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乡村道德建设的基本模式
2020-01-02王师静王立东
王师静 王立东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其视为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总结乡村振兴目标可分三个阶段:到2020年,基本形成一整套方针制度体系,指引了乡村振兴的方向;到2035年,做到农村生产经营结构得到根本性完善、乡村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50年,乡村振兴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完成,实质上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飞跃。
一、道德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
道德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可归纳为两方面。第一,道德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1]表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关注乡村的经济建设,加强和完善道德建设也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第二,道德建设是乡村文明的基石。乡村振兴的目标是提升乡村文明。因农业生产方式的历史基础,我国乡村道德水平基础薄弱;进入现代,虽乡民思想道德素养大幅提高,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新老问题交织一起,问题表现多种多样。道德问题不解决,乡风文明就无法实现。道德建设是乡村文明的基本要素,是乡村文明建设必须具备的基础。
二、乡村道德建设的基本模式
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各地区在道德建设方面采取了许多具体举措,全国乡村基本情况相似,有形成相似的道德建设方式的可能性,加以提炼总结可形成乡村道德建设的基本模式。
(一)组织宣传教育,提高道德认识
开展乡村道德建设,第一步是使村民建立道德认识,第二步是对村民开展道德教育。当前全国乡村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法。(1)多地政府出台相关规划和配套政策,完善了监督机制,督促乡民培养良好道德习惯。(2)多地乡村兴建了公共设施,完善了道德素质培育的环境。(3)不少乡村结合当地的风俗和村民受教育程度,组织了道德宣传以及志愿者服务活动。(4)许多乡村学校增设道德教育课程,设置道德实践周,培育学生道德品质。(5)一些省市将家庭、学校、村委会、军队、政府和党组织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教育联动,最大限度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6)许多省市开辟了不同方式的宣传教育方式:如抚顺市于2018年9月启动了“雷锋旅援建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雷锋小学’项目”,使“雷锋精神”得到更好的传承;江西省政府出台了首部省级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引领当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二)改革乡村习俗,培育现代习俗
当代社会,乡村习俗仍然延续、发挥着作用。为改革旧习俗,弘扬新习俗,各地进行了乡俗改革。(1)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指出要“引导和推动全民树立文明观念,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2)当地政府制定了因地制宜的“移风易俗”方案。(3)政府建立的志愿者团队或理事会高效推进了改革。(4)各地行政部门坚持文明行政,依法行政,杜绝暴力移俗。(5)推进系统工程,保证移俗效果,如浙江省在过去十五年里持续不断地推进“千万工程”,以实现村美人更美的美好愿景。(6)其他各地破除陈规陋习行动也在进行,如山东省沂水县实行了“丧葬”全免费,安徽石塘镇四合村成立红白理事会以推进“移风易俗”,成果显著。
(三)利用节日活动,提高道德素质
许多乡镇利用节日提高乡民道德素养。(1)朱仙镇把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和“文化兴古镇”有机结合,来提高乡民道德素养。(2)一些乡镇借鉴其他乡镇经验,利用节日活动推动道德建设,形成有效的活动方案。(3)党员干部、政府机关、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牵头保证节日活动的方向性、公益性。(4)不少乡村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进行宣传、扩大活动效应。(5)发挥有关部门作用,加强批准、监管,杜绝贪污受贿等违法现象的产生。(6)一些乡村地区成功开展了节日教育活动,如河南清丰县委、县政府2019年向全县发出“文明祭祀·绿色清明”倡议;福州市仓山区林浦古村在清明举行的文化活动中宣读了倡议书,号召全区人民共同参与移风易俗,培育优秀的道德品质。
(四)评选模范家庭,创建良好家风
