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训练场
——试议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性
2020-01-02陈高清
陈高清
一、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社会各界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那么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当前众多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因此,文章主要就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育思想陈旧
在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教育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只是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一味地教授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不管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而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极其不利的。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据调查发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低于其他学科,而追其根本,主要是由于小学数学知识相对较为抽象、复杂,再加上课堂教学氛围太过乏味、无趣,所以使得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并不高。
(三)教学方式呆板,缺乏启发性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通过“对不对”“是不是”等没有启发性的问题来进行提问。而这不仅无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同时也无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长此以往,这样的课堂提问方式便会逐渐转变为问答模式,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方式呆板,无法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评价模棱两可
课堂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总结,它不仅能够激励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活动,同时它还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来了解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但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都是在做无效的评价,如在学生回答对问题时,教师便会对他说“很好”“你真聪明”等,但在回答正确的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只是复制了其他同学的答案,甚至有些学生的回答并不全面,教师也给予其表扬,而对于那些真正学习能力强、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也只是以“不错”“继续努力”等话语带过。长此以往,便会直接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课本的知识点太过简洁,不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一些重要的概念知识往往是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虽然这样便于学生们进行记忆,但是由于小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小学生并不能完全地理解此知识。因此,在教师备课阶段,便需要教师在依据数学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情况,将这些数学知识点进行简化设计。但这样虽然可以帮助理解数学知识点,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数学课本中知识点的解释太过复杂,不利于学生理解
小学数学课本内容的编排与其内容的解释也比较复杂,从而致使学生无法深刻的掌握这一知识点。另外,小学数学课本内容的编排并没有依照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的方向与特点,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便影响了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联系。此外,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一些重点知识的讲述太过于复杂,不利于学生理解,同时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三)数学课本中的知识框架与学生自身的认知情况不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本单元内容的设计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不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课本中的知识点编辑的比较跳跃,往往是一个知识点还没有讲透彻就已经要学习另一个知识点。而这样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还会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此外,由于数学单元内容的设计比较跳跃,学生无法掌握,所以便会让他们产生学习数学太难的想法,进而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性策略
(一)借助问题教学法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是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的动力,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关键载体。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借助数学问题来开展教学,以便能够通过此可以有效活跃数学课堂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此外,通过向学生提问,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从而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进而能够有效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克与千克”这一内容时,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便可以借助提问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知道一袋日常食用的盐上面标注着500 g,那么这袋盐的重量是多少呢?问题一抛出,便有学生回答:也是500 g。然后教师可以接着问:那么两袋盐的重量是多少呢?不一会,便有学生回答:是1000 g。最后教师以引导的方式来让学生计算出1 kg=1000 g。这样不仅丰富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数学课本与学生思维结构的联系
由于小学生自身具备想象力丰富、学习与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所以他们能够较快地理解并学习到知识点。但是,因为他们年龄较小,其受知识积累不足、阅历不够等情况的影响,致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那么为了缓解这一情况,便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有效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以便通过此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此外,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理解较差,他们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可以利用将数学课本中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便在此基础上,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数学课本与课桌的表面,并说出哪一个面比较大,之后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估算面积的单位。如小兰身高132________?一块黑板的面积是________?一张桌子的面积是135________?以此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便可对面积的含义以及单位换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在此过程中可有效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兴趣。
(三)对小学数学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整合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不高,再加上数学课本中的知识相对比较抽象,所以有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存有抵触心理。面对这一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将课本中的知识转化为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内容,从而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当然,在转化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思维逻辑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便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言语将知识教授给学生,进而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这一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便可借助新旧知识相联系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如在学习此章节时,教师可以先带学生复习整数加减法:小明妈妈去商场买衣服,已知上衣69 元,裤子43 元,帽子16 元,裙子113元,请问小明妈妈买一条裙子和一件上衣共需要花费多少元?小明妈妈带了200 元够吗?还剩多少?由于这是学过的知识,所以学生很快便计算出小明妈妈需要花费182 元,因为182<200,所以够,且还可剩18元。在计算此题之后,教师可依据原题型将数值换为小数并在让学生进行计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可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
(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他们求异精神
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便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创新。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便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要过于严谨,并让学生积极大胆发言,让其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猜想,以便在了解学生实际想法之后,教师可在通过引导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综上所述,思维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小学数学是一门思维逻辑比较强的课程,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实际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在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与教学素养的基础上,通过问题教学、生活教学等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通过此,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