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着民歌去旅行
——以山西民歌为例论民歌在研学旅行中的作用
2020-01-02◎程佳
◎程 佳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32)
研学旅行体现的是“教育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是国家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延伸拓展。在过去,中小学生的旅游活动往往是“只旅不学”,甚至由于学业的压力,更多存在的是“只学不旅”。出于这样的状况,教育部联合多部委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尽管如此,研学旅行的推进仍然困难重重。如何将“教育和旅游”有机结合,如何让学生在旅行的同时又能愉悦地接受足够的知识,一直是学校、校外机构、旅游企事业单位研讨的重要话题。民歌因其承载着的历史文化、民俗特色、人间百态,必然对研学旅行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民歌研学优势——得天独厚
(一)厚重的历史文化
山西民歌有着中国民歌中最古老的元素,早在尧舜时期就出现了山西民歌,《击壤歌》就是流传于约4000年前的原始社会,反映山西地区人民安乐、怡然自得的社会风貌。《诗经》中的《魏风》《唐风》,都是产生于山西黄土高原上的古老民歌。宋代人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其中也有不少是流传于山西地区的民歌。明朝时,随着山西经济水平的提升,山西民歌进入全盛时期。一时间民歌小调遍及山西大地。近代,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全面爆发,山西民歌出现了反封建、追求新思想的热潮,《哭丈夫》《查脚》等作品就是这一时期山西民歌的代表作。
翻阅官方的史料文献,通常会发现中国的史籍大多记录的是达官贵胄、国家大事,很少以平淡的笔调触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而民歌恰巧补充了史料这方面的不足。因此,通过哼唱民歌,可以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可以感知到当地的独特文化。
(二)全面的民俗文化
山西民歌内容涉及民众生活的衣食住行。例如“沙梁沙洼好地脉,海红红是咱好土产”,介绍的就是山西晋西北特产海红果。“十八根白椽盖平房,不想我活下这下场”介绍了山西木结构房屋的基本构造。“不大大小青马喂上两升料,三天路程两天到。”“黑赤墨毛驴光脊梁,鞭子一甩急忙回。”“二套牛车你慢慢游,真魂魂跟在你车后头。”这些民歌反映了就是山西地区的交通特点。
对民歌的哼唱和介绍,可以使研学旅行更加生动、接地气。对不同内容民歌的了解,可以让游客多角度了解当地民间风俗特点。
(三)朗朗上口的哼唱特点
山西民歌大致可以分为五种体裁:山歌、号子、小调、秧歌和套曲。但不管是哪种体裁,因其都具有民歌的特点,因此普遍都具有简单平实、生动灵活的特点。民歌的作者是广大人民群众,是口头传唱传承下来的艺术形式,因此具有便于哼唱、旋律性强等特点。对于很多不是音乐专业的学生,甚至是五音不全的学生来说,民歌都是可以很好驾驭的。
二、民歌研学作用——举足轻重
(一)研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由此可见,旅行和读书一样重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文化知识,必须让其身临其境,亲身感受,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感官的共同作用,直观再现研学旅行所要传递的知识信息。
将民歌引入研学旅行,可以使学生们在听歌唱歌过程中,体会到当地民众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民风豪爽粗犷的地区,民歌自然也真挚热烈;民风含蓄内敛的地区,民歌也透露着委婉悠扬。在了解一个地区、一个景点的文化之前,适当选择哼唱当地流传的民歌,有助于学生生动直观感受当地文化特色,进而提升研学旅行学习的效果。
(二)助力当地旅游文化传播
民歌的特点本身就是“口口传唱”,通过在研学旅行中传唱经典民歌,有助于当地旅游文化的快速传播。与记忆文字相比,歌曲的传播效果更牢靠和长久,传播速度更快,且相对来说多数学生对于歌曲的学习比文字学习更容易接受。在哼唱的过程中,不经意地宣传了当地的旅游文化,从方言特色、社会生活风俗、人们的情感表达等多角度展现出当地生活的状态,更具有地域辨识度,给学生及更广大人群勾勒出民歌所在地整体的形象特色,广而告之。
(三)对民歌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民歌的传承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各方面,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旅游业只是一个载体,让民歌非遗能以介绍地方特色等形式让学生接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和传承意识。例如,将更多的非遗民歌欣赏编入课堂教学中;将当地非遗文化编入历史及相应课本中;让孩子们在研学之前,欣赏旅游目的地的民歌演唱会,甚至利用小视频、抖音、手机APP等方式向学生们推广旅游目的地的非遗作品(包括民歌作品),使学生们更好地对山西文化精髓进行了解;组织专业人士引导学生认识山西传统民歌,激发对民歌的喜爱,从而培养更多愿意投身民歌保护的年轻人。
三、民歌研学紧迫性——迫在眉睫
非遗之所以是非遗,是因为其终究要以人为载体,这是非遗文化的魅力所在,但同时也局限了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承。每个人对非遗文化的理解都不是完全等同的,随着心情、理念、教育环境、视野、自身原因等的不同,非遗的传承也会出现多样化甚至断代现象。全世界每天都有非遗在消亡、断代,而这些损失是不可逆的。因此,广泛培养热爱非遗文化、愿意献身非遗传承的年轻人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四、结语
研学旅行与其他旅行的本质区别在于研学旅行本身所独具的教育意义,每一次研学旅行的定制都需要有特定的教育主题和思考意义。将民歌等非遗文化适当融入研学旅行中,有利于旅行教育意义的深化,更有利于激发更多年轻人对非遗文化的喜爱和传承。只有真正从内在提高研学旅行的趣味性和研学性,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研学的意义,才能让研学旅行真正发挥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