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阅读策略训练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020-01-02庄丽贞
庄丽贞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一道非解不可的难题。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教学必需加强学生相关的阅读策略指导与训练。
一、知策略,有方法
在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起步也是起飞的阶段,在实际阅读中,老师应该懂得并指导他们掌握的阅读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境联系策略
语境即语言环境,语境联系策略就是我们常说的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词语、句子的意思,《课标》中关于词句的要求有“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可见,联系语境策略,是学生理解词语、句子的一个重要方法。如:“味道”一词,在“在这部电视剧越看越有味道”中和在“他身上有一股难闻的味道”中,意思是不一样的,前一个是指“趣味、情趣”,而第二个则指“气味”。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要在词与词、句、段、篇的联系中揣摩出来。例如《猫》这篇课文的第一句“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古怪”一词,离开课文就不容易理解。如果联系课文中所讲的,猫既贪玩,又尽职;既什么都怕,又很勇猛……对“古怪”的含义就清楚了。
(二)异同比较策略
此策略多用于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当中,其中包括“同义换词策略”和“句子异同比较策略”。
1.同义换词策略,即找出与所要理解的词语相应又比较常见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来代替理解。如“瑰丽”可用近义词绚丽、美丽等替换理解,形容异常美丽;“丰盛”可用丰富;“别致”可用新颖替代理解。
2.句子异同比较策略,主要是在于理解体会用词的韵味、准确性和不同句式的句子不同表达效果。具体做法有以下两种。
第一,将提取出的近义词和原词分别放到同一语言环境中读一读,目的是比较一下,二者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重在体味其不同处,再进一步推敲究竟用哪一个词好?从而达到了在阅读体会到词的韵味,在写作时达到用词准确,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例如:《乡下人家》一文中,在描写雨后春笋时有这样一句话“几场春雨过后,到那时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里的“探”字用得生动传神,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此法体会。换用其同义词“冒”“钻”“露”等在原句中读一读,在比较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感受雨后春笋争相从土里钻出来时的可爱的动态的美。
第二,让学生采用换句式的方法来比较句子在表达效果及表达侧重点上的异同,从而精确地理解原句的含义。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有这样句子:“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这里体味反问句用得精当,就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异同比较法。可以让学生换用肯定句来比较,在反复品读中比较这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就会发现原句更能表现出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感谢,更能表现出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厚友谊。
(三)推想策略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根据已知的内容和信息,预测和想象后面可能出现的信息,或猜测作者的真正的写作意图等,叫推想。《课标》中关于阅读的要求也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语文阅读中,在判断文章的主旨大意,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词句的意思、事情发展的结果以及文章接下来将讨论的内容等,都需要用到推想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这样来培养学生的推想策略,一是根据题目中的字眼来推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表达意图,二是抓重点句中的关键词推想其意思和表达效果。
(四)质疑策略
质疑是以追问“为什么”,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已有的事物,达到对事物的深层次理解。质疑的实质是内隐的精加工,从表现形式上介绍两种质疑策略。
1.自我提问策略
自我提问,也就是在阅读中或阅读后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学生自我能够提出问题,能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阅读中怎样进行自我提问,我们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提问的问题类型及陈述方法。在阅读后给出自我提问问题单。
(1)是否理清了课文思路?
(2)是否体味了关键词句的意义、作用?
(3)是否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
(4)是否明白了作者要表达的中心?
(5)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是值得学习的?
经常用这些问题进行自我提问,会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并强化思维的深刻性,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会阅读和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互相提问策略
“创造源于问题”,阅读中除了自我提问,还可以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间相互提问,提问的策略与自我提问策略一样,只是形式不同而已。这种互相提问策略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从关注问题的结果到关注产生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利于启迪学生思维。
(五)评价策略
学生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应该学会品评其优劣,进而达到会选择、会欣赏。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从以下几方面来学习评价。
1.品评语言策略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就要认真引导揣摩文章的语言。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这样去问学生“读了课文,你最喜欢的语句是哪些?它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从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修辞的巧妙等方面去感受语言的美。
2.品评内容策略
没有内容就没有文章。教学一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对文章所选择的材料的优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即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做出评价。例如在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们可以这样问学生“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批判性接受所学的知识,而不是只会一味地接受。
3.品评结构策略
文章不但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还要言之有序,即做到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引导品评一篇文章,光品评其内容与语言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其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详略方面有什么特别之处,在文章的表达效果上起了什么作用。
二、用策略,重指导
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阅读策略,就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使其熟练掌握,才能应用自如,形成能力。
(一)明确目标,分阶段训练
这么多的策略,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课标》的相关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训练。每一学段,每一学年,甚至每一学期,教师心中要清楚学段要求,更要清楚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出每一学期的策略训练目标。如《课标》在第二学段对阅读提出的要求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针对《课标》的要求,“自我提问策略”“联结语境策略”和“概括策略”可作为四年级阅读教学策略训练的重点目标,有计划地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进行阅读策略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自我提问策略、语境联结策略和概括的策略。
(二)加强示范,指导实践
在阅读策略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为什么和什么时候他们应该运用阅读策略,以采用什么策略和怎么使用这些策略。阅读策略训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直接的阐释
教师向学生解释为什么阅读策略能够帮助提高理解能力和什么时候运用相应的策略。
2.教师示范
教师演示在阅读过程中如何运用阅读策略。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中的“应接不暇”一词,指导学生运用语境联系策略理解时,先是让学生读一读描写应接不暇的语段,然后说说是什么东西让我应接不暇,最后找到具体描写应接不暇的语句,使学生明白“应接不暇”一词在此处的意思是因为鸟儿太多,让我眼睛看都看不过来。更让学生明白理解词语运用语境联系策略就要先找到与本词语相关的语段,再找到具体的语句结合进行理解。
3.具体运用
教师帮助学生实际运用阅读策略,直到他们能够独立运用为止。每一种策略在运用时,都需要教师进行反复不断的训练,才能真正学会运用。所以,我们在教学每一种阅读策略前,都要在备课时加以落实,想清楚在哪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教给策略,哪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加强运用策略,做到心中有目标,这样才能使训练落到实处。
(三)重视元认知,有效训练
元认知指的是一个人对于他自己的思维或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教师在进行阅读策略训练的时候,要非常重视学生的元认知,引导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去思考阅读内容和调控阅读过程。使他们在阅读之前,会确定明确的目的,预习课文;在阅读过程中,能监控自己的理解,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适当调整阅读速度,“锁定”遇到的问题;在阅读结束之后,会检测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阅读理解的监控,是元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阅读研究中备受关注。
三、结语
阅读策略训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然而学生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进行指导训练时,应该灵活施教,如果有的学生在阅读时,很难把握章节的主旨,教师就教他如何写总结。如果有的学生已经阅读了课文,但是不能回答课后问题,教师就着重指导他们学习回答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阅读策略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课文。很显然,故事结构只有学生在阅读故事时才能使用,而不能用于讲授诗歌。当学生发现运用阅读策略能对学习有帮助时,他们就会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并积极投入学习中去。相信,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只要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策略训练,学生明天的阅读理解能力定会有很大的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