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卡夫卡作品中的父亲形象

2020-01-02

文化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变形记卡夫卡权威

邝 姗

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和大师的卡夫卡,在其小说作品中,主人公大都是以“儿子”的身份存在的,这是他小说的一个鲜明特色[1]。因此,相对于“儿子”而言,自然就会存在着一个父亲的形象。深入研读他的小说,可以说,在《司炉》《变形记》和《判决》这三部作品中,父亲的形象十分明显,而《诉讼》和《在流放地》等作品中,也存在着泛化或者社会化的父亲形象,并将其抽象成为一种权威的文化,且叠合着犹太文化中“上帝”的形象。只有深入理解了卡夫卡文学作品中父亲的形象,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思想。

一、卡夫卡简介

弗兰兹·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他的名字源于父亲店铺的店徽。本职工作是保险业职员,于1904年尝试着写作,也是从这时起,写作生活开起,主要作品为3本长篇、4篇短篇小说[2]。但在其生前,均未得以发表,而且他写的3本长篇小说一直到其去世都没有结局。

他生活的时代是奥匈帝国最边缘的时代,受到柏格森哲及尼采哲学影响,在他的作品里,也有类似于荒诞、变形的手法。所以,有研究者称其为现代派文学的始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代表作品的主题没有开始,或没有结局,曲折而难懂,无具体的方向、地点、时间,情节是破碎的,思路是不连续的,跳跃性大,在语言表述方面,具有较强的象征性意义,这就为读者的阅读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卡夫卡作品的价值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形成了一股“卡夫卡”热,且经久不衰。

二、卡夫卡作品中的父亲形象

(一)父亲的权威

卡夫卡在很多作品中,都描写了父亲的权威,并阐明了主人公对父亲的无条件服从。例如:卡夫卡自认为第一部“如此之好”的作品《司炉》,虽然里面的父亲没有直接出场,但在这部作品中,开篇的第一句话就能使人联想到《圣经·创世纪》中人类始祖夏娃和亚当,受到蛇的诱惑后偷吃了禁果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神话传说[3]。而且,在这篇作品中,作者描写了父亲无处不在的严历,并且描写了父亲放逐了儿子,而儿子竟然毫无怨言地接受了这种惩罚,这就凸显了父亲的权威,也为后来卡夫卡作品中父亲的形象含有上帝这种神圣威望的属性奠定了基调。

而《判决》以及《变形记》这两部作品中,作为主人公的“儿子”,在最初的时候,都要比《司炉》中“儿子”形象要好一些,要幸运得多,并没有在一开始就被父亲放逐。但这让主人公最后的结局比《司炉》的主人公更为悲惨。《判决》的主人公格奥尔格·本德曼事业有成,不甘心一辈子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总想着让父亲彻底退休,然后独立接管父亲的生意,但他的父亲认为他是一个“没有人性的人”,并作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判决——“我现在判你去投河淹死!”而主人公也真的投河自尽了。《变形记》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因为要替破产的父亲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因此,他的生活过得十分紧张,每天工作繁忙,他身心俱疲,因此,他希望通过“变形”逃脱养家糊口的重担,却也因此遭到了父亲的惩罚,被父亲彻底地放逐,再也不能回到家了。这两部作品都彰显了父亲这一形象蕴含着一丝上帝神圣权威的属性,轻而易举地判决了儿子;而儿子自身也具有一丝原罪,他们在父亲的判决下,充分地认识到了自身的原罪,于是,随着作品主人公原罪意识的苏醒,父亲的形象便开始折射出上帝的影子。作者之所以这样描写,是因为在其生活中父亲的形象过于强大,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卡夫卡在《致父亲的信》中有这样的描述:“我又瘦、又弱、又细,你又高、又壮、又宽。”而且,他的父亲白手起家,在商场里通过努力与胆识取得了成功,卡夫卡父亲到了晚年时期,拥有一整条街的公寓和一大群令他骄傲的儿女。卡夫卡对于父亲是十分钦佩的,这也是他在作品中将父亲形象塑造成具有上帝神圣权威属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父亲的恶

