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对白的刻意曲解现象分析
——以《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中的求婚片段为例
2020-01-02葛翾
葛 翾
近些年来,许多网络电视剧因其制作精良、剧情走心脱颖而出,吸引着大批观众,这其中包括《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以下简称为《小美好》)。这部电视剧曾一度攻占微博话题榜前十多日,成为大众茶余饭后聊天的谈资。其中,男女主角的求婚对话颇有意思,微博上专门出现了“江辰如何求婚”的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3991.7万(1)数据来源于微博,时间截止至2019年8月16日。,影响力高。这引起了笔者对于男女主角的求婚对话的关注。
笔者对男女主角的求婚对话仔细分析之后,发现男女主角的对白采用了言语交际的刻意曲解(Deliberate Misinterpretation,DMI)方法,从而达到幽默语用效应,吸引着观众朋友。
当今,对刻意曲解的语用研究较少[1](何自然 2012:131),笔者基于何自然和申智奇所写的《刻意曲解的语用研究》,通过刻意曲解的运行机制,分析网络电视剧《小美好》的求婚片段的幽默语用效果。
一、刻意曲解与影视剧对白
(一)刻意曲解的基本概念
在解释“刻意曲解”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误解的概念,以免与刻意曲解相混淆。“误解是指在言语交际中听话人没有准确或全面理解说话人意义的语言现象。”[2]比如说在《小美好》中男主角求婚的时候,女主角误解了男主的话。例(1):
江辰:陈小希
江辰:如果我趁你喝醉了,向你求婚,会不会显得我很卑鄙,趁人之危
陈小希:不会
江辰:哦
例(1)中,女主角认为男主角在问她现在跟她求婚怎么样,男主角为他之后的求婚行为进行提前确认。而实际上,男主的意思是现在说的求婚就已经代表他正在跟女主求婚。女主没有准确地理解男主的意图,产生了误解。
而“刻意曲解是语言使用者的一种语用策略。具体来讲,就是在会话交际中,语言使用者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利用某种特殊的语境和对方话语中的含糊的、不确定的表达方式,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以便达到某种交际效果。”[3]例(2):
陈小希:求婚呀
目前在AIS基站使用的天线大多是全向天线,由于全向天线增益较小,有效的作用距离约为30海里,信号接收范围为360度全方位,为解决此问题,八木天线的构想被提出,随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其中存在的问题一步步显现出来。由此,经过仿真和大量实验探索,建立了旋转可控式岸基AIS八木天线阵列。旋转可控式岸基AIS八木天线阵列将定向天线和全向天线作了一个结合,以弥补各自的不足,能做到有效地接收信号。既实现信息广播,也可以实现区域性信息播发,降低时隙冲突。
江辰:你吗
陈小希:对呀
江辰:好!我答应你。陈小希,你刚才跟我求婚了,因为是你我才答应了
例(2)中,男主角其实明白女主角的意思,即想让自己向她求婚,但是因为要符合剧中男主高冷的设定形象,所以男主角刻意曲解了女主角的说话意图。这里的“你吗”是男主角刻意曲解为“你向我求婚吗?”从而转变为是女主角想要向男主角求婚。男主角通过刻意曲解,既保持了自己的高冷形象,又达到了自己求婚的目的。
(二)从刻意曲解的运行机制看影视剧对白
双方在进行对话时,两个人既是说话人,又是听话人。因此,《小美好》的男女主角同时既是说话人又是听话人。首先开始新一轮对话的“交际方”叫作“第一说话人”,而作出回答的“交际方”叫作“第二说话人”[4]。
笔者认为,刻意曲解的运行机制要从两方面来看:诱发刻意曲解发生的条件和刻意曲解发生机制。也就是说,什么条件下刻意曲解可以发生以及刻意曲解怎么样发生。
首先,是什么促使听话人进行刻意曲解?何自然等[5]认为,触发刻意曲解运行的条件有两个。其一是“自然语言中经济的话语信息”。也就是说,第一说话人总是遵循着说得经济、说得少的原则,符合Levinson所说的信息原则中说话人为了足够达到交际目的而产生的最小语言信息量(Say as little as necessary)让听话人可以补充。[6]它使得话语的结构形式和逻辑关系之间不够严谨,这就为第二说话人故意违反逻辑或某些规则提供了可乘之机。其二是“话语的不确定性”。话语的不确定性包含三个层面:“话语内容”(utterance content)、“语用用意”(illocutionary force)和“隐含意义(implicature)。话语的不确定性也为第二说话人提供了刻意曲解的可能”[7]。
