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寺庙遗址保护与社区营造

2020-01-02葛琨玉

文化产业 2020年24期
关键词:寺庙营造遗址

◎葛琨玉

(西华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39)

寺庙遗址是体现一个地区历史与文脉的宝贵文化资源,在收效甚微的闭门保护、效仿与复制之后,需要我们用当代社会的思维,最大程度上恢复与重现寺庙曾有的地位与作用,保护与继承发展这类文化遗产。

一、寺庙遗址的保护

(一)寺庙遗址是尚未开发的宝贵文化资源

寺庙是供奉神佛或圣贤的处所,一般指佛教建筑,有时也指其他宗教进行礼拜、讲经的处所。寺庙在我国古代社会既是政治文化中心,又是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见证了城市生命历程,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延续城市文化[1]。寺庙遗址由于各种原因,只留下残存的遗迹,人们很少再使用它。对寺庙遗址的保护就是要使它们重新为人所用,重新发挥其作为文化资源的魅力。

(二)我国寺庙遗址保护现状

国内对古代寺庙遗址的保护大多遵从两种路径,其一是用建筑遮盖或把遗址围起来,其二是关起门来“修旧如旧”地修缮遗址。人们小心翼翼地保存历史的“原汁原味”,随着时代的发展,效果越发不尽如人意。游客对现代仿古建筑审美疲劳,无法从中取得共鸣,对历史建筑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文本上。面对这种文保现状,越来越多的文保工作者开始关注如何使文物在当代社会中“活”起来,重新焕发文化活力。

二、寺庙遗址保护与社区营造的关系

(一)社区营造

“社区营造”一词产生于社会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市民运动时期的产物[2]。日本建筑学会对社区营造的定义为:“社区营造是以地域社会既存的资源为基础,在多样化的主体参与和协作下,对居民自身附近的居住环境进行渐进的改善,旨在提高社区活力与魅力,以实现“生活品质向上提升”的一系列持续的活动[3]。”20世纪8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产生了“社区总体营造”。“社区总体营造”不仅是一种文化与公共政策,还是一场乡土建设实践与社会运动[4]。总的来说,社区营造就是通过各方努力,美化社区环境,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品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二)寺庙遗址在社区营造中的地位

社区营造以地域社会既存资源为基础,而文化遗产资源是一个城市的最大资产,城市的魅力和发展动力来自于文化积淀[1]。古代寺庙遗址是一个地区体现城市历史与文脉的宝贵文化资源。可以说,寺庙遗址与社区营造关系密切,对前者的保护、开发与利用能充分地促进一个地区的社区营造,后者活动的展开离不开对前者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三、寺庙遗址保护参与社区营造的策略

有学者研究指出魅力再生产是社区营造的目标,空间、社会、文化是城市进行魅力再生产的三个维度[5]。通过合理的途径“活化”寺庙建筑,使寺庙遗址可持续地参与到当代社区活动中,恢复其作为文化资源应有的活力与影响力。

(一)空间

寺庙遗址空间组织形式可分为两类,一是新建建筑同遗址的关系,二是遗址建筑群同周边环境的互动关系。新建建筑同遗址或分离或结合。遗址建筑群同周边环境有三种互动形式,分别是封闭式、半封闭半开放式、开放式。我国古代寺庙空间布局受儒家思想影响,崇尚方形平面与轴线对称。因此在空间组织形式上,传统寺庙趋向封闭,而开放性的社区空间被认为是更有利于促进社区成员交流,增加社区活力的,当代寺庙遗址保护应谨慎地在场所的宗教性与当代社区对文化交流需求之间找到平衡。寺庙遗址保护应合理构建建筑与当地景观的关系,既是继承传统理念也是适应当代社会需求。

(二)社会经济

寺庙遗址与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生活需求相结合时,更容易激发寺庙遗址的社会经济活力。寺庙遗址本身除了作为寺庙,还可作博物馆、展览馆、公园此类公共空间。寺庙承担供奉、修行、朝拜的功能,具有宗教效益;博物馆承担典藏、陈列、研究的功能,具有教育效益;展览馆承担陈列、展览的功能,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三)文化

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是寺庙遗址本身具备的,能够通过建筑、空间、展陈、宗教仪式展现;商业文化、创意文化是目前众多遗址可发掘的潜在文化资源,商业文化与创意文化的激发不仅能够增强社区文化活力,还能促进其他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生活文化能够通过公共活动空间、节庆活动传达,充分的生活文化能够促进社区成员间交流、丰富社区生活;公益文化由公益项目传达,寺庙遗址做公益能够增强社区凝聚力,树立遗址地形象。文化价值的再生产是寺庙遗址保护的关键,重现遗址的文化活力要求遗址或多或少的注入当代文化因素,使多种文化融合发展,以符合当代人的文化需求。

(四)案例分析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三年(1428年)建成的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是南京最负盛名的地理标志性建筑,被誉为中古世界之奇观,到清代中叶,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毁于兵火[6]。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是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一期工程,于2015年竣工。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主体在遗址之上建造,新塔使用现代材料超白玻璃,以博物馆的方式保护、陈列、展示文物。博物馆内运用了大量数字展示手段和互动陈列装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大报恩寺因此重新成为南京市地标。文创产品的售卖展现了遗址博物馆年轻、有活力的创意社区形象。遗址博物馆还通过举办灯会和节庆活动来增强受众对大报恩寺的文化体验。

位于山西省芮城县的五龙庙是第五批全国重点万物保护单位,建于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是现存最早的道教建筑。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五龙庙的庙会、祈雨、供奉等功能不复存在。2015年万科集团开启五龙庙环境整治工程的“龙·计划”,项目于2016年落成。改造后的五龙庙使用石材构建现代空间序列,集文保、展览、游憩、交流功能于一身,村民们重新聚集在这里,满足了社区居民间的交往需求,又吸引了一批前来参观的游客,促进了当地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五龙庙重新找回了它应有的场所感。

四、结语

我国寺庙遗址众多,在文物保护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它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当代社会生活中,有些甚至成为社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已经看到寺庙遗址的宝贵文化价值,合理开发利用这种文化价值,能够使寺庙遗址在延续原文化的基础上服务于当代社会,参与到社区营造中来。

猜你喜欢

寺庙营造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不断重建的寺庙
辽上京遗址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不断重建的寺庙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