构建良好家风,是实现乡风文明的组成部分,许多乡村积极创新,按步骤推进。(1)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制定模范家庭评选标准、明确奖励机制等方面细则。(2)由乡贤组成评委会严格按照规则定时进行评选。(3)公开表彰模范家庭,并公示表彰理由。(4)由模范家庭分享经验。以此形成了“三向学习”:子女向父母学习、父母向子女学习、各个家庭相互学习,充分发挥了榜样的作用。(5)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出自身的不足,齐心协力解决问题。(6)全国多个省市积极开展了榜样评选活动,河北容城县多年以来连续举办“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山西怀仁市政府组织开展了评选“村里好人、星级文明户、家庭五好”等活动[2],充分利用榜样教育法,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开展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道德建设
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对促进乡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许多乡村开展了多种工作。(1)进行本村文化追根溯源工作。(2)对乡村文化以及风俗习惯进行整理,梳理、记载本地区最有特色的文化、习俗。(3)对整理出的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和筛选、凝练、创新。(4)利用社会团体、学校、公益组织扩大教育普及工作的范围,增强文化效应。(5)各地在保留乡土味道基础上对当地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如河南济源河务局驻村工作队搭建了“乡愁馆”留住了乡愁,记录了乡土味道;堂上村建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新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六)美化乡村环境,优化道德环境
乡村是乡民赖以生存的家园,乡村环境直接影响乡民生活和道德习惯的养成。为解决环境问题,各地开展了大量工作。(1)村富、乡镇企业捐赠大量资金,投资乡村环境治理。(2)各级政府聘请专业人士制定详细建设规划,组织村民投票表决,形成全民意志。(3)有些乡村制定规章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给予惩罚、教育,并公示宣示教育效果。(4)村委会干部、党员、按条款加强监管,村民之间相互监督,共同保护乡村环境。(5)大力整改,追求实际改观,甘肃陇南市宁家山村对村民家门的小花园进行改造,乡村环境优美别致;甘南州2015年开始掀起一场环境革命,激发了藏区幸福感[3]。
(七)大力发展经济,支撑道德建设
乡村道德建设最终借助乡村经济大发展以支撑道德建设。(1)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引入先进技术,加快农业转型,向现代农业靠拢。如英德镇建立标准化的工业化模式,加强英德红茶在种植等环节的科学创新,助力乡村振兴。(2)当地政府下大力气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努力抓好乡村交通、水电、互联网等设施建设。(3)不少乡村抓住机遇,组织村民种植生态、绿色食品,增加村民收入。(4)乡村产业利用线上销售,开拓广阔市场。2012年以来,河北易县推出巢状市场小农扶贫模式,依托社会关系网络进行社群营销,收获快捷。(5)许多乡村大力发展旅游业,利用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三、进一步优化乡村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由于历史积存的原因,加之一些地方生产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当前中国农村的道德建设还有许多问题,例如:乡村道德水平还比较低;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象的出现,滋生出许多新问题;公共设施欠缺,村民素质有待提升,等等。进一步完善乡村道德建设,还需要深入开展。
(一)加强政治建设,保障道德建设
完善乡村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多个角度发力,加强建设工作。加强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党建和政治思想引领,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和村委会领导的作用,是乡村振兴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二)进一步提高重视,努力推进建设
乡村道德建设想要取得成绩,需要党和政府、全社会高度重视。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合理的方针、规划;相关主体要勇于承担责任,全社会要齐心协力,开拓思路,创新工作。
(三)加快生产步伐,支持道德建设
想彻底实现农村全面脱贫,实现乡民生活富裕,就要把经济发展作为主要工作,同时用经济发展支持乡村文化建设和道德文明建设。深刻领会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统一起来,全面统筹,全面推进。
(四)大力推进道德教育,提高村民道德水平
在我国乡村,村民的道德教育始终是基础性工作,须持续不断地做好道德教育。要分门别类、对症施治。对成年村民,要着重加强道德实践,采取奖惩分明、奖励先进的方式扶持正气;对未成年人要着重引导培养,提高其鉴别能力,以及追求优良道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