在例(2)中,第一说话人是陈小希,第二说话人是江辰。第一说话人使用经济的话语,如字数经济,“求婚呀”“对呀”,所表达的意思当然也是最经济的。说话人为了足够达到交际目的而产生的最小语言信息量,使得话语结构松散,给第二说话人更多的空子钻。第一说话人只说了要求婚,却没有提及求婚的对象是谁或者说谁向谁求婚,这是一种最经济的办法,用最简洁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与此同时,最简洁的话就有更多的地方添砖补瓦,让“别有用意”的人加以使用,话语的进行有利于对方。因此,第二说话人有了可乘之机,找到了漏洞,说“你吗?”第二说话人在充分理解了第一说话人的意思之后,刻意曲解第一说话人的意图。这里的“你吗?”指的是你向我求婚吗?但是第一说话人并没有觉察到第二说话人的意图,按着自己的意图往下走,说“对呀”。第一说话人是想表示第二说话人要向自己求婚。这时候,第二说话人利用这一漏洞,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走,回答“好!我答应你”,既不丢了自己高冷的形象以及剧中一直以来女追男的设定,又同时求了婚。因而,这一段对话十分有趣。
此外,第一说话人和第二说话人之间的对话还牵扯着话语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说,是话语内容的不确定性。话语内容指的是“话语中明说的部分”。这一层面上的刻意曲解分为“词语歧解”和“指示歧解”两部分[8]。在例(2)中,第二说话人的话语内容“你吗”牵扯指示歧解。何自然等[9]认为,指示语的指示意义是不确定的,因而听话人可以故意利用这一不确定性对指示语刻意曲解。在这段会话中,第二说话人故意利用指示意义的不确定性。在此语境中,不确定指的是“向你求婚”还是“你向我求婚”,使得第一说话人在自己的语境中误解了第二说话人的意图。
其次,在分析完是自然语言中经济的话语信息和话语的不确定性给刻意曲解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之后,接下来我们来看《小美好》求婚片段中刻意曲解是怎样运行产生幽默语用效果的。
何自然等[10]认为,刻意曲解是有意违反了同一律,但并没有脱离或改变语境。同一律(the law of identity)是思维规律(laws of thought)的基本规律之一,思维规律还包括矛盾律(the law of contradiction)、排中律(the law of excluded middle)和充足理由律(the law of sufficient reason)[11]。在逻辑学中,同一律是指“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个对象的思想必须是确定的,一个思想反映什么对象就反映什么对象”[12]。王建平认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人们要保持思想自身、使用概念以及判断的同一。[13]也就是说,交际双方在进行交际活动的时候,要保持思想自身、使用概念以及判断的同一;而刻意曲解是为了达到某种特别的语用效果,违反了思想自身、使用概念以及判断同一的某一方面或者多个方面,从而违反了同一性。
同一律包括故意偷换词语概念,故意曲解词语的约定俗成意义,故意转移话题重点以及故意偷换话题四个方面[14]。网剧《小美好》的求婚对话涉及其中的第三个方面。
“在日常交际对话中,说话人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会故意在判断方面违反同一律,颠倒主次,故意转移强调的话题。”[15]例(1)中,第一说话人刻意违反了同一律,故意转移了话题重点。第一说话人是想说这个时候向第二说话人求婚可以不可以,重点在“求婚”一词。而第二说话人回答的是现在求婚不会卑鄙,重点在后面的“卑鄙”一词。我们从最后一句第一说话人的回答“哦”,可以推测出其言外之意是“哦,现在求好婚了”,把话题从卑鄙一词转移到求婚这里来,从而求好了婚。同时,我们也感受得到,第一说话人其实并不太关心和注意卑鄙。因此,这里第一说话人故意转移了话题重点。