在卡夫卡的作品中,父亲的形象除了具有上帝的神圣权威属性以外,还带有一种负面的形象,也就是描写了父亲恶的一面,表达了卡夫卡对于父亲的一种怨恨心理。例如,在《变形记》这篇小说中,父亲用一个烂苹果砸了儿子以后,儿子领悟到了父亲的意思,最终自杀了;在《流放地》这篇作品中,父亲被塑造成为一个维护旧制度、维护残忍杀人机器的老指挥官;还有在《美国》这一作品里,儿子由于被女仆诱奸,父亲将其送往美国,让他自己毁灭或生存。这些描写都折射出了父亲具有恶的一面。之所以这样刻画父亲的形象,是因为卡夫卡的父亲在子女的教育方面很不成功,特别是对卡夫卡的教育。卡夫卡是家中的长子,他的父亲迫切希望卡夫卡具有一种男子汉的气概,但由于他不会教育,采用了错误的方式,以一种威吓、发脾气和大喊大叫的方式来培养卡夫卡,这种教育方式不但没有实现愿望,反而事与愿违,让卡夫卡变得敏感而多疑,个性也比较弱,因此卡夫卡与父亲的感情快速降至冰点,并且十分怨恨父亲。

三、卡夫卡刻画权威父亲及其恶的一面的原因

(一)源于生活的真实体验

卡夫卡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塑造的父亲形象和儿子形象,源自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例如,他小时候,有一天夜晚,可能是因为真的非常想喝水,或者也是因为他无聊,希望通过“口渴”来引发父亲的注意和关爱,于是他吵着要喝水,但他的父亲并没有陪他去喝水,而是对他进行了十分严厉的威吓,发现这一做法无用后,父亲便直接将其从被子里粗暴地拉了起来,然后将其丢在阳台上罚站。这件事给幼年的卡夫卡造成了很严重的心理创伤,直到成年以后,他仍然没有想明白:一个小孩子要水喝有什么过错?为什么值得父亲三更半夜将他一个人丢在阳台上罚站?这件事也是造成卡夫卡对于父亲这一形象惧怕的主要原因,使他从小就生活在一种“惧父”的心理阴影当中,甚至导致他成年后曾经产生过弑父的想法,甚至也曾经做出过弑父的尝试,但很快又会被悔恨心理所埋没,产生一种罪恶之感,认识到自己的原罪。但在另一方面,卡夫卡也具有一种恋父情结。此外,因为卡夫卡是一个犹太人,犹太民族的文化中,父亲的形象总是与上帝的形象重叠在一起,因此在犹太人的心目中,往往既对父亲存有敬畏的心理,也存有一种恋父情结。因此,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所受到的教育,使得他对于父亲既具有敬畏、惧怕的心理,有具有一种恋父的情结。这些特殊的生活经历,极大地影响了卡夫卡的文学创作,也影响了他文学作品中父亲形象的创作和塑造[4]。

(二)源于对父亲的愧疚

在卡夫卡的作品当中,当我们品味他塑造的父亲形象时,还能感受到作者在作品中表达出来一种深深的愧疚之情[5]。例如:在《变形记》这部作品中,当主人公通过变形成为一只甲虫时,仍然关心着家里的生计情况。因为儿子突然失踪,父亲的年龄虽然很大了,但还要再出去工作谋生,而有哮症的妈妈也要出去谋生,甚至十七岁的妹妹也不得不出去赚钱,看到这里时,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心理产生了深深的愧疚感。在《判决》这篇小说中,主人公也是因为自己对父亲照顾不周,使他的内衣十分不清洁,因而产生了深深的愧疚感。但很多时候,卡夫卡作品中主人公的愧疚不单单是因为主人公做错了什么,而常常是无缘无故突然产生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卡夫卡是家里的老大,而且还是唯一的男丁,是父亲家业的继承人,父亲一直期望他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承担商业重担。但卡夫卡却因为惧怕父亲、厌恶父亲,从而厌恶商业。于是,在大学时,他先是攻读化学、日耳曼语言文学和艺术史,后来为了弥补对父亲的愧疚,违背自己的心意选修法律专业。此外,在实际生活中,他因为惧怕父亲、厌恶父亲,也没有好好地照顾父亲,使得他的父亲穿着较脏的内衣。因此,在卡夫卡的内心中,对于父亲抱有深深的愧疚之感。综上可知,基于卡夫卡独特的心理,导致他的作品在塑造父亲形象时,往往带有强烈的上帝神圣权威的属性[6]。

四、结语

卡夫卡的文学创作中塑造的父亲形象,是对当前人类社会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权威文化的总结和概括展示,具有真实而生动的特点,而且,他在文学作品中展现的主人公的困境,就是现代人面临的困境,让读者能产生一种心灵共鸣,对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深刻而长久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卡夫卡作品中父亲的形象,这仅是笔者的拙见,可能还存在分析不到位的情况,希望广大读者能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变形记卡夫卡权威
卡夫卡就是布拉格,布拉格就是卡夫卡
关于卡夫卡和《变形记》你不知道的故事
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是时候看看卡夫卡了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去”字变形记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小猪变形记
论卡夫卡作品的空间意识
权威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