信息、航运等通道建设,以合肥为区域中心,全面对接皖南、皖北、皖西、皖东等快速交通网,构建大交通网络。以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建设为重点,加快全省大市场建设。构建以合肥为“一轴”,皖南、皖北为“两翼”的大市场网络,在产业分工、投资准入、信用信息等方面推进“一体化”进程。区域间共建企业信用监管体系,逐步形成区域经济共同体。

4.加快长三角协同发展

着眼于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背景,围绕长三角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长三角“一市三省”要制定完整的产业集群中长期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协调各区域先进制造业布局和发展,实现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防止产业结构趋同。推动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兄弟省份可共同使用大科学装置。打造科技协同服务体系,融合长三角“一市三省”软硬件平台资源,为长三角地区共同服务。进一步加强政策的规范性与协调性,打破各省市间行政壁垒,规范市场秩序,促使长江三角经济圈制造业整合和协调,早日实现一体化发展。

猜你喜欢

安徽安徽省集群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