而例(2)中,第二说话人也违反了同一律,故意转移了话题重点。第二说话人从第一说话人说的“求婚呀”所注重的求婚这个动作转移到“你吗”这个人称中,转移到重点是“谁在求婚,是你这个人向我求婚吗?”从而违反了同一律,产生了刻意曲解。第一说话人没有看出第二说话人在对话的过程中转移了话题重点,没有判断出对话过程不统一。而第一说话人在此对话过程中却保持自己的同一性,从而误解了第二说话人的话语。第一说话人对于第二说话人“你吗”理解的是“向自己求婚吗?”因此,第一说话人回答的是“对呀”,也就是“你向我求婚”的意思。误解和刻意曲解行为同时产生,从而使得求婚对话达到了幽默的效果。
综述上文,《小美好》的编剧在求婚片段很好地利用了刻意曲解的语用幽默效果,从而使这场戏十分有意思。第一说话人女主人公总是说得“经济”,提供了实现交际目的所需的最少的语言信息量以及话语的不确定性,给刻意曲解行为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且,第二说话人男主人公在充分理解第一说话人的意思之后,利用指示代词的歧解,即将“你吗?”歧解为“是你向我求婚吗”,为第二说话人刻意曲解提供了背景条件。接着,第二说话人有意违反同一律,故意转移话题重点。第二说话人有意违反了同一律,让第一说话人沉浸在自己的语境中,而没有意识到第二说话人有意违反了同一律。第二说话人却故意转移话题重点,刻意曲解,从而产生有利于第二说话人的语境,转变为第一说话人向第二说话人求婚,保持了整个网剧故事的同一性,也就是说女追男的设定以及男主高冷的形象,从而也达到幽默搞笑的效果。
二、刻意曲解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戏剧来源于生活,戏剧取材于生活,剧中刻意曲解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实世界,因而对刻意曲解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巧妙地运用刻意曲解具有积极意义,可以表达幽默。在小品、广告、主持界以及综艺等行业,刻意曲解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可以通过刻意曲解达到幽默搞笑以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效果,提高收视率。比如说,湖南卫视的一档节目《天天向上》当中主持人与胡歌的对话:
(3)胡歌:我觉得姜老师写的剧本,没有一句是水词,所以大家看到现在,应该也在每一集中都能够找到金句。
钱枫:京剧?
大张伟和钱枫搞笑地唱:白脸的窦尔敦
从例(3)看来,其实从说话人胡歌的角度来看其所说的话是不会有歧义的,但是《天天向上》这档节目毕竟是档综艺节目,听话人钱枫刻意曲解说话人的话语,利用音近词,用“京剧”代替“金句”,并唱起歌来,缓和严肃的氛围,活跃现场的气氛,达到搞笑的效果,回归节目本身。这里,涉及刻意曲解语音所形成的幽默,吕光旦[16]认为,一般来说,一则语言幽默中有两位参与者:一个参与者处于发话人的地位,说出了一个含有歧义而容易让人误解的话;另一个参与者受到影响,对句子的意思作出与发话人截然不同的解释,形成误解。在这个例子中,听话人是刻意曲解了说话人的意思,属于语音歧义[17],从而达到幽默搞笑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刻意曲解可以给生活增添小趣味以及缓和尴尬。因此,刻意曲解对现实生活和舞台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谨慎使用刻意曲解,学会用好这个工具,不要弄巧成拙,把事情搞得更糟糕,使场面更加尴尬。
三、结语
本文通过刻意曲解的运行机制分析网络电视剧《小美好》当中的经典桥段。这段戏的对白很好地利用了刻意曲解,从而达到了语用幽默效果。第一说话人女主人公总是说得经济以及话语中带着不确定性,给刻意曲解行为提供了前提条件;而第二说话人男主人公利用指示代词的歧解,为自己刻意曲解的行为提供了背景条件。第二说话人有意违反了同一律,故意转移话题重点,从而产生有利于第二说话人的语境,刻意曲解行为产生。
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和热议,观众也会在生活当中模仿剧中说话模式与人交谈以及调侃。因此,我们在生活当中可以巧用刻意曲解以提升自己的说话水平、情商以及化解尴尬,但是我们也要谨慎使用刻意曲解,